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小的。本片一開始就呈現 Brad Pitt 飾演的主角 Roy 和妻子的疏離關係,接著我們從劇情主軸得知,他「冷靜」的心理狀態和多年前父親執行太空任務而從此失去音訊有關。Roy 在每次執行任務前都會做心理評估,這除了是在表達太空任務的嚴謹性和太空人可能受到的身心影響,也替後續 Roy 的內心波動做鋪陳。因此以微觀的層面而言,片中在探討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稍微回顧這幾年的影視作品,就會發現其中觸及心理健康的越來越多。我們真的忽略這塊太久了。
Roy 每次的心理評估都很「正常」,直到父親的消息破壞他內心的「平靜」,這種「表面沒事不代表內心無恙」的現象,顯示出心理疾患的棘手之處。有個讓我特別有印象的橋段,是 Roy 在黑暗中「摸索」前進,這段頗有暗示他內心狀態的意味。而我們知道某些疾病有潛伏期,心理的問題也是如此,只是那個 trigger 可能是某個事件或情境。Roy 那種與他人疏離的模樣,和片中實驗動物攻擊人,都是一種生存策略。但這種原始的心理防衛,往往對現代的問題無效。他終究得去面對問題的根源,才能讓人生繼續前進。另外,有人覺得本片對於 Roy 在劇情中遇見的其他角色都欠缺描繪,但聚焦的呈現方式、捨棄全知觀點,反倒符合他和別人保持疏離的狀態。
圖片來源:IMP Awards
再講大的。如果你看過本片導演 James Gray 上一部作品《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 of Z),你在看本片時可能會有既視感,因為這兩部都對於「探索未知」這件事有所著墨,也描寫了人類文明進程中不那麼光彩的面向,這是本片比較巨觀的層面。
《失落之城》中多了一份對未知的敬畏,《星際救援》更著力在問,我們無止盡地向外探索到底為了什麼?本片並不是在貶抑求知與科學的價值,而是藉由 Roy 的經歷提醒觀眾,在不斷求取未知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身邊的已知;人類向外探索、追尋進步的同時,也要妥善照顧自己的內心(更何況大腦和意識也還有許多未知)。我們的心靈以及和身邊人事物的連結,才是我們的生命之所以有意義的根本原因。
圖片來源:IMP Awards
整體而言,《星際救援》雖然不是非常大眾的作品,但也不到難以親近,關鍵是不要有錯誤期待。如果你喜歡思考生命意義,或者像 Roy 一樣有個受困的心靈,我推薦你去看這部電影,相信你會有所收穫,甚至從中得到救贖。當然,如果你是 Brad Pitt 的粉絲,這部可以讓你好好欣賞他的演技,光看他也很值得!
-
補充:Roy 踏上火星之後的接待人員(說了一句「地球人,歡迎來到火星」之類的話),是美劇《勁爆女子監獄》、《俄羅斯娃娃》的演員 Natasha Lyonne,我一看到她就笑出來,她怎麼在每部作品裡面都在演她自己卻又不違和啦!然後本篇之所以取這副標題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結尾某一段讓我想到 2009 的 Star Trek 有類似的橋段而已XD 該橋段請見以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