
從去年突圍進到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五強的德國代表《失控教室》,再到即將出戰明年奧斯卡的瑞士代表《失控夜班》,兩部冠上了「失控」的職場倫理電影,恰巧都有女演員「萊奧妮貝內施」的身影,女導演佩特拉沃爾普先是看了她在《失控教室》的演出,受到感動卻有點擔心怕她不願接下這個角色,最終導演還是將劇本傳給了萊奧妮貝內施,她對這個劇本感興趣,因而再度扮演這類身心俱疲的悲劇女英雄(本片的德文原文片名)。全片如同電影結尾的字卡,帶著強而有力的控訴性,電影僅講了一次「小夜班」所發生的事,就足以道出全球醫護缺工的困境,兩名護理師與一名實習生必須照護整層病人,還是在早班同事有加班幫忙的情況下,何止是瑞士正經歷這場醫療危機,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也相當有感,尤其是身邊認識的護理師朋友,遭受到片中那般不公的對待,我也為此感到忿忿不平。片中帶到了女主角芙蘿拉,她在護理師這份職業以外所扮演的角色,她是一名離過婚的單親媽媽,趁著難得的休假剛帶女兒去動物園玩回來,但因為工作繁忙的關係,只能讓女兒住在前夫家,上班到一半聽著電話另一頭女兒仍在遊玩著,突然感到一陣酸楚,即使孤單難受,她仍堅強地撐起身子繼續工作。唯一願意關心她的人,卻是癌症復發後再次回到病房的女病患,她也是一名母親,丈夫和女兒們總在床邊陪著她,「這一切值得嗎?」她的問題讓芙蘿拉難以回答,「反正我走不了。」她願意等待護理師忙完深思之後給她答案,這位病人的安慰讓人感到欣慰。

全片維持在高壓、緊繃的緊張氛圍中,編劇因此安排了一個段落,給予主角與觀眾能夠喘息放鬆片刻,在不破壞敘事調性的前提下加入了「喜劇」元素,對我來說實在大大加分。這場戲來自一名住在單人病房的男病患,他認為自己付了高額保險,就該享有服務業等級的對待,因此他把最緊急的叫人鈴當成服務鈴來按,不管護理師安排巡房的先後順序,一再打斷她的工作節奏,甚至還要求芙蘿拉泡一杯薄荷茶,還計時等她何時送來,中途經歷了隔壁病房的種種苦難,芙蘿拉才將茶送到房間,對這名病患已經忍無可忍,她氣到烙下狠話,並將這名奧客男子拿來計時用的昂貴手錶丟出窗外。值班的搭檔護理師聽完這段荒唐的過程,她忍不住放聲大笑,女主角也跟著笑出了聲,但是當她們冷靜下來後,芙蘿拉趕緊去醫院樓下的草叢找那只手錶,但是手錶卻消失無蹤。「你經常安撫我這種爛人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男病患不再追究那隻錶的下落,才願意侃侃而談自己如此惡劣的原因,原來他剛結婚,不知如何向新婚妻子開口而選擇不說,家族裡的人都很長壽,沒想到自己卻被診斷出無形的殺手「胰臟癌」,這讓他感到崩潰,才會將氣出在護理師身上,聽完這段話也讓女主角得以釋懷,互開玩笑說假如他真的沒死,他還是會去跟醫院投訴反應,幸好最後有好心人撿回了手錶。


簡化而不失真實,是《失控夜班》這部作品最難能可貴之處,畢竟要將9小時的護理工作濃縮成90分鐘的電影,編劇、剪輯的取捨拿捏都非常重要。導演強調整部電影必須忠實呈現護理師的工作才不會愧對她們,導演確實做到了「精準還原」的程度,能夠讓護理人員看完心有戚戚焉,同時也讓身為病患的觀眾們反思,我們在這個醫療體系中究竟該成為什麼角色,不願on鼻胃管的年輕病患、只在乎自己時間不趕快換手術服的自私老闆,或者是手上的針沒有插好導致發炎,差點造成醫療暴力的女病人。聽著女主角唱晚安曲試圖安撫躁動不安的病人,歌聲迴盪在整個房間讓人感到無比安心,她卻也在鏡頭前崩潰落淚,那種無法解救到病人的無力感,也是本片想給大眾見到的另一面向,感謝導演形塑出如此立體的女主角。電影結尾的那場戲更是讓我盈眶,她巡房沒能見到的比金太太,出現在女主角下班搭乘的公車上,那是芙蘿拉要給親屬見最後一面前,為死去的太太綁在脖子裝飾用的絲巾,這次換比金太太走過來坐到她身邊,讓她輕輕地靠在肩上,這場戲是如此魔幻,卻是全片最療癒讓我感動的一幕,也是為何女主角願意答應病人明天依然會出現在醫院的原因,這一切依然值得。

🎶必聽片尾曲: #AntonyandtheJohnsons《#Hope There‘s Someone 》
#失控夜班 #光年映畫 #lateshift #heldin #PetraVolpe #leoniebenesch #sonjariesen #selmaaldin #alirezabayram #萊奧妮貝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