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無知情況下的投資和(負期望值的)樂透的差異在哪嗎?
買樂透時,你清楚知道自己只是試試手氣,但有一種投資是,在無知的情況下,憑感覺購入,你可能以為自己不是在賭博!
那你有發覺 無知情況下的投資 與 (負期望值的)樂透 的相似之處嗎?
其實兩者的共通點一樣,都需要以下條件 ; [時間夠長]、[樣本數夠多],一定會有獲利很多的人出現,這就是 《 倖存者偏差 》 的一種表現。
大家想學習馬雲 但大多變成浮雲
當這種偏差產生之後,人們會去統計倖存者的各種人身資訊(例如:血型、星座、年紀、工作等)。在樂透方面會加上每期號碼或是中獎的號碼;而在投機方面則會加上大戶或外資的走向、今日或長期的價量、KD值、RSI等。這些花俏的名詞或資訊,無非就是希望在這些資訊中找出跟偏差者能倖存下來的關聯性。然後在這些關聯性上下大注,但卻常常忽略風險跟報酬是否具有合理性。
於是商人們(或稱莊家,這兒是指券商,投信,彩券行)抓準民眾這樣的期待,讓無知投機者以為真的有簡單的方法能預測未來,再使用簡單易懂的話術,企圖讓民眾忽略掉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例如下列幾個:
1.不合理的投報率:
你有看過那家基金的DM上會寫出負報酬的,可是每年都有基金清算歸零,為何回測時都是賺到爆呢?至於大樂透就不用提了,反正就是中了只能謝天的程度。
2.抽傭跟管理費:
這在基金叫做[內扣費用],只要你去基金公會的網站,再通過層層的網站,就可以很 “輕易”的查詢到這個資訊。不只是抽傭跟管理費,還會加上買賣手續費或營運費用(隨便莊家填數字,只要敢寫)等等,我們統稱為[內扣費用],但在臺灣只規定要標示其中2項:手續費(抽傭)跟管理費(透過銀行賣的話還有銀行保管費,這是第3項)。
3.其他聽起來很高科技、卻很合理的把錢移走的術語:
例如高風險就會伴隨高報酬、隱波、時間價值、經理費、轉換費、帳戶維持費、投資人服務費、會計師簽證費,這些族繁不及備載的名詞,我不解釋了,各位看過就好,我想80%的理專也無法解釋這些名詞的用意。
機率是數學跟邏輯的判斷依據,但不包含人性。人性是心理學主導的因果關係,利用短期的機率失真所產生的投機績效(或是透過特殊起始點的回測投資績效),用來讓人願意投資[收受高額管理費的基金],進行根本不知道正確報酬率的投資(從歷史和統計的角度切入,是低於大盤報酬率的投資),就像把錢交給樂透中獎者買樂透,讓他抽成一樣。
從莊家的角度來看,不管你有沒有中獎(獲利),都不影響他的那份抽成(傭金),如果你清楚這樣的關係,在投資基金(或是買樂透)之前,也許可以再想想,是不是乾脆被動投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