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學徒老人家我一回到南島的農舍開始勤奮嗡嗡嗡幹活,一不小心太認真把腰給扭蛇了,已經躺在床上呻吟了幾日,
吞肌肉鬆弛劑與止痛藥的副作用就是讓人整天昏昏欲睡,腦袋不清楚寫不出啥文章來。
所以最近這一兩周更新的速度會慢一點點,請各位讀者見諒!
坡度10度直上城堡
站在阿爾巴尼亞貝拉特的舊城區抬頭望去,最醒目的地標就是山頂那座雄偉的城堡。無論從哪個位置都能看到高聳的旗竿與城牆,我們在民宿裡吹著冷氣度過酷熱的盛夏午後,直到隔壁清真寺宣教塔的誦經聲響起,也就是黃昏前夕,我們才像地鼠探出洞來,往山上的城堡前進。

城堡的主要入口,可以感受到中古世紀攻城方爬到此地抬頭時的絕望

城堡入口,縱使千萬兵馬也只能從這個小洞進入
蜿蜒的石坡與台階帶我們一行人一路往上走,老人家我氣喘吁吁的。越靠近城堡,城市的喧囂便逐漸遠去,只剩下石牆在陽光下閃爍的光影,以及偶爾傳來的鳥鳴聲。這裡不只是一處古老遺跡,更像是一段活著的歷史,靜靜等待國際旅人探尋。

走進城門,我才發現那只是入口迎賓處,中間還是一個甕城,裏頭還有城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厚重的防禦城牆。
它們始建於公元前 4 世紀的伊利里亞時期,之後在羅馬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多次修建。
觸摸那些粗糙的石塊,我忍不住想像:兩千多年前,或許正有士兵在這裡警戒,守望著奧蘇姆河谷。完全可以想像千年前的進犯的敵人在這甕牆裡關起門被丟石頭的絕望景象。

整座城堡非常的巨大,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迪士尼城堡或者日本那種大阪城天守閣的樣子。而是被圍牆團團包圍住的居民區與內城。
我們第一次來不知道這麼大,隔天又從另一個山腳的葡萄酒莊爬上來一次,認真地走完一圈才發現真的很巨大。


大門口有個聖像畫的博物館,裏頭有大量金碧輝煌的東正教聖像畫,統治本地數百年的鄂圖曼帝國對於宗教寬容的態度可見一般,完全沒有強迫百姓改信穆斯林。
帝國裡依然存在著大量的東正教教堂與基督信仰,直至今日。


城堡內不像一般「死寂」的古蹟,這裡至今仍有人居住。白牆紅瓦的小屋錯落其中,咖啡館、旅店(我不敢想像如果我們訂房在這裡要怎麼下山採買),老人家坐在門口閒聊,孩子們在石板小巷中奔跑。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座城堡不只是歷史的殘跡,而是一個活著的社區,時間在這裡被延展成了特別的形態。


遠方滿滿的葡萄園與橄欖園
繼續往內走,會遇見多座宗教建築的遺跡。這座城堡內曾有超過 20 座拜占庭教堂,其中幾座至今仍保存完好。最讓我驚艷的是「聖母布拉切爾納教堂」,小巧卻莊嚴,牆上依稀可見的壁畫記錄著過去的信仰。由於裏頭不能拍照,所以沒法跟大家分享東正教堂內飾的昏暗與聖像畫的金碧輝煌的高反差。
轉過一個彎,又能看見「紅清真寺」的殘垣,它們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也見證了不同宗教在此地的共存。


城牆拐彎處就有咖啡館酒吧
我們就在城堡的居民區里遶呀繞的瞎逛,跟城堡裡正在編織桌布販賣的老太太們互相微笑注視。偶而看到開心搖著尾巴的狗狗悠哉的走動著。
城堡裡都是石頭堆砌的道路,被無數的車輛輪胎給磨得光亮蹭滑,遇上斜坡其實很不好走,經常能看到有人滑倒,以及車輛輪胎打滑冒煙,更不敢想像下雨天時會是甚麼恐怖的行人地獄。
古意雖古,但其實並不友善行人呀。

這座高高的塔就是紅清真寺的宣教塔遺跡

一路前行到城堡的另一面盡頭往下望去,是一座可愛小巧的聖三一教堂,與我們熟悉的羅馬教堂非常不一樣,這裡大多是用紅磚伴隨石塊砌成的教堂。彷彿像是薑餅屋似的,在夕陽的餘暉照映下美極了

站在城堡最高點,俯瞰貝拉特的全景,真能理解它為何被稱為「千窗之城」。白色的奧斯曼風格房屋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宛如一幅靜謐的畫卷。遠方的群山與奧蘇姆河交相輝映,讓人感覺時間彷彿凝固。

同行的旅伴當前景
貝拉特的山頂城堡,不僅是歷史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旅行者感受文化與人情味的最佳去處。在這裡,你能同時觸碰古代的石牆與現代的生活,見證宗教的交融,也感受到時光流轉下的堅韌與安寧。

夕陽餘暉在小教堂前
最後學徒老人家冒著生命危險在山崖邊來一個馬力歐跳迎接當日完美的夕陽,下一篇我們要繼續在貝拉特這座山城走走逛逛,看看居民生活。
我們下一期見!

-------------------------------------------
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2025年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
以下感謝7-9月秋季號電子謝卡打賞讀者:C.A Tsai ; 胖子K ; 小雪球, landring, 淼淼
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您可以透過以下電子卡片連結進行打賞: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