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因為鴻海、華碩和宏碁等大廠紛紛進駐,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特別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說要把整個供應鏈都帶到印度去,在日韓大廠進駐印度設立生產線後,主力投資中國的台灣,是否也要逐漸向西前進印度,而印度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日子是否越來越近了呢?
根據印度商工部(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部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提供給國會的最新報告,2014-2015年的外國對印度直接投資超過300億美元,較去年增加了27%,而莫迪上任後出訪的國家中,其中有12個國家的對印度直接投資則達到了197.8億美元,某種程度也是在證明,莫迪在外交上所創造的友善氛圍,是真實反應在實質數據上的。
隨著中國的工資上漲,在成本壓力下許多國際廠商都在尋找下一個投資地,越南、孟加拉、緬甸還有印度等地方都是可能的選擇,而印度的政治穩定度高、人口眾多、市場龐大,再加上位處重要貿易陸路與海路位置,成為絕佳的選擇。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杰(Sushma Swaraj)曾說,中國和印度必須要合作,但競爭永遠存在,在政治上中印有雙邊難解的邊界問題,在區域議題上有時候一山不容二虎,經濟上雖有互補,但印度既然要朝製造業發展,不僅滿足國內所需還要出口,那麼肯定得要與早已經提早二三十年起步的中國競爭。
其實從媒體、分析家以及各種數據的引用,不難看出現在印度的崛起以及國際關注,都和中國的比較息息相關,在中國經濟成長率開始保7%之際,印度則以破7%衝8%之姿,準備拉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列車,取代中國成為領頭的火車頭,而在近期中國股市暴跌的風暴中,全球許多國家也連帶的受到影響而慘綠一片,但印度不僅不受影響,還逆勢增長股市火紅得不行。
在這樣的比較之下,印度儼然成為最亮眼的一顆星,特別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和聯合國(United Nations)等國際金融組織都預測,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將在2016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都一再的釋放著同一個訊息:「超越中國!」,世界銀行然而印度要超越中國,實際上還是需要很漫長的一條路,除此之外,世界銀行更大膽預測,2050年印度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所得提高至四萬美元,這也意味著現在的美國、中國與日本三大經濟體中,有一個國家將讓出前三名寶座給印度。不過從世界銀行所假設的條件,包括農業的全方位改革、製造業發展、人口紅麗真正發展為實質的勞動力,並連續35年保持7%的經濟成長率,才能把印度捧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也可以看出這條路並不容易。
我在SOS的新聞報導和內容都是透過讀者訂閱的方式完成的,因為有讀者的支持,我得以深入書寫更多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內容,來看看我的專案《印度那些或大或小的事》吧!
印度尤的新書《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出版囉,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