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的居心誌邀訪,上個月我與工作人員一行6人度過了愉快充實的下午。拍攝的地點是在桃園高鐵附近剛完工的青璞匯。
我原本對各建案的公設已看到有點麻痺,但此案中規劃的、佔整個樓層一半的「社區圖書館」,讓我印象深刻。
這不是隨便找一個閒置空間,放一堆書、桌椅而已,那種叫做「閱讀室」或「會議室」,而非圖書館。他們的社區圖書館是會定期更新的,住戶可以定期看到新書、以及最新一期的報章雜誌(如果是這種公設,我就覺得很值得)。
它的社區圖書館有分為閱讀區,聊天區(類似公立圖書館一樓大廳那種氣氛),K書區(這小空間我好愛喔!完全煞到!有插座!可以半夜跑去寫稿真不賴),還有家教區(有隔間且一張四人桌,即使書本作業攤在桌面上也夠),據基金會的人說,冠德每個建案都有規劃社區圖書館,藏書量至少都3千冊起跳的...他們願意貼切生活需求而非養蚊子的公設,很值得肯定。
四人桌,有屏風隔開,可作為家教、專案討論等需要書寫跟攤開資料的對談
K書區的規劃:一人一桌
有插座、公共空間、又是專屬自己的小角落
至於文章的部份,感謝採訪我的蔚秦Anya Lin小姐很貼切的描述了我的想法(她是個很棒的freelancer,有接撰稿採訪企劃及日中翻譯),她幫我寫了兩篇主題,一是「家,是一個用來住到老的空間」、二是「認識自己,才能設計最需要的家」。
居心誌在粉專已有很棒的介紹文,我就直接引用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家,是一個用來住到老的空間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規劃,生活的場域也隨之有所調整。
一般人會在45歲開始進入第二波購屋或翻修階段,並開始思考同住家人及自己老後的需求。
該如何事先預備、考慮每個成員,才能以更優雅的姿態迎接可能的變動與挑戰、更幸福地在「家」這個空間中安放自己的未來。
認識自己,才能設計最需要的家你想要一個什麼樣子的「家」?一百個人應該會有一百種答案。
這一點,經年累月採訪並記錄,關於生活與住宅一切的林黛羚正是深有所感。
「看了許多人不同的生活模式後,會發現對家的條件與需求確實因人而異。」
你可曾思考過怎麼樣的「家」,才是想像中的居心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