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派是台灣現在最大的政治立場派,在內部卻有路線爭執,隨著時間推移,「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已經從台灣人的精神中心逐漸演變成阻止衝突,勉強大家團結的潤滑劑與接著劑。
「館長變了。」「台獨館!」「我本來很喜歡館長,現在頻道退訂了。」現在打開館長成吉思汗的頻道,常常可以看見這種留言。
623反紅媒遊行讓館長與黃國昌兩人獲得海量關注與巨大的成功,同時也收到很多質疑的聲音。質疑者認為,館長這幾年一直不斷的強調自己是中華民國派,並且大力的反對台獨,然而今天他不但跟親台獨的人在一起,還不斷砲轟國民黨的兩岸政策。
館長說自己是正藍軍,是堅定的中華民國派,他堅持要保衛台灣,反而是國民黨現在為了利益往共產黨靠攏,出賣台灣主權。
民眾冷感,主流媒體重立場輕論述
一直以來台灣的政論節目產業興盛,但是
一般市井小民對政治冷漠,很多人避談政治,覺得一旦觸碰政治,就很容易跟其他人起衝突。這也反映在
台灣越來越低的投票率上,2016年總統選舉的
投票率在66.27%,而在以往的總統大選投票率都不會少於七成。
去年2018的大選市長
投票率在66.14%,即使公投綁大選,投票率依然比四年前還要低。有三成多的人根本不出去投票,其他有投票的人,也並不每個都是熱衷政治。即便新聞台成天大力報導政治人物,也很多人根本不在意這些東西,反而見政論就轉台。
新聞媒體通常都是特定的政黨與大財團把持,教科書上的報導中立云云在現在台灣媒體亂象之中變成了笑話,要尊嚴還是要溫飽,絕大多數人選擇賺錢,為了賺錢什麼謊話都願意說,導致
台灣人對於新聞記者信任度不到三成。
好的政治論述跟脈絡解析需要錢、時間還有人才,花費與報酬根本不成比例,因此政論節目往往選擇聳動的標題、激動的名嘴、激進的立場。台灣人普遍不喜歡政論節目,但是看政論節目的少數人大都是激進狂熱者,新聞台透過鞏固狂熱分子來鞏固收視率,維持基本觀看人數。
公民普遍缺乏優質討論平台,打開電視又只能看見媒體財團已經擬好的政論劇本,一般人想發聲,通常在自己的動態時報還有Youtube留言板留下意見而已,再酸的酸民也沒有辦法撼動新聞業一分一毫。
這時就出現了網路新生代的意見領袖,他們完全沒有媒體從業經驗,事實上在反權威的領域裡面,經驗反而是扣分項目,一張白紙最好。
這麼多的網路意見領袖,為什麼館長可以獨佔鰲頭,而且幾年來人氣越來越高,甚至到反紅媒遊行的時候動員數萬人呢?
政治立場公約數
台灣的左派右派統獨立場可以分為好幾個象限區塊,在政治光譜兩邊的人王不見王,一碰頭往往就開始互罵打架。不過我上面說過了,這只是少數人,超過一半的台灣人對政治冷感,我這個相對比較熱衷討論的,也是不喜歡因為立場不同就吵架冷戰,覺得為了政治傾向跟朋友絕交真的很蠢。
(身邊就有血淋淋的例子,韓粉聽到朋友是郭粉,結果氣到要絕交……)
各種政治作用力拉扯之下,台灣達成了某種均衡,我認為館長在今年跟韓國瑜決裂之前,都是台灣政治立場的公約數,算是精準的參考指標。
台灣目前的
年齡中位數在41歲左右,館長也是40歲,有一半的人比他老,一半比他小。他出生貧困,一路當兵到入黑道,再創業,現在是
營業額破10億的大老闆,貧困人的想法、中產階級的想法及大老闆的想法,他都知道,而且能感同身受。他朋友眾多,遍及三教九流與政治界,不同的圈子激發出不同的觀點碰撞。
種種因素讓館長可以代表台灣大部份人民的心聲,他的觀點有些我不贊同,但總的來說可以接受。他的政治觀可以讓七成至八成的人同意他,相比只針對特定選民的新聞媒體,館長才是真的代表人民立場的意見領袖。
館長是中華民國派,反對極統與極獨,早年當兵時受到完整個反共教育,因此極度反對共產黨,認為台灣人應該抵抗中共現在的統戰。這些是大多數台灣人贊同,或說至少不會有太大異議的政治立場。
公約數的典範轉移
去年
館長與韓國瑜直播,間接讓韓國瑜選上高雄市長。我不敢說韓國瑜的成功都是靠館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館長幫了他一把,而且很大一把,尤其是年輕選民的支持上面,韓國瑜受益頗多。
這幾個月來,韓國瑜的年輕支持度降到最低點,在少康戰情室的訪談中,韓國瑜表示年輕人受到韓黑產業鏈洗腦,所以開始反韓。事實上大家真的反韓的原因並不是吃了誰的洗腦包,是對說話不算話的人正常的反應。
也因為說話不算話,館長這幾個月來的心境產生了微妙變化,加上近兩年國民黨積極的想要跟本來界定為敵人的共產黨積極合作更是讓態勢雪上加霜。
館長最大的特點是敢愛敢恨敢言,又說到的事情一定盡力做到,吸引不少館粉。如今他一直以來所相信的,那些國民黨當年灌輸給他的信仰,在短短幾年間居然被國民黨自己打破。感受到被背叛,讓他開始痛罵國民黨,換來泛藍媒體的漫天負面報導,623之後更是跟中天新聞槓上,讓館長從公認的正藍軍到現在轉變成新聞版面上醒目的台獨份子。
館長是台獨份子嗎?
