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變形記》:甲蟲也要上班
主角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
全家人最關心的不是「怎麼會有怪物」,而是「那他今天能不能準時去上班?」
- 正經包裝:描述日常家庭焦慮,好像很合理。
- 幹話精隨:一個人變蟲了,你居然還在煩他遲到。
- 笑點:把人生大事壓扁成小事,反差感就是黑色幽默。
2. 《審判》:沒有罪名的罪人
約瑟夫K 被捕,被審判,但從頭到尾沒有人告訴他「到底犯了什麼罪」。
- 正經包裝:法庭程序詳細到繁瑣。
- 幹話精隨:一整套流程嚴肅進行,但罪名根本不存在。
- 笑點:荒謬到像鬧劇,體制自己玩假的還演得一本正經。
3. 《城堡》:永遠進不去的門
K 想進城堡上工,卻被層層官僚擋在門外,程序無限延長。
- 正經包裝:描述工作申請、文件、審批,好像寫實。
- 幹話精隨:努力一輩子,最後還是「門口等通知」。
- 笑點:升遷流程被無限拖延,讀者秒懂 → 這不就是我們的職場嗎?
4. 《流放地》:機械化的正義
這篇短篇裡,機器會在犯人的身體上「刻字」當刑罰。
看起來冷酷合理,但整個過程其實是毫無人性的荒謬機制。
- 正經包裝:機器運作邏輯嚴謹、程序完整。
- 幹話精隨:刻字懲罰?聽起來合理,做起來完全是笑話。
- 笑點:這是制度崇拜的極端化——嚴肅得像笑話。
5. 《美國》:社會版RPG
年輕的移民卡爾到美國,滿心以為能靠努力打拼,結果處處遇上荒唐規則。
- 正經包裝:移民奮鬥記,寫實而沉重。
- 幹話精隨:什麼都在演戲,努力≠公平,甚至連規則本身都在動。
- 笑點:最認真的人反而最像小丑。
🎭 卡夫卡的「高級酸」
- 講得很嚴肅 → 用制度、程序、細節來堆砌真實感。
- 其實是幹話 → 那些制度、程序根本不合邏輯,卻假裝是理所當然。
- 笑點因此爆炸 → 讀者先被壓得喘不過氣,回頭才發現「幹,這不就是黑色笑話」。
🎯 結語
卡夫卡不是只會苦悶,他的精髓是 冷臉喜劇。
- 他筆下的角色努力到荒唐,觀眾卻忍不住偷笑。
- 他描寫的制度嚴肅到像笑話,讓人哭笑不得。
所以,讀卡夫卡的正確姿勢是:
👉 當成一本正經的幹話集,在荒謬中笑出眼淚。
卡夫卡筆下的角色,常常就像「外星人掉到地球」一樣:
- 單純、直接、不帶太多世故。
- 他們不是「反抗者」,也不是「老狐狸」,而是像剛到陌生星球的外星生物,單純遵守規則。
- 結果正因為單純,他們和體制的荒謬產生強烈反差。
🎭 幾個例子
- 格里高爾(變形記):變成甲蟲後,他第一個擔心的是「會不會遲到上班」。完全像外星人一樣,把人間規則當真。
- 約瑟夫K(審判):明明沒罪,卻很乖地跟著審判程序走,好像他才是異星來的「守規矩者」。
- K(城堡):他天真地以為「努力遞交文件,就能進城堡」。就像外星人相信地球的官僚系統是合理的。
🤹♂️ 為什麼這樣寫很有力
- 角色單純 → 荒謬更明顯
- 如果角色像馬基維利那樣會算計,故事就變權謀劇。
- 但角色太單純,對照荒謬制度,就凸顯體制才是怪物。
- 讀者代入感
- 我們讀者有時候也覺得自己像外星人: 「為什麼這流程這麼怪,但大家都在裝正常?」
- 所以角色的單純,就是我們心裡的「無辜感」。
- 幽默來源
- 外星人式的天真遇上地球式的荒謬,結果就是黑色笑點。
- 比如:變成甲蟲 ≠ 驚悚,而是「還能不能上班?」
🎯 總結
👉 卡夫卡角色的特點,就是 外星人般的單純:
- 他們不懷疑規則,反而老實遵守。
- 但越是守規則,就越凸顯規則本身的荒謬。
- 笑點與酸點,就藏在這種「外星純真 vs 鬼打牆體制」的對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