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柯文哲並不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標榜清新、改革、效率、清廉的政治人物。遠在一九九三年,國民黨的非主流派醞釀要集體退出國民黨時,打的口號其實就相差無幾。這群人的指標性代表人物是王建煊,他的外號甚至就叫「王聖人」。當時他們自稱是真正的國民黨人,是新時代的國民黨,還計畫組成「新國民黨」,只是在申請組黨時,因為「新國民黨」這個黨名與「國民黨」太過雷同,而被內政部駁回,才改稱為「新黨」。當時的神話是新黨是個充滿改革理想的政黨,連舉辦示威遊行都會自己帶走垃圾,不吵不鬧,不阻礙交通,新黨的支持者水準很高,自動會遵守秩序,溫和有禮,中道理性,是台灣社會的一股清流。而已被黑金勢力把持的國民黨,與只會在街頭鬧事的民進黨,兩個黨一樣爛,只有新黨才能拯救中華民國。這個二十年前的政治文宣在今日聽起來,是不是仍覺得非常熟悉。
在此同時,宋楚瑜與陳水扁則同時當選台灣省省長與台北市市長,前者利用省政府的資源,創造出宋省長旋風,而陳水扁則不斷衝撞體制,積極改革,贏得一片好評。宋楚瑜讓台灣社會第一次發現,原來行政首長是可以這麼地有效率,劍及履及,直接到基層傾聽民意,與地方溝通,列管所承諾的事項,展現超高的行政能力。陳水扁則整頓台北市公務員體制,真正落實人民公僕的概念,改變許多舊有的陳規,許多的創舉都在後來被台灣各地縣市政府所仿效。這兩人都讓人耳目一新,也因此獲得極高的支持度。即使後來宋楚瑜因為功高震主,而在凍省爭議下黯然結束任期,陳水扁則因其獨派立場,在超高施政滿意度下仍然落選,但這兩人也都因此拿到了接下來的總統大選門票。
後來換「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成為新的媒體寵兒,在當時挾著超高支持度,出馬競選台北市市長。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曾在藍綠兩方陣營中都獲得極高支持度的政治人物,後來也順利當選總統。而在馬英九執政後期的太陽花運動中,則催生了一群新的反服貿學運世代,並組成時代力量這個新政黨,同時柯文哲也捲襲台灣政壇,首度當選台北市市長。還因其外溢效應,讓民進黨在年底的縣市長大選中獲勝,並且趁勝追擊,在接下來贏得總統與國會大選,首次完全執政。所以可以這麼說,台灣政壇永遠不缺神話與媒體寵兒,從王聖人到宋楚瑜,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從風靡一時的太陽花世代到柯文哲,永遠都會有話題人物,也永遠都會有受支持者追捧的政治神話。
或許有些人是刻意塑造這樣的神話,而有些人則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成為時代風雲人物,但其實回過頭來看,這些被拱上神壇的人,也都破滅的很快。新黨其實就是國民黨內部保守勢力的大反撲,只是掛了一塊「新」招牌罷了,聖人也許潔身自好,但是行政能力實在不怎麼樣。宋省長以「大撒幣」的方式塑造政績,用要五毛給十塊的方式,收買人心,方式可議。陳水扁習慣用「衝撞後妥協」的方式來打破陳規,雖然能快速突破舊有制度的窠臼,但社會容易動蕩不安,也撕裂了族群和諧。至於馬英九是以不沾鍋的方式,形塑他的「溫良恭儉讓」,結果是遇事猶豫不決,沒有遠見,不願承擔責任,難以處理政治難題。
而回顧這些神話的破滅,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日久見人心」,或是政治人物都太容易墮落,或覺得兩黨一樣爛,或認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但其實仔細回想起來,這些政治人物的崛起,其實只是符合當時社會的需求,而他們的隕落,只是台灣社會又向前進步了一點,淘汰了他們。當台灣社會極度厭惡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結合,導致黑金政治橫行時,就出現了標榜清新改革的新黨。但很快的大家發現原來新黨只是國民黨的保守派勢力,而不是什麼改革的力量,立刻讓新黨泡沫化。而因為一般百姓對於公務機關的保守顢頇,深惡痛絕,讓宋楚瑜與陳水扁有了發揮的舞台,但最後宋楚瑜的野心人盡皆知,陳水扁的執政風格則太過於爭議,雙雙讓他們兩個人走進了歷史。
渴望安定的社會給了馬英九機會,但馬英九的保守無能令人厭煩,又因憂心中國對台灣的滲透威脅,覺得馬英九太過親中短視,無法保衛台灣,而引發了太陽花運動。新的學運世代在台灣社會的強大支持下崛起,並組成了新政黨,而網路時代的來臨也徹底改變了政治參與的方式,並讓根本沒有政黨奧援的柯文哲,可以在首度參選下,即成功奪下台北市市長的寶座。但時代力量在進入國會以後,所提出的法案遭到諸多質疑,有些根本窒礙難行。柯文哲為了打開與中國交往的管道並爭取藍營的選票,說出了「兩岸一家親」的新論述,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又因市場改建案而摃上北農總經理吳音寧,雙方爆發激烈攻防,都讓昔日的綠營支持者感到失望而離開,最後讓柯文哲與民進黨漸行漸遠。
不用是半仙,也可以預言,柯文哲不會是台灣政壇上的最後一個政治明星,而時代力量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崛起的新政黨。未來台灣政壇一定還會有更受歡迎的政治明星出現,也會有新的政黨誕生。過去的政治人物與政黨被淘汰,其實可以看成是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不是世界末日。很多時候不是政治人物變了,或是墮落了,而是這個社會進步了,我們的要求更高了,我們需要不一樣的人來處理新的社會問題或引領新的方向。我們拋棄了舊的政黨,並不是我們拋棄了我們的理想,或是被拋棄的政黨已經腐化了,而是他們已經完成了的階段性任務,或是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腳步了。
台灣曾拋棄了新黨,因為他們只是想要反撲的舊國民黨,也拋棄了親民黨,因為這只是一個因人設事的一人政黨,又拋棄了台聯,因為他們的態度曖昧反覆。現在快要拋棄國民黨了,因為這個政黨保守又不思改革。而未來我們可能會進一步拋棄民進黨或時代力量,只要台灣進步到哪裡了,只要這個社會有需求,那又有什麼關係。這沒有誰欠誰的問題,因為政治人物與政黨,都只是為服務人民而存在,一旦他們結束了任務,或不能再發揮功用時,就應該讓他們退場。人民應該效忠的是這塊土地與自由民主的信念,而不是哪一個政治人物或政黨。因為政治人物與政黨來來去去,只有這塊珍貴的土地與自由民主的制度,才值得我們為其奮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