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要過了,今年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很辛苦的一年,我自己當然也不例外。但辛苦也代表著大量的進步與學習,只要能不斷跨過,就能有所成長。對我來說,今年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了解:「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這件事情吧。雖然說起來好像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常識,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說出來的話,但我發現我以前可能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試圖用「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好壞對錯」的標準來尋找標準答案。看起來似乎很可笑,但是確實是如此。
我發現人生不過就是在實現自己在觀點上的選擇罷了,而這句話對我來說可以完整地解釋我對「沒有標準答案」的體悟。迷惘時,為了尋求安全感,我們總會想要獲得一個可以讓我們的心安穩下來的答案。當我們的心無法安穩時,通常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哪個答案才是對的,非要選到對自己有利的或能達成自己目的的,才會安心下來。但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想選一個「絕對好」的答案,才會是一個不會讓迷惘消失的行為。
就像當我們有個遠大的理想或目標時,我們可能會想要參考自己欣賞的「過來人」的意見跟經驗,當自己的經驗不符合那個「過來人」所說的原則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感到徬徨不安,覺得自己會失敗。我最近看了大量的日本綜藝節目,裡面訪問了很多不同當紅的演員,在訪問到每個人的心路歷程時,有些人覺得對於這個行業一定要有所覺悟跟堅持,有些人卻是在對這個行業沒有什麼特殊執著甚至沒有太大興趣的狀況下持續做下去的。
前者的思維一定是希望要踏入這個行業的人要有怎麼樣的心態,如果沒有的話肯定會失敗等等的人哲學。但後者卻不需要擁有這樣的人生哲學,可能也走到了差不多的地位。如果拿踏入演藝圈並且得到很好的發展機會的這種目標來說的話,我並不覺得有任何一條「必須經過的道路」,每一個有機會當嘉賓的藝人的人生選擇道路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並沒有所謂「比較好」的選擇,或是「比較好」的價值觀。看待每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取向,而這個觀點取向的細節內容會是影響我們得到的結果的關鍵。每一個去追求夢想失敗的人都會要你適時地放棄,每一個去追求夢想成功的人都會說因為自己堅持下來了。那到底誰才是對的?從結果上來看不就馬上知道誰是對的了嗎?大家都是對的啊。因為做出了某種觀點的選擇,所以得到了相應的結果。當然這些觀點的內容會有許多細節上的差異,例如覺得該適時放棄的人可能會為自己設立一個該停損的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之內真的卯足全力全力以赴。跟覺得該適時放棄也為自己設立停損時間點,在這個時間之內已經相信自己不行了所以沒有相對應用全力應對的覺悟等等,這些內容上的細節不同也會產生相對應不同的結果。
大部分的人所認為的「相信」並不是指「現在已經相信」而是「現在想要說服自己相信」。真正在潛意識幅度上相信的事,會呈現在自己生活的態度裡。例如在台灣,我們已經相信在午夜之後可以買得到吃的,對於「買到吃的」這件事的態度與情緒,會跟一個生活在歐洲的人午夜後出門買吃的完全不一樣。後者會需要說服自己「一定可以買到的!」同時內心有很多不安與對於此目標認為現實上的困難與匱乏。而我所認為吸引力法則之所以會震驚當時的社會,是因為吸引力法則被應用在「超越一般人所認為的現實的困難」而達成結果的成效。
但事實上「現實的困難」這件事情,大多是因為我們無法確實分析無法用理性去理解的現象才產生的誤解。一個生活在歐洲的人,雖然午夜出去買到吃的東西的機率很低,但也不代表這個人不會買到,也不代表他必須千辛萬苦才能買到。如果目標只是「得到食物」,他甚至不用限於用「在店家裡買」這種方式得到,也許他在路上剛好遇到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願意分給他剛做好的食物,這樣也能達成目的(所以設定目標非常重要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這句話是貨真價實的)。這其實就跟買樂透一樣,大家中獎的機率都一樣低,但就是有人中獎,對於得到中獎結果的角度來說,當初那個比飛機墜機還難發生的那個機率根本毫無意義。
但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跟我們周遭的環境、五感所能接觸到的東西息息相關,我們被目前我們人類普遍知識所理解的方式侷限住,因此做不到某些事。例如尚未發現奈米科技時,奈米的產品會被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結果。而當理解世界的方式拓展了,並且有人在潛意識的層次中不論是有沒有依據地「真正相信」這件事的可能性,那這個本來不可能發生的結果,就會因為這個因緣誕生。
認為人不會改變的人,跟認為人可以改變的人,兩者都會用盡全力去實現他們所選擇的觀點。因此兩個人所選擇的觀點都會是對的。很多所謂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所以發生,好像都會有這個交叉路口的故事:大家都不看好、看衰,但最後去做了結果跌破大家眼鏡。因此今年我得到最大的收穫是:發現真正決定自己人生的是兩件事,一是我們的選擇要用什麼觀點看待世界跟自己的自由意志,發現阻礙自己前往實現此觀點現實的障礙是什麼。
舉例來說我想要獲得某樣很難取得的物品,我首先要選擇的是我是否相信我可以做到這件事的觀點。選擇之後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阻礙,而我們再度需要選擇看待阻礙的觀點,選擇「阻礙是要我放棄的惡意徵兆」,還是選擇「阻礙是讓我發現我內心還有什麼信念還沒有確實跟結果相應的善意提醒」,並且逐漸調整信念細節上的內容。如果我們不斷選擇後者,也許就能夠讓自己在潛意識層級上更加接近一開始選擇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直到真的做到。
而在真的做到之前,我們必須一直不斷面對人生各種事件的意義上的選擇。而這些事件也許會消彌自我的動力,在某個階段突然選擇「阻礙是要我放棄的惡意徵兆」而選擇放棄。當然放棄的當下也有可能產生沒有想過的,得以讓自己感謝自己放棄的驚喜結果,誰知道呢。這也許某種層面上就是很多基督徒喜歡說的「神為每個人有最好的安排」。
當然,上述的這些邏輯,也只是某一種觀點上的選擇而已。端看合不合各位讀者的胃口,合也是對的,不合也是對的。我們的人生就只是不斷在實現自己潛意識選擇的觀點罷了。
好久沒寫這麼繞口的文章了XD 呼還真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