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社區傳播期間,這個動作,會救了你⋯⋯

更新於 2021/05/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https://www.studyfinds.org/coronavirus-cough-droplets-20-feet-outdoors/
臺灣疫情,現在又進入社區感染了...很多集會活動也開始受到了限制🚫!
我常常被人問KTV 唱歌🎤,為什麼要戴上口罩😷?看電影🎬為什麼也要戴上口罩😷?
其實這一切,是有研究根據的。我把看到的科學資料,整理一下給大家看看,大家都喜歡去娛樂的場所為例:KTV和電影院
先説包廂 KTV吧

為什麼唱歌🎤,需要戴口罩 ?

昨天臺灣的指揮中心指揮官告知大家,如果要去KTV ,記得戴上口罩😷唱歌🎤!這是有醫療研究的:

1.飛沫顆粒

呼吸時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135(85-691)顆
正常說話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270(120-1380)顆
大聲說話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570(180-1760)顆
正常唱歌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690(320–2870)顆
大聲唱歌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980(390–2870)顆
高亢唱歌 : 我們囗中每秒噴出的飛沫顆粒 ~ 1480(500-2820)顆
結論:
正常的唱歌比正常的講話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
大聲唱歌,比正常唱歌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

2.口罩 + 唱歌

如果我們使用口罩,又大聲唱歌時,其每秒產生飛沫顆粒為 ~ 410(200-1150)顆
大聲唱歌 : 每秒產生飛沫顆粒為 ~ 980(390–2870)顆
高亢唱歌 : 每秒產生飛沫顆粒為 ~ 1480(500-2820)顆
因此,簡單的口罩將唱歌時產生的飛沫顆粒數量減少到與正常說話相似的水平
其實,另一個研究顯示:當你使用外科口罩大聲唱歌時,相機幾乎檢測不到你的飛沫呢。 ( When singing loud with a surgical mask, almost no droplets were detected with the camera )

電影院

那麼去看室內電影有多安全呢?
專家也對某些活動的安全性進行評分,等級從0到100,
其中0導致COVID-19感染的可能性最小,而100則是最危險的。
在列出的活動中,他們分別認為室內看電影是最冒險的活動之一。尤其是室內未實施社交距離 情況,最危險
-戶外餐廳:10
-雜貨店:15-20(如果人們聚集,則為30-40)
-商業客機:40-50
-戶外活動,無社交距離,不戴口罩:40-50
-室內電影:50到60(如果人們在笑,大喊和一起唱歌,則最多為75)
-室內未實施社交距離:80
1.社區傳播期間的社交距離
在社區傳播期間,我們會要求很多室內的活動,例如餐廳、會議室、演講廳、電影🎬院...在密室空間,都得有保障有社交安全距離,例如有「梅花式」的排列座位,因為人太靠近,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是太容易被傳播了。
有一項研究發現在密室空間,沒有保持安全距離:
根據定義
有症狀COVID19 的人,如果和別人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其R 值計算為(126/161 =)0.78
無症狀COVID19 的人,如果和別人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其R 值計算為(6/30 =)0.20
因此,有症狀組與無症狀組兩群的傳染性風險比例(RR),估計約為3.9倍(95%CI:1.5-11.8)。
如果關注有無症狀的繼發性感染,有症狀COVID19 的人,其RR則估計約為6.6倍(95%CI:2.0-34.7)。
Hence, by definition, the R s can be calculated as (126/161 =) 0.78 and (6/30 =) 0.20 for the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group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risk ratio (RR) of infectivity of a symptomatic group against that of the asymptomatic group is estimated at 3.9 (95%CI: 1.5–11.8). If focusing on symptomatic secondary infections, the RR is estimated at 6.6 (95%CI: 2.0–34.7).
在密室空間 : 餐廳、會議室、演講廳、電影🎬院,
保有社交安全距離,例如有「梅花式」的排列座位,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有症狀COVID19 的人,只要任何方向(不管前後排、左右排 ),近距離接觸(close contacts)和你接觸,你就容易被傳播了。

2.那為什麽室內看電影,還要戴口罩?

答案就是很簡單,在黑暗中看大螢幕,你不會大聲說話,也不會高亢唱歌,但你會不知不覺,隨著劇情發展笑,大笑😂、哭泣、然後又張開嘴巴👄,又喝飲料,又吃爆米花或零食.什至劇情緊張,恐怖😱時,你還會偷咬指甲,偷挖鼻孔,而不自知呢!..這些的行為舉止在社區傳播期間內,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部分人忘了遮住口鼻,就是COVID19 易侵入的時機!戴上囗罩,你就阻隔了上述的危機,所以看電影🎬旁邊無人(因爲要隔著坐),你得要戴上口罩😷,才能安全看電影回家的!

