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前言-解構香港社運下的行為與思維 Chapter1 從認知心理學看社運資訊 1.1 藍絲黃絲 決定於主觀感知 1.2 用思維捷徑看新聞 易錯判 1.3 社會撕裂的禍根:人只喜歡接收支持自己理念的資訊 1.4 社運下的世代之爭 1.5 示威遊行物件的潛意識影響 1.6 顏色和社會運動的聯繫 1.7 堅持不撤與堅持不散的理由 Chapter2 從社會心理學了解支持與反對派 2.1 受群眾影響是人類天性 2.2 「人一藍,腦便殘」?勿陷入刻板印象思維 2.3 政府群策群力,抑或只是「圍爐取暖」? 2.4 蒙面、無警員編號及去個性化 2.5 服從與威權的黑暗面 2.6 一起上街吧!從眾心理如何影響個人行動 2.7 示威者Vs.執政者 如何拆局 Chapter3 大腦與社運的關係 3.1 為甚麼勇武派總是年輕人? 3.2 政治立場是天生煉成的? Chapter4 四大關鍵 決定你是黃或藍 4.1 社運起源於身份認同感 4.2 需求層次理論 決定人們對社運的取態 4.3 道德感影響你對「前線勇武」的判決 4.4 五大性格特質與政治立場的關係 4.5 愈高學歷 愈勇於質疑權威 Chapter5 政治冷感與積極參與 5.1 「理智的」政治冷感 5.2 三大政治冷感的成因 5.3 抗爭者之心 5.4 「黃消費,藍罷買」的政治消費主義 5.5 網絡政治是推動民主加速器 Chapter6 政府宣傳伎倆 6.1 政府的宣傳攻勢 :「珍惜香港這個家」 6.2 說服力之必要 6.3 政府強硬姿態的潛藏恐懼 Chapter7 社運帶來的精神健康問題 7.1 社運下的心理負擔 7.2 自殺潮與新聞處理法則 7.3 在社運暴風眼中,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後記 附錄 心理學,不科學? 專題購買方案: 購買《社運心理學》線上專題 NT. 付費購買專題後,即可享永久線上閱讀權限,任何時間皆可跨裝置、跨平台暢讀《社運心理學》全文完整內容。 線上購買連結 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