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服概念,以月光的理解是,接受宇宙一切的安排,認為這些安排都是最好的。楊博士也說過:宇宙不會錯。這樣說來,無論宇宙如何安排,自己都應該要接受。例如有一個人為何創業多次都失敗?這一切也是宇宙的安排。或許宇宙是讓這個人不要再創業了,改走別的路?又或者是再多嘗試幾次,就能獲得成功的果實。
在擬定好每天要發五篇文章的方向之後,也就持續在執行,感受到每天的時間過得更充實了,因為輸出量變大,讓自己需要更多的思考題材時間。不過,是因為自己的熱情,以及想要為這個世界甚至是整個宇宙做的更多,所以並不會感到疲累。先是透過鄧惠文醫師的榮格心理學介紹,開啟了新一波追尋身心靈的過程。其中,未來人和外星人的資訊量是相對固定的,畢竟不是一般網紅,可以持續留下大量訊息,可以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楊定一博士的頻道豐富內容就成為月光一個新的探索寶藏。
其實楊定一博士的著作—真原醫是2012年出版的,買入放在書架上早已超過五年,直到2024年底才想到要拿下來看。這就是所謂的時候到了吧,之前還派不上用場,當初買入時雖然有翻閱一下,但並不了解書中內容在說什麼,因為並沒有給出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反而感到難以捉摸。所以,就只是看著這本書靜靜的立在書架上。不過,至少買書的大方向是對的,只要是好書真的是有一天就會用上,想看的時候還不用訂購也不用到書局,直接拿下來看就可以了。而之前看過一個影片介紹楊定一博士,根據影片的描述,楊博士可以光靠觸摸就能體會書中的內容,並與該書作者產生某種程度的連結,也能讀取世人所看不到的資訊與影像,等同是到達一種開悟的境界。
那麼,到底有沒有這麼神奇,當然還是要透過他所發表的談話內容來確認才行。楊博士提到呼吸的法門和臣服的概念,這兩點先是吸引了月光的注意力。呼吸法門就月光個人的理解,就是注意每次呼吸的過程,並且提醒自己我在,或我是這樣的語詞。自己只是在這大型的虛擬世界扮演著其中一個角色,故在呼吸的當下,應該暫時的跳脫這個角色,而成為觀察者。所以不要太去在意現在的角色狀態如何,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難過還是傷心?通通都先放下,然後專心感受呼吸的過程,就是這麼簡單。 這樣的概念與之前月光體悟的不要成為隨波逐流者的概念,似乎有互相衝突之處。後者看起來是不要輕易向命運低頭,所以要努力創造自己的人生,不然就會成為惡魔的僕人,只能為惡魔工作到死亡,靈魂還會被帶走。當然,在此的惡魔只是一個比喻,地獄並不存在,只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幻覺。不過,呼吸法門既然強調要覺察當下,那也代表著不要被目前這個角色所帶走,因為自己是全然自由與快樂的,不被世俗所困住。這樣說來,也可以說,不隨波逐流可以解釋為,不想讓人生繼續自動導航下去。寫到這裡,是不是也發現如果交給AI導航自己的一切決定,也是有風險的呢?
因為相信AI所依據大數據而做出的判斷結果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那麼人類就不用再去思考了嗎?正確性很高,不一定就適合每一個人的,這應該是之後機器人世代來臨時,人類必須面臨的課題。因為少子化缺工,故需要大量使用機器人來固守在工作崗位上,以維持政府機關和民間企業的正常運作,那這就是人類所需面臨新的挑戰。
回到呼吸法門的主題上,透過每一次的呼吸將自己帶往觀察者的角度,提醒自己暫時脫離所扮演的角色。這樣的呼吸法門其實可以在行走或是通勤時來練習,這些行為雖然需要用上注意力,但不比工作或開車時需要全神貫注那麼的全心全意,所以可以用來練習讓自己更能覺察自己的呼吸。另外的臣服概念,以月光的理解是,接受宇宙一切的安排,認為這些安排都是最好的。楊博士也說過:宇宙不會錯。這樣說來,無論宇宙如何安排,自己都應該要接受。例如有一個人為何創業多次都失敗?這一切也是宇宙的安排。或許宇宙是讓這個人不要再創業了,改走別的路?又或者是再多嘗試幾次,就能獲得成功的果實。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觀察的話,所謂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把一切交給宇宙,並不是代表什麼都不要做了。而是以現狀再重新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是沒有思考到的?以前面創業失敗的人為例,宇宙並不是要他放棄創業,限制他這輩子都不能創業,而是讓他去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會比較好?換言之,之前的創業失敗就失敗了,也已經從中學習到不少經驗,一切不會是白白浪費掉的。那之後的路要怎麼走,就在當下好好做思考,尋找各種可能的契機。以月光觀察的檯面上投資專家為例,有部分的專家是因為之前有過重大的虧損甚至破產經驗,然後從失敗中再站起來繼續奮鬥,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當然,並不是說一定要先虧損一大筆才能成為專家,而是觀察到這樣的狀況,代表有的人是從失敗中學習成長才成功的。他人的成功經驗本來就不能完全複製,就像大部分人都無法複製巴菲特的投資法,是因為很難那麼早就開始投資,也未必能活得像他那樣長壽,更沒有他年輕時的際遇,可以把握住那時的大好投資機會。月光認為,能夠學習到的,就是從結果往回推,在那個失敗的時間點,反而可能帶來成功的契機。固然,也有解釋方向是認為那只是倖存者偏差而已,大部分的失敗者也都很努力,只是最後失敗的結果沒有辦法顯現出他們曾經這麼努力。不過,看法本來就有很多種,應該要集中焦點在成功的案例上。
