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社運起源於身份認同感

2020/02/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份認同(identity)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心理學概念,它以國籍、種族及文化等元素構成,泛指個人對自身及其群體間因共享的觀念而產生的情感 (emotion)及依歸感(sense of belonging)。身份認同是流動與多重的,可因歷史、文化和政治等因素改變。以港人為例,自一九九七年回歸以後,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感由多個部分組成(multiple articulations)。

歷年以來的香港大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港人以多元身份自居,分別是「中國人」、「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及「混合身份」。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香港人認同自己作為「中國人」身份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隨後幾年又因政治事件及社會輿論等原因下滑至大約百分之二十三(數據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各選項所佔的百分比多年來都浮游不定。由此可見,身份認同感並非經久不變,反而是隨時間與局勢有所變動。香港人在二零一九年對逃犯條例修訂表現出極大不安與關注,這些不安和地區、文化予盾的爭議有關,而且絕對與身份認同感有所關連。

強調「香港人」 加強集體認同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7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社運心理學》
蜂鳥出版
蜂鳥出版
我們是如此地相信文字和書本的力量。我們雖然微小,但努力地逆風飛翔,希望在這紛擾的世界中,留下時代定格,迴響成微光,為你提燈引路取暖。 「因為很喜歡書,所以蜂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