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我在阿里學到的第一課:亂花錢,是我對市場的尊敬

讀後感:我在阿里學到的第一課:亂花錢,是我對市場的尊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原文網址:我在阿里學到的第一課:亂花錢,是我對市場的尊敬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作者有網路平台經營背景
曾就職阿里巴巴,擔任知識付費運營專家。
目前為PressPlay 副總。
  • 學習到另類的經營策略思維。

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想表達什麼?

  • 阿里巴巴當初將淘寶分拆為三個營運團隊(天貓、淘寶、一掏)背後的策略。
  • 勇於浪費資源是一種戰略選擇,其背後是敬畏市場的心態。

重點內容

只為了想解決一個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是什麼模樣?

因此,淘寶一分為三,亂花錢是為了摸索市場

阿里承認自己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模樣,更代表敬畏市場的心態

新商業文明的建設

  • 企業內部管理發生根本性變化。
  • 我們必須主動創新。
  • 阿里公司在短期內發展成那麼大,但競爭優勢不是憑個子大
  • 我們必須在組織結構上不斷嘗試和創新,才能摸索出適合互聯網發展的新型企業管的思路和模式,保持創造力和先進性。

浪費資源,也有聰明浪費資源的方法

浪費資源背後的邏輯:

藉由犧牲短期資源效率換取長期不斷逼近正確方向的機會
  1. 阿里內部討論激烈,誰也不讓誰
  2. 若企業執行長並非採納「資源浪費」,而是拍板選擇任一方案
個人凌駕於市場」的認知,是高風險的商業決策
  • 三個子公司都在解決相同問題,但各自對市場的根本性假設完全不同
天貓代表 B2C 模式;
淘寶代表 C2C 模式;
一淘代表以搜索引擎將流量導到各種獨立 B2C 平台模式。
  • 結果:集中式的 B2C 與 C2C 平台為主。

但我不是阿里,也沒這麼多資源浪費

  • 資源浪費是種思維
  • 可將單一團隊根據 ICE 方法決定執行哪個方案
  1. Impact(效果), Confidance(信心指數) and Ease(成本)
  2. 方案執行效果多好?驗證機率多高?成本多低?
  3. 快速驗證,快速學習,快速修改

當你寫下計畫的瞬間,計劃就過期了

大陸網路公司

  • 有著一種「先做了再說啦!」氛圍
  • 主流似乎是先搶先贏
要是我碰巧先摸到呢?摸到了就是一片江山,勝者為王

台灣創業公司

  • 從商業理論與他人創業經驗去找出方向
  • 並不斷提醒自己控制試錯成本,避免錢燒光了還沒找到路
沒有好壞,只是風格不同

結語

  • 在變革快速且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勇於浪費資源是一種戰略選擇,而其背後是敬畏市場的心態
  • 變革快速的時代,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我無法確定未來是什麼模樣。因此我只能低成本嘗試,快速學習並修正

個人心得

  • 浪費資源背後的思維
  1. 代表對市場的敬畏
  2. 捨不得花費資源,未來可能會賠掉整個企業
  • ICE 方法:Impact(效果), Confidance(信心指數) and Ease(成本)
  • 個人凌駕於市場的謬思
阿里已是電商龍頭,卻還是保持對市場的敬畏。
反觀許多企業主,認為人定勝天,但可能只是運氣好賭對而已。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0會員
488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