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十年出現了一股新風潮─出國打工度假,吸引了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前往體驗。多數人對於打工度假都抱有憧憬,期盼能在工作中同時享樂,然而,真的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體驗嗎?這樣看似美好的藍圖藏著甚麼隱憂?
目前開放台灣學生打工的國家有: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美國、英國、愛爾蘭、加拿大、奧地利、波蘭、比利時、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克這14個國家,而法國與西班牙即將要開放。根據統計,到2013年底共有超過12.8萬人次的台灣青年參與打工度假,而大部份年輕人都選擇澳洲作為打工度假初體驗的落腳地。對現代人來說,「打工度假」成為了一個夢幻富熱情的代名詞,有些人想逃離22K的魔咒,嚮往藉由出國打工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些人厭倦了在台灣一成不變的日子,想挑戰自己的適應能力;有些人則希望藉由出國打工的機會將第二外語學好。不論是各種原因,這樣的風潮的確造成一股狂熱。但接下來要談的,是現實層面。
筆者認為,若只是希望逃避剛出社會只能領22K的失望而出國打工,其實是很可惜的。多數人都認為是現在環境不好工作機會少,筆者也認同這樣的情況,但不妨換個角度思考:我領22K,我能不能從這個22K的工作學到甚麼,不論是技巧態度或精神,我有收穫嗎?若有任何收穫,這個工作的價值已遠遠超越了22K。在你沒辦法改變大環境的狀況下,你能否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把22K的工作做到最好甚至超過22K的表現?若你可以,筆者相信這樣的人不論在哪裡都是很受老闆歡迎的。
再者,以去澳洲打工度假為例,有許多工作都是在農場幫忙,不論是剪羊毛、養牛、清理牛糞等等,都是常見的工作。然而,在你想去的同時,能否問問你自己,你真的能吃苦嗎?以清牛糞為例,如果你在家裡連廁所都不願幫忙掃,卻願意去國外幫忙清牛糞,這樣是不是本末倒置了?筆者想說的是,其實有很多工作都是很基本的,差別只在於你願不願意敞開心去接受。台灣也有農場是需要年輕人幫忙的,有的薪水待遇也不差,卻有許多人做了1、2個月就放棄了。這代表了,堅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若你的耐力不夠,要出國真的得再三思。
最後是有關語言的學習,筆者也認同到英語國家去學習語言真的事是較為快速的,但前提是,你真的有跨出舒適圈。你是盡量去參與外國人的團體,還是窩在和你同鄉會說中文的華人團體中?若是後者,其實一年下來真的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就算在台灣,也有很多的管道可以去學習英文,不論是透過工具書、參加教會的雙語崇拜、參加扶輪社等,都有很多機會能夠磨練自己的英文,只要願意下功夫,筆者相信沒有任何事是辦不到的。
說到底,筆者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的問題。希望挑戰自己是可以的,但同時你也必須充實自己的能力,若只是一味的崇洋而忘了根本-我們的台灣,其實真的很可惜。若真的想嘗試這樣的體驗,必須從自己開始做起。培養自己的外語能力、處理應變危機的能力等。如此一來,這樣的挑戰將變得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莊佳恩 核稿編輯:王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