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清明連續假期會塞車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近年政府相關單位在連續假日或重要民俗節日前,都會預測高速公路的車況,然後建議民眾何時上路最好。雖然有大數據及各種即時監測系統的輔助,預測的準確度有提升,但是時不時還是會遇到測不準的狀況。

明天起清明四天連假,又加上家家戶戶都要回鄉掃墓,所以塞車照理來說是必然,但是今年因為有疫情,很多人不敢出門,尤其老人家更是要避免群聚,再加上國外回來的人要居家檢疫十四天,恐怕也少了許多旅居國外的僑胞返國掃墓,所以照理說,車子應該會少一點;但是另一方面,因為疫情大家不敢搭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又多了些自己開車的人,這兩者來回一乘除,究竟是車潮增加還是減少,似乎不容易預估。

不過對於公路建設而言,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鄉鎮,每個民眾都希望有直直的大馬路到達家門口,除了方便,也是為了抬高房價。對政府來說,蓋馬路也是容易討好民眾的政績,對民意代表而言,工程愈多回扣與政治獻金就愈多,於是乎,台灣就到處是馬路了。

有許多偏鄉,幾乎沒有人煙,卻蓋了四線道,八縣道,甚至誇張到十線道的都有。

以前曾經就馬路與車輛這個主題寫了一篇文章,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有了汽車,距離不再是問題,但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


年輕時到那裏都開車,這些年只要有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到的地方,我就儘量不開車,包括旅遊也是,以前用四輪環島旅行,後來用兩輪,現在改用雙腳慢遊走台灣。

這一方面是為了節能減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貼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我發現像我這樣改變的朋友愈來愈多,的確,這些年來,「節能減碳」這四個字從政府到民間已成為朗朗上口片刻不離的口號,也曾爆發自行車的熱潮甚至夯到生產線供不應求,訂單排到幾個月後才能交貨。

  對於這兩種「風潮」,站在台灣的永續發展或民眾生活型態的轉變而言,我們當然是歡迎且極力支持的,可是卻又不免担心「節能減碳」與「騎自行車」會淪為活動或者變成休閒時多一種選擇而已,甚至更糟糕的是,為了辦活動而活動反而浪費更多資源,而腳踏車買來騎沒兩次就變成家庭的「大型垃圾」。

  若是真心想透過騎自行車推動節能減碳的目的,就必須將自行車變成日常的交通工具,那麼政府該做的事情就不是在假日的風景點辦辦活動或封閉一天車道象徵性的在市區裏騎,而是要建構對自行車友善的市區環境,包括街道硬體設施的改變,法規的調整以及各種社會條件的配合,甚至,若真心想推動「無車」概念的話,就不應該再投入龐大的經費在以小客車為主的道路建設,應該將有限的資源花在大眾運輸系統,尤其應該以軌道運輸(如捷運地鐵)為主。

  從歷史來看,美國之所以形成如今為人垢病的高耗能生活形態,大概得歸諸於汽車文化的盛行,與美國的發展相對比的歐洲,一百多年盛行不墜的軌道運輸系統分道而行,其中有一段令人感概的商業競爭秘辛。

1920年代,美國汽車產業發展出生產線的工業流程,能夠大量生產降低成本時,為了大量推銷擴大需求,這些汽車公司秘密收購了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一百多個城市的電車系統。他們買下電車公司之後,不去經營反而拆除了電車車軌和高架電線,然後轉型為公車,當然新的公車就是由他們汽車產業來製造,同時,他們也透過政治游說,把建造汽車行走的馬路列為政府基本開銷,甚至將城市與城市之間,州與州之間的道路建設變成政府稅收支出的主要項目,可是,同一個時間,舖設並維持電軌的電車業者卻必須自己花錢,也因為如此立足點的不平等,電車業在美國就被小汽車打敗,退出市場,甚至幾十年來,美國透過強大的商業與政治力量,將汽車文化推展至全世界各國。唉,若不是當年的這些商業政治的密謀,今天全世界的城市都將享有省能、安靜、不塞車且戴客效率高的電車服務。想到俄國莫斯科在一百年多前就有六層的地鐵,就非常感慨!