先是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才有可能往成功的方向持續邁進。就算是那種想要追尋失敗經驗的人,最終的目的也是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雖然這世上無奇不有,什麼樣低機率的好壞事都有可能發生,但發生歸發生,自己只要專注在自己想要注意的事件就好,而不去注意其他的。不管日常事物多繁雜,這些都是虛擬世界產生的假象,是因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產生的各種任務。縱然身為這個角度有必須要去完成的責任,但卻可以短暫的脫離這樣的身份。月光認為,與其去實施長時間的靜坐,倒不如嘗試看看在呼吸之中達到和靜坐一樣的效果。
在呼吸之中,感受著來自於宇宙之光的照射,感受到自己肉身還有靈魂全都沐浴在光中,感到十分的安全與充滿能量,如此就能在每次呼吸中隨時的自我充電,也會期待每次呼吸之後,自己的些微改變。不會是忽然戰鬥力增加兩倍,但會感受到更加的美好。對於宇宙如何的想法,月光的體悟可以由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開始發想起。在王國之淚以及前作之中,天氣系統可說是讓玩家提升在遊戲生活中的真實度。在下雨時不利攀爬;在下雷雨時更是有被雷擊的危險發生,此時需要更小心翼翼的前進,就算本身已做好防雷措施,也要避免靠近容易導電的物體。
而據遊戲開發人員所描述,設立這套天氣系統,讓天氣可以依照某種規則隨機變化,不用逐一去設定何時會下雨,何時會放晴,一切都交給機率。當然,有些地區的下雨機率會超高,以形成該地區的特色。因為有這套可以獨立運作的天氣系統,而增加了遊戲中的不可測。也有玩家在與三頭龍的戰鬥中遇到雷擊而掉落裝備,難以撿回來,導致戰局逆轉。以這樣的天氣系統來發想,宇宙創立之初,也是由幾十種甚至更多複雜的系統各自獨立運作,才產生各種不同的變化,以孕育出多樣性的星系與星球。
換言之,人類難以參透這種種不同的系統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近乎無限變化的結果。也可以解釋為為何光是地球的天氣系統,就要動用龐大的AI算力還未必能準確的預測出來。一切都有不可測之處,所以也可以這樣說,既然不可控,那就接受產生的結果,只要自己是一直沐浴在光中就行了,這才是自己可控之處。想像宇宙之光籠罩在自己身上,就算需要經過千次萬次的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確信程度,那也沒關係,因為每次呼吸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暫時脫離這個人生遊戲,就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祝福每一件事。在人生藍圖的大框架上,難以想像忽然隔日一起床就成為世界首富,但還是可以去好好使用自己所能支配的財富,而且是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多更多的財富。
月光認為,所謂的財富在框架下可能是有一個浮動的上下額度的,例如某個人一生的財富的總額就是不會超過一億元,就算某次買彩券中獎獲得三億元,那也會因為某種因素而自動花掉調整到適合的額度,例如剩下五千萬元可以實際支配,用在自己身上,其他的可能就亂花掉,或是捐款出去了。這種人生藍圖的安排,並不是說那也就不用努力了,反正再怎麼努力也超不過這個額度上限。反而是要去思考要這樣有效利用這筆人生金錢,可以來個豪華之旅大手大腳的花掉,也可以用來充實自己,開創更多的可能性。當然,花在豪華旅行上也是一種人生體驗,這也是系統運作下可以允許的範圍。
月光認為,活在肉身的種種限制下本身就是一種系統約束,但靈魂與心靈卻可以是無限可能的。換言之,非物質的部分,會有很大的開拓可能性。可以選擇掌握每一次呼吸來過完一整天,也可以就這樣隨波逐流的自動導航完一整天,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物質的數量與內容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月光覺得,呼吸是肉體活下去所必須的,只能放緩速率而無法不呼吸,也因此每個人都有許多的練習機會,用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層面,隨時隨地增加與宇宙連接的次數,這一點是無論物質條件與年紀都可以做到的,現在,各位讀者也讓自己持續沐浴在宇宙之光中,相信對於看待事情的角度,會有新的方向與體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