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第一次」,像打開扭蛋和盒玩(盲盒)那一刻,讓人耳目一新。
三十多歲,吃過無數遍上海菜。每次品嚐,彷彿只剩下對味道和用料好壞的判別。能在這個菜系再次體驗第一次,實在是出乎意料。
「上海總會」的中秋飯
中秋佳節,自然少不了家族聚餐。本年,聚餐定在中環的「上海總會」。

這家老字號始創於1978年,樓高3層,主打上海本幫菜,是一所會員制餐廳。
要成功入會,普通會藉的入會費盛惠港幣九萬元正(約新台幣三十五萬元正),且須要一位會員及一位該會理事分別作為介紹人及和議人。
乘著其中一位富貴長輩是餐廳會員之利,大伙才得以高興地到此一聚。
先來一道煙燻蛋,再來一碟水晶肴肉,兩道菜爽滑甘香得宜,讓我對其他菜式也充滿期待。
陸續登場的菜餚,縱使在外觀上好像跟其他上海菜餐館的差不多,卻增添了幾份獨特的滋味。一道奶油津白,竟能吃出起士的味道。
而要數最特別的,必定是這道——龍鬚桂魚。

登場的龍鬚桂魚,魚肉絲條條分明,廚師的刀功可見一斑。(作者的姑丈拍攝)
遠看以為是原條桂魚,沒想到竟然是魚肉絲,再配上紅蘿蔔絲和醬菜絲,是一道盡顯廚師功架的佳餚。
孤陋寡聞的我伸長脖子看清楚,魚肉絲完整似麵,看上去味道應該鮮美非常。
我嚐一口,非但爽滑彈牙,且無泥味,讓我讚嘆不已。而紅蘿蔔絲的鮮甜中夾著醒胃的醬菜,更是豐富了魚麵的層次。
這是我在餐館吃過最好吃、最有趣的魚類佳餚。
上海菜的兩大派系:「揚幫」和「蘇幫」
嚐過龍鬚桂魚後才知道,原來,上海菜只是統稱,還可以分為「揚幫」和「蘇幫」。
「揚幫」就是淮揚菜,「蘇幫」就是蘇州本幫菜。
「揚幫」注重刀工,口味清淡,經典菜式除了龍鬚桂魚,還有文思豆腐和燻蛋等。
相對地,「蘇幫」菜式家常,濃油赤醬更是其調味特色,冷盤燻魚便是經典之一。

燻魚沒有泥味,且醬汁香濃、十分入味。(作者的姑丈拍攝)
「正確的事,要重復做」
這個第一次,讓我有很深的體會。
要成功做出這道龍鬚桂魚,選材非但要新鮮,且經切絲、快炒後的魚肉還要完整無缺。
精細的刀功和烹調技巧,並非一蹴而得,是經歷無數寒暑才得以練成的。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正確的事,要重復做」,這亦是幸福之道。
假如廚師的幸福是看見食客把碟盤上的餸菜都吃得乾乾淨淨、吃得開懷、且成為回頭客,那他的龍鬚桂魚取得大成功了。
冬至飯——預訂獨創「火瞳翅」
一家人很快便決定年末的冬至飯,再到「上海總會」一聚。在富貴長輩的強烈推薦下,還預訂了他們獨創的一道「火瞳翅」。
我對翅沒有很大的興趣。但聽那位富貴長輩說,這道火瞳翅,用上一整塊肥火腿,且被上湯煨得軟熟,讓我對那塊肥火腿期待不已。
願我也能製作出我的「龍鬚桂魚」。
圓瑩祝各位有美好的一天。我們下週再聊~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