口罩,社區傳播阻隔的最佳工具


對於呼吸道飛沫的研究以及口罩阻擋飛沫的能力,很多研究報告都有。
另一項研究,使用高速攝影機實驗發現,當有人說出一個簡單的片語時,就會產生20至500微米的飛沫從嘴巴中出來,但是當嘴巴,只是被一塊濕毛巾蓋住時,也幾乎所有飛沫都會被擋住。
一項針對流感的研究發現,戴上口罩,可以顯著減少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呼吸道病毒🦠數量。
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預測,如果我們給周邊80% 的人戴上口罩,我們才能有效在減少 COVID-19 傳播。
研究發現社區傳播期間,實施口罩指令:
COVID-19的每日增長率會下降的。這個趨勢,在社區傳播擴散時更加明顯。
口罩指令執行後的最初五天,COVID19 新病例每日成長率與指令執行前的五天分數下降了0.9 %;而在三週之之後,COVID19 新病例每日成長率,也下降了2個單位的百分比。

口罩,肯定是社區傳播阻隔的最佳工具!

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飛機✈️機,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 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醫師/護理師、機師/空組人員、廚師/運輸人員、教師/軍警人員 這些師團,有共同點:那就是“接觸”外界的人物會很多,他們工作地點“狹窄”或必需“群聚”在一起,才能完成艱鉅的任
    1個人,天天三餐,你活到80歲 你共吃了87,600次的三餐 ( 8萬次的三餐 ) 你因為吃東西,吃壞肚子的機率 可比打疫苗的過敏反應 ( 每百萬人口 ) 機率高出很多
    COVID19 疾病,會引起血栓,但COVID19 疫苗引起血栓 至今沒有人証實會有直接關聯,專家們的想法,我整理一下,大約如下: 怎麼判定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 1.產生抗體的時間 一般疫苗接種後,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約需2-3 週,才會產生抗體,具有保護力。接種疫苗後,卻在施打後「一週內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韓國:單劑 COVID-19 疫苗,有效率為86.6%  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為5200萬人口中,的6.7%接種了covid 19疫苗。 韓國制定了目標,在今年的9月,會向全人囗70%的人注射疫苗,並期待在11月前,實現群體免疫。 從今年2月26日開始的兩個月內,針對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其中包括
    臺灣華航機師,同住在一起的家人之中,已經有多位遭到感染,這樣感染率高嗎?有沒有醫療証實呢? 有!真的有! 而且在今年1月份,我已經一直提醒「哪些家人容易傳播病毒🦠」, 今天再次整理提醒大家: 1.三大冠狀病毒🦠,哪種易引起家庭傳播? 2.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3.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先説
    這幾天一直被問,為什麼飛機✈️機,又有人被感染到病毒🦠? 其實,我常常上節目說,有「4大師團」,最容易被病毒🦠或細菌傳播:醫師/護理師、機師/空組人員、廚師/運輸人員、教師/軍警人員 這些師團,有共同點:那就是“接觸”外界的人物會很多,他們工作地點“狹窄”或必需“群聚”在一起,才能完成艱鉅的任
    1個人,天天三餐,你活到80歲 你共吃了87,600次的三餐 ( 8萬次的三餐 ) 你因為吃東西,吃壞肚子的機率 可比打疫苗的過敏反應 ( 每百萬人口 ) 機率高出很多
    COVID19 疾病,會引起血栓,但COVID19 疫苗引起血栓 至今沒有人証實會有直接關聯,專家們的想法,我整理一下,大約如下: 怎麼判定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 1.產生抗體的時間 一般疫苗接種後,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約需2-3 週,才會產生抗體,具有保護力。接種疫苗後,卻在施打後「一週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疫情間是否和我一樣有種無助、無望感?這段時間,世界因為疫情一切都變得不同了,我們多了很多攸關人生的選擇要做,好似「回歸正常生活」距離我們好遙遠。我們不知道何時可以擺脫這種戰戰兢兢的生活模式,每個人內心也好似面上戴的那片口罩,把人與人的溫度隔絕在外了。或許,我們現在什麼也做不了,但我希望推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疫情間是否和我一樣有種無助、無望感?這段時間,世界因為疫情一切都變得不同了,我們多了很多攸關人生的選擇要做,好似「回歸正常生活」距離我們好遙遠。我們不知道何時可以擺脫這種戰戰兢兢的生活模式,每個人內心也好似面上戴的那片口罩,把人與人的溫度隔絕在外了。或許,我們現在什麼也做不了,但我希望推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