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1.3 社會撕裂禍根:人只喜歡接收支持自己理念的資訊

2020/02/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二零一四年起,「黃絲」和「藍絲」這兩個稱號代表著兩種不合的政見。這些標籤延伸至五年後的反修例風波,黃藍之間的衝突愈見升溫,沒完沒了。這些衝突滲透至社會各個層面,不論是朋友、情侶、家庭成員或是團體之間等,都因不同的政見而反目,輕則於社交媒體上,互相取消關注以示斷絕關係,重則以言語及肢體暴力彼此相向⋯⋯整個社會似乎都被推至黃色或是藍色的兩個極端陣營。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怎樣理解社會極度撕裂的現象呢?
上一篇提及過,人類在處理資訊時極不理性,所以認知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因社運而生的撕裂,其實是很符合人類的本性。這和人類接收資訊時的傾向有關,其中一項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圍爐取暖」之害

甚麼是確認偏誤?簡單來說,就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64,收錄於此專題
NT/
36 篇文章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是如此地相信文字和書本的力量。我們雖然微小,但努力地逆風飛翔,希望在這紛擾的世界中,留下時代定格,迴響成微光,為你提燈引路取暖。 「因為很喜歡書,所以蜂鳥。」
《社運心理學》
NT199/次(單次購買)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運心理學》CH 1 的其他內容
1.4 社運下的世代之爭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6 顏色和社會運動的聯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