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新觀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類在數百萬年前由樹上移到地面,選擇不同的活方式,為了覓食與禦敵求生存,開始了直立行走,空出前肢變成萬能的雙手,雖然是文明進展的關鍵,但是直立之後,腳的膝關節必須承受全身重量,而且兼負轉動、跳躍、跑步及各種動作,受傷的風險比任何關節都大,而且受傷後影響行動的能力,很快會加速身體的衰老及各種器官退化與疾病的產生。
因此善加保養膝關節是健康老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居然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有膝痛的困擾,而「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原因。
所謂「退化性」,顧名思義,好像是因為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是老化所致,所以會認為,這種自然退化的膝蓋軟骨,一旦破壞就沒辦法再生,因此嚴重一點的話就換上人工關節,沒那麼嚴重的就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吃如葡萄糖胺之類含有軟骨成分的營養補充劑,或進行血小板濃縮製劑的注射。
但是不管是吃的打針的,效果都很有限,往往只是暫時緩解,甚至有的研究認為恐怕只是安慰劑效應,而置換上人工關節的患者,也有相當比率無法恢復原先的功能,還是會痛,或者行走還是有困難,所以當膝關節痛到干擾生活時,要不要開刀是令人相當困擾而不知該如何抉擇的事。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膝關節健康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在長期研究後,有不同的見解,認為膝蓋軟骨一直在新陳代謝,正常使用的磨耗是會再生的,只要去掉不當破壞的力量,即便軟骨已經有相當損傷,還是有機會慢慢長回來的。
那麼破壞的來源是什麼?
他認為膝蓋內普遍存在的內側皺襞,與關節軟骨互相摩擦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所謂「內側皺襞」是膝關節滑膜囊在發育過程中,沒有完全退開所形成,外型像是衣服的皺摺,年輕時透明柔軟有彈性,但隨著年紀增加,每年膝蓋好幾百萬次的彎取與伸直,這個原本柔軟的內側皺襞會不斷受到軟骨摩擦或夾擊,開始纖維化,慢慢失去彈性而變硬,反過來對軟骨組織造成摩擦傷害,同時發炎的內側皺襞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腐蝕軟骨。
當磨損加上腐蝕的力量,軟骨破壞後會碎裂出小碎片,這些碎片像細碎小石粒摻雜在上下左右旋轉的關節運動中,當然會造成更多的磨損,除了會有瞬間劇痛之外,也會讓軟骨的破壞加劇。
因此,當關節已破壞到很嚴重時,也就是從X光片可看到軟骨磨損已超過一半,上下骨頭已長出骨刺(骨刺的形成是因為關節韌帶因為軟骨磨損而鬆弛,為了維持關節的穩定,骨頭會增生來支撐,這增生的骨頭就稱為骨刺)時,只要用關節鏡除掉內側皺襞及骨刺,清除發炎組織,讓軟骨有良好的環境修復再生,通常就能恢復,不用裝人工關節。
不過如果拖到軟骨已經完全磨損完全不見了,而且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走路,這時就要換上人工關節,不過在手術時必須一併處理內側皺襞引起的病變組織,才能有效減低以往裝人工關節後還是會不舒服的狀況。
但是動手術總是最不得已的,最好是在沒有痛到不能走之前,就早早預防與保養,其實人體的膝關節有完美的自我保護機制,當膝蓋彎曲在三十度以內,比如走路或跑步時,軟骨間只是相互滾動,並不會產生具破壞性的摩擦力,而且走路產生的間歇壓力,對膝蓋軟骨的新陳代謝與再生是有幫助的。
但是當膝蓋彎曲超過三十度,軟骨間會開始有互相滑動的摩擦現象,超過六十度,就會產生磨擦力。因此,當中年後,由於內側皺襞已經纖維化之後,盡量不要從事會讓膝蓋彎曲超過五十度的活動。
假如真的必須彎曲,要注意彎曲時動作一定要放慢,避免上下骨頭快速動作時夾擊到內側皺襞,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的屈膝久坐,因為膝關節長時間彎曲超過九十度,會造成內側皺襞腫脹發炎,最好每隔三十分鐘就能變換姿勢或走走路,伸伸腿。
而且在坐下或蹲下時,動作盡量放慢,避免內側皺襞突然受到膝蓋骨的夾擊,動作慢,可以在骨頭互相摩擦時,讓內側皺襞順利退開。
當然,爬樓梯爬坡時,有些人動作很快又很大,膝關節反覆大角度的彎曲,也會不斷地產生內側摩擦現象,因此除了少爬樓梯外,真的要爬,動作要放慢,而且盡量讓膝關節保持微彎,避免角度大彎曲然後立刻再伸直的重複動作。
當然,日常保健最根本的還是要強化大腿的股四頭肌,可以穩定膝關節,降低軟骨受傷機會,同時也要透過運動維持膝關節彎曲與伸展的能力,增加關節靈活度,示範影片在網上以關鍵字搜尋「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炎日生活保健」就可以找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過去台灣出版的繪本絕大多數是虛構的童話故事,如今很開心有這麼一套以世界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所改寫的精彩故事,在感動之餘後面還附上背景知識與行動的策略,我相信這些由愛所召喚的知識及體會,將會改變孩子,往更美好更有意義的人生邁進。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