將人分成統派跟獨派是很粗糙的二分法,誠然台灣的政治環境跟中國有極大關係,卻也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用統獨一語道盡的。
從極度親中到極度反中,總共可以粗略分為五種政治傾向:紅統→華統→中立→華獨→台獨。希望共產黨統一台灣的紅統,以及要更改國號的法理台獨人數都相當稀少,拜台灣媒體愛報導偏激觀點之賜,他們佔了台灣很大部分的版面,讓不明究理的外國人可能會以為,台灣人不是極統就是極獨。
一開始我就說了,中華民國已經變成人民的潤滑劑以及接著劑,當一個人說「我愛中華民國」的時候,光看字面上我們很難界定他究竟是統還是獨,中華民國這個名詞很好的容納了統派與獨派,讓所有不同立場的台灣人能夠用這四個字維持和諧,避免無謂的爭執。
可以明顯看出,華統跟紅統無比接近的,確實華統這種「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念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笑話,但因為國民黨長期黨國教育的緣故,華統人的並不少,有些跟紅統混在一起,表面上分不清你我。
中共自然會盡力拉攏華統派,在
周錫瑋受德國之聲訪問的時候,他說,可以靠民主感化中共,讓中共民主化。這段訪問受到不少人訕笑,我看了覺得悲涼,中華民國走到今天從代表正統中國變成一個正統笑話。
館長曾經在去年直播說自己就是華獨,讓親台獨的人不太高興,但是看政治光譜,其實華獨跟台獨的距離,比華獨跟華統的距離還要近。兩個說自己愛中華民國的人,背後的想法大相逕庭。
民進黨調整策略,從台獨派走向中間路線,開始宣告華獨之後,現在台獨跟華獨似乎變得接近起來。而中國方面他們也開始逼緊,刻意將任何不支持兩岸統一的人們打為獨派,讓台灣人政治立場模糊空間越來越小。
中共的紅統積極拉攏華統,而華統也跟台獨爭搶華獨的支持。華獨跟華統兩者最大的不同點是,兩者對於台灣問題的看法。華統認為台灣並不算是一個國家,只是中華民國廣大虛構幅員下的一省,而華獨認為現在的中華民國就等於台灣。
對於華統而言,統比較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民黨員積極的跟大陸接觸,接受中共的紅統立場;華獨認為保持台灣現有的主權重要,應該繼續反對共產黨。事實上國民黨的重大分裂隱患在此,而且將來裂痕只會越來越大,直至整個國民黨被自己創造的中華民國撕毀。
我認為館長還不算是台獨,台獨在目前的台灣現況,仍是非常偏激的一派,他現在選擇跟親共派的華統決裂,跟一方決裂並不代表就要跟另一方全面結盟。
館長的政論還有參考價值嗎?
上面提到我說館長在去年是台灣人政治立場的公約數,現在他因為反共立場跟華統決裂,而同樣反共的台獨想要跟華獨的他結盟,那麼他現在的政治立場,還有參考價值嗎?會不會從此失去意見領袖的地位?
我認為館長做了一個風險決策,他現在已經不是公約數了,然而他的想法說不定比去年更有價值。為什麼?因為他的立場從現在的公約數,轉向到了台灣十年後,甚至十五年後的公約數。
現在的年輕人是俗稱的天然獨一代,從小就算經營抖音,看著大陸起點中文網的小說,心裡就是認為自己跟中國人不一樣。並不是因為被洗腦才認為一邊一國,而是因為總體環境,讓他們覺得本來就應該是一邊一國。
可以很功利的說,也許館長是想等到這些小孩長大了,成為未來的消費者,現在才開始鋪路,我倒是認為他做這些決定之前並沒有思量這麼多,只是照著本性而為。
品牌轉變代表的意義
當然吉列這麼做有其意義,他們選擇政治正確,背後有廣告公司精算,短期內會虧損,但是放長期來看,吉列放棄既有的老客戶,得到了更大更年輕的潛在客戶。
館長背後沒有精算的廣告公司,從靠近華統到遠離華統,中途的心路歷程乃是來自於對國民黨從華統靠近紅統的不滿。也因為如此,他的政治立場更加接近年輕人,在623反紅媒活動中,前去支持他的也大多是年輕族群。
網紅跟粉絲之間有著類似重力一樣的吸引力,網紅的吸引力大,一般觀眾的吸引力小,大多數時候都是網紅輸出觀點給觀眾。然而聚集夠多的一般觀眾,聚集的大量小小吸引力還是能夠動搖網紅的想法。
館長就是網紅與粉絲之間互相思維影響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