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風水的人,頗為人敬畏,雖然不得不打交道,也總是有一些別樣的情緒,讓人不得親近。
近代以來,影視劇中,往往神化其人其術,雖然有人的七情六欲,不再猶如別為一體,但也還是與人世間隔膜。
其實生死乃人之大結局,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滅之跡,反而并沒有什么可以探求的界限。
錢穆先生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及,古人之禮,并非來自帝王強制,也不是人群共定之法,實是從人心之所愿所求而來,順眾人之有所欲而為。
其實當年清末民初,王朝崩塌,諸位槍桿子,你來我往,粉墨登場,再狼狽下臺。彼時彼地,難道沒有人從自己意愿來強行定法,然后讓人遵守嗎?當然有。即使是一月半月的草頭王,也要定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規矩,否則不過是流賊而已。流賊是賊,而坐定的賊,則可以一轉身而為帝王將相了。這看起來滑稽,其實也是順人心,從人怨而已。
天下之大,群雄逐鹿,雖然燒殺擄掠,無非憑著手中武力橫行一時,但終究還是要聽從人心。人心思定,則雖然有逆天的本領,成功的也萬中無一。人心思亂,則即使嚴刑峻法,刀槍血肉,也只是手中握沙,一時而存罷了。
古人說風水,其實很樸實:流傳下來的《葬書》說,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大概最開始,挖土成穴,難免有堅實,有塌陷,有沙土,有水浸,既然要安其魂,定其魄,便不得不注意風水來去,土丘高低。于是便自然有如何安葬的辦法,可以稱之為風水之術,久而久之,神而明之,不得不與鬼神相對。飛書燒結,騰龍舞風,既然冥冥中有其不得已,則人世間也難免一種與之打交道的技能。風水,也就真成為后世的風水術了。
但這種辦法,猶如佛陀所指斥的婆羅門祭祀,既無信仰,也無慈悲,無非是此岸彼岸的交易。有錢的時候,殺牛殺羊(最可怕的是人祭),無錢的時候,幾張紙錢、幾支香也可以了事。便是實在手中無物,也可以臨時賒貸,先許了愿,再來還。還真是特別像當代的金融產業。
其實,有善因,才有善果。卻不是為了善果,我倒轉回來,要求善因。這樣做,其實并不被認可。據說。佛陀涅盤前,遇到了一個虔心求法,敬意施舍的人。但這個人供奉的卻是一種帶有微毒的菌類食物,佛陀告訴他人不要吃,自己卻并沒有因為將要涅槃,身體狀態極差而拒絕供奉。因為食物是否精美,乃至是否有毒,并不能等同于一個人供奉的虔誠尊敬之心。
這樣的態度,似乎每一位宗教人物,都會有。而那些并不相信這些宗教,卻一樣能夠堅守這樣心意的人,同樣具備這樣的安心力量。
他們讓人愿意親近,并且五體投地,感到一種彼此同在的深厚心意。
所以,佛陀涅盤之前,對于來問法的人,沒有拒絕任何一個。
而那些真正值得我們記住的人,也從來都只是讓人親近,不會懼怕,更不會因為心有所求,就必須諂媚哀求。
真正的老師,讓我們做自己,而非是成為老師的二世、三世……無窮盡也。
僧團依從戒律,修行依從佛法,當我從一片葉子里,都能感受到那想要學習的師者,大概也就能確認傳道、授業、解惑的真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