    墨西哥的亡靈節與華人的清明節,日本的盂蘭盆節不同。他們一樣會搭建祭壇、擺上蠟燭,萬壽菊,逝者喜愛的食物,以及骷顱頭形的糖果,但是他們不是憑弔,而是歡迎死去的祖先回到人間與家人再度團聚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忘不了的人與事,才是真生命。」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見許多的人,經歷過許多的事,我們也參加過許多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講座報導集結成書「親子愛不礙」,  高效學習法─「如何開啟孩子專注金鑰匙」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  親子公益講座大樹養成計畫  李偉文老師 牙醫師、知名作家  2015.7.3 臺北市立圖書館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 報導  【講座內容】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李偉文老師也是關心孩子的家長。
    對於公路建設而言,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鄉鎮,每個民眾都希望有直直的大馬路到達家門口,除了方便,也是為了抬高房價。對政府來說,蓋馬路也是容易討好民眾的政績,對民意代表而言,工程愈多回扣與政治獻金就愈多,於是乎,台灣就到處是馬路了。    有許多偏鄉,幾乎沒有人煙,卻蓋了四線道,八縣道,甚至誇張到十線道的
    隨手翻閱作家張曼娟多年前寫的書,「百年相思」,看到其中一句話令我徘徊良久:「……始終深信不移的,傾圮破滅;一直疑惑徬徨的,竟然能夠成就。得失難以計較。」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我們相信什麼?   當我們漸漸長大時,才體會到,原來我們常說的「永遠」,是一種虛妄的願望。年輕時以為自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過去台灣出版的繪本絕大多數是虛構的童話故事,如今很開心有這麼一套以世界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所改寫的精彩故事,在感動之餘後面還附上背景知識與行動的策略,我相信這些由愛所召喚的知識及體會,將會改變孩子,往更美好更有意義的人生邁進。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
    墨西哥的亡靈節與華人的清明節,日本的盂蘭盆節不同。他們一樣會搭建祭壇、擺上蠟燭,萬壽菊,逝者喜愛的食物,以及骷顱頭形的糖果,但是他們不是憑弔,而是歡迎死去的祖先回到人間與家人再度團聚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忘不了的人與事,才是真生命。」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見許多的人,經歷過許多的事,我們也參加過許多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講座報導集結成書「親子愛不礙」,  高效學習法─「如何開啟孩子專注金鑰匙」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  親子公益講座大樹養成計畫  李偉文老師 牙醫師、知名作家  2015.7.3 臺北市立圖書館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 報導  【講座內容】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李偉文老師也是關心孩子的家長。
    對於公路建設而言,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鄉鎮,每個民眾都希望有直直的大馬路到達家門口,除了方便,也是為了抬高房價。對政府來說,蓋馬路也是容易討好民眾的政績,對民意代表而言,工程愈多回扣與政治獻金就愈多,於是乎,台灣就到處是馬路了。    有許多偏鄉,幾乎沒有人煙,卻蓋了四線道,八縣道,甚至誇張到十線道的
    隨手翻閱作家張曼娟多年前寫的書,「百年相思」,看到其中一句話令我徘徊良久:「……始終深信不移的,傾圮破滅;一直疑惑徬徨的,竟然能夠成就。得失難以計較。」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我們相信什麼?   當我們漸漸長大時,才體會到,原來我們常說的「永遠」,是一種虛妄的願望。年輕時以為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台灣的中秋節都在做什麼? 獻給剛來到台灣的你,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聽過中秋節呢?作為台灣傳統節慶之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出去烤肉、賞月、賞桂花、祭拜、還有吃月餅。這篇文章除了會介紹給你重要的中秋節文化習俗外,還會順便介紹給你中秋節不可不知的文化禁忌喔!
