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雙十國慶,走在街上看到的是家家戶戶懸掛國旗漫天飄揚,人們在同一個節奏裡慶祝國家生日。
那種整個城市的盛典感——旗子不只是符號,它是我們彼此的連結,是「我們是一個整體」的感覺。
---可如今,這份凝聚感卻被慢慢拉開、割裂。
台灣這幾十年,有一部分人刻意親日、甚至說自己有「日本魂」,這其實是一種政治情緒的表態——想跟中國拉開距離,所以選擇擁抱另一個想像中的靠山。
但在日本人的眼裡,你永遠是華人、是中國來的。無論你多麼擁抱日本文化、多麼自詡有日本魂,現實告訴你,你的血脈烙印始終無法抹去。
就算拿了美國護照、澳洲身分證,你長什麼樣子、說什麼語言、吃什麼食物,在別人眼中,你的膚色與血統就是烙印。
當社會陷入恐懼或經濟危機,最先被懷疑、被驅趕的,往往就是外來的少數族群。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香蕉人」會有一種身份撕裂:內心想融入,但現實告訴你——你仍然是華人。
這種情況在海外華人身上同樣存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甚至美國、加拿大,華裔無論在當地扎根多少代,仍然承受同樣的分類與偏見——再怎麼融入,別人眼中,你仍然是華人。
台灣特殊之處在於,華人在這裡落地生根,融合了原住民文化。
經歷了清代兩百年的開墾與生活方式;
也承受過五十年的日治殖民與文化改寫;
再加上1949年後外省族群與本地人的碰撞。
民主化後,「台灣」的概念被用來凸顯與中國的距離,去中化逐漸成為自我保護的姿態。
結果,原本自然存在的「華人根」被政治化、符號化,成為統獨對立的一環,有人刻意強調、有人刻意割裂。
____
但根,抹不掉。
語言、飲食、廟宇、家族倫理,這些深深烙印在我們身上。
即便外界如何割裂、如何政治化,台灣人仍是華人的後裔。
只是,根之上長出了不同的枝葉——台灣的歷史、經驗、文化,形成了與其他華人不同的樣態。
____
當我們在街上看不到飄揚的旗子,失落的,不只是節日的熱鬧,更是文化、歷史、身份的承認。
旗子消失了,象徵的凝聚感也消失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根被拔掉。
承認根,才能讓枝葉茁壯,才能在混亂與分裂的時代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即便外界再怎麼拉扯、分裂,血脈與文化仍然存在。台灣人的身份,既是華人的延續,也是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新枝葉。
真正的力量,不是逃避或否認,而是承認,然後在這份根之上,長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___
🌞光木記•阿享與敏的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