    Thumbnail
    我們要談的,是文本中的議題如何被曲解為商業操作,或真的被誤用為商業操作。 為了避免誤會,書寫著議題的創作者們該收手嗎?這樣一來需要被看到的議題誰來傳遞呢?
    Thumbnail
    除了以消費者與社群曝光的行銷角度來看時裝周,這些時裝周的大秀對於企業而言,到底有什麼商業考量?一年不只一場的時裝週,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而一場耗費鉅資的時裝週,到底又可以為這些品牌帶來多少利潤?這些時裝周的戰略考量,對於台灣又有什麼參考價值? 掀開序幕,我們從金碧輝煌的2021春夏大秀說起。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這次的文章為:保留「多餘」, 是養成組織韌性的關鍵?BCG 點出 2021 供應鏈的新樣貌 1. 韌性區分為免疫力和恢復力 2. 提高免疫力:降低人力、布點廣避免斷鏈 3. 增加恢復力:資訊透明、縮短反應時間 4. 3種供應鏈管理的新模式
    Thumbnail
    祭祀造化三神的神社比較少,也許因為祂們是宇宙創生之神,沒有容易聯想的神德,例如想到伏見稻荷大社就是商賣繁盛,八坂神社就是厄除與結緣。但如果想想宇宙創生這個創舉,祂們其實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呀!這集我們就來見宇宙創始之神。
    Thumbnail
    大選後,美國將再次檢討和中國的關係,中美脫鉤、印太地區及台海戰略仍然是焦點。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台灣的中秋節都在做什麼? 獻給剛來到台灣的你,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聽過中秋節呢?作為台灣傳統節慶之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出去烤肉、賞月、賞桂花、祭拜、還有吃月餅。這篇文章除了會介紹給你重要的中秋節文化習俗外,還會順便介紹給你中秋節不可不知的文化禁忌喔!
    Thumbnail
    我們要談的,是文本中的議題如何被曲解為商業操作,或真的被誤用為商業操作。 為了避免誤會,書寫著議題的創作者們該收手嗎?這樣一來需要被看到的議題誰來傳遞呢?
    Thumbnail
    除了以消費者與社群曝光的行銷角度來看時裝周,這些時裝周的大秀對於企業而言,到底有什麼商業考量?一年不只一場的時裝週,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而一場耗費鉅資的時裝週,到底又可以為這些品牌帶來多少利潤?這些時裝周的戰略考量,對於台灣又有什麼參考價值? 掀開序幕,我們從金碧輝煌的2021春夏大秀說起。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這次的文章為:保留「多餘」, 是養成組織韌性的關鍵?BCG 點出 2021 供應鏈的新樣貌 1. 韌性區分為免疫力和恢復力 2. 提高免疫力:降低人力、布點廣避免斷鏈 3. 增加恢復力:資訊透明、縮短反應時間 4. 3種供應鏈管理的新模式
    Thumbnail
    祭祀造化三神的神社比較少,也許因為祂們是宇宙創生之神,沒有容易聯想的神德,例如想到伏見稻荷大社就是商賣繁盛,八坂神社就是厄除與結緣。但如果想想宇宙創生這個創舉,祂們其實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呀!這集我們就來見宇宙創始之神。
    Thumbnail
    大選後,美國將再次檢討和中國的關係,中美脫鉤、印太地區及台海戰略仍然是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