  台灣地狹人稠而且面對後石油時代,理當將有限的資源全力發展大眾捷運系統,而不是蓋一條又一條汽車走的馬路,將地面以及空中全都充斥著一環又一環的快速道路。

除了這個面對不久未來的能源考量之外,單以台灣的面積與發展,應該取法歐洲,而不是學美國。也就是台灣可使用土地面積小,不像美國地大,城市裏與城市間都以公路系統為主,我們應該學歐洲,不管是城市裏或城市間,都以軌道式的大眾運輸系統串連。

  歐洲的地鐵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方便的路網早已是所有民眾最平等也最安全方便的交通工具。

  記得多年前曾看過一位從事都市規劃的建築師寫的雜文提到,台灣在六、七○年代,進行城市規劃的選擇時,政策錯誤,將有限資源放在蓋大馬路而不是蓋捷運,他有點以「小人之心」地揣測說:「那些大官當然希望蓋又寬又大的公路囉!大家看得到嘛,而且又可以有一大堆前導車來擺場面,如果我堂堂一個高官出訪或巡查,只能在地鐵裏鑽來鑽去,那麼如何顯現我的威風,如何動員老百姓夾道歡迎塑造萬民擁護的形象呢?」

  的確,台灣都市的捷運系統太晚才蓋,當老百姓已經買車在縱橫交錯的大馬路上奔馳,營建時不只浪費社會成本,都市硬體結構已形成後也不太容易再改變了。更何況,至今台灣各個城市,勉強算有大眾運輸系統的只有一個台北市(高雄才剛剛起步),逼得我們離開台北後,不開車好像也是寸步難行。

對於因應未來能源短缺及京都議定書對二氧化碳排放的管制,台灣的確必須在交通政策上做符合時代潮流與現代趨勢的調整。許多歐洲的城市,比如丹麥的哥本哈根,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是騎單車通勤上下班,這大幅降低了道路上許多小汽車的廢氣排放與耗費能源。反觀台灣,若是只在『地球日』或是『無車日』才騰出馬路讓單車待以出現在市區,老實講,那只是毫無意義的作秀。但是要讓單車真的能夠上路,一定要立法及政策上改變,否則以目前的狀況,在市區內騎單車是非常危險的事,我有一位朋友最近就在路上騎單車被小客車從後面撞上而過逝。

  這個世紀全世界各國都體會到最大挑戰就是環境問題,因此二十一世紀可以說是環保與省能的世紀,各國都積極推動以綠色運具為運輸的主軸,也就是以行人、自行車及大眾運輸為主,從汽車的公路系統轉換成軌道系統。但是台灣卻還停留在七○年代的思惟模式,不斷地蓋快速道路、高速公路,鼓勵耗費能源且造成空氣污染及排放二氧化碳的交通工具,這看在許多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團體眼中,實在是非常著急。

盼望台北公共單車「微笑單車」能給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更大的信心,慢慢改變我們交通運輸的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前洋洋灑灑分享交通系列續集,如圖示言詞更是今日台灣交通現況的諷刺對照,明知交通順暢與資訊交流是對城市鄉鎮民眾便利興衰關鍵重要原因之一。 民眾往來是交通順暢無阻快速便利往來,配合圖示號標誌指引便利停放,或選擇大衆運輸系統往返,再配套人車分流各行其道。 在交通動線每季或半年檢視修改或變通配套方案,如有節
Thumbnail
前洋洋灑灑分享交通系列續集,如圖示言詞更是今日台灣交通現況的諷刺對照,明知交通順暢與資訊交流是對城市鄉鎮民眾便利興衰關鍵重要原因之一。 民眾往來是交通順暢無阻快速便利往來,配合圖示號標誌指引便利停放,或選擇大衆運輸系統往返,再配套人車分流各行其道。 在交通動線每季或半年檢視修改或變通配套方案,如有節
Thumbnail
駕駛經驗成老司機是經年累月而成成的結果,如以補助款取得駕照,是美意佳鼓舞人心利所趨,能配合條規就有補助款,以人性定會完整配合程序心態。 政府官方有心經營交通順暢與肇事率低的提撥補助款,何不賞罰分明政策執行?鼓勵駕駛者年資5&10年以上(以駕駛紀錄里程數據為憑)無違規者的補助鼓勵~燃料稅&牌照稅&保險
Thumbnail
駕駛經驗成老司機是經年累月而成成的結果,如以補助款取得駕照,是美意佳鼓舞人心利所趨,能配合條規就有補助款,以人性定會完整配合程序心態。 政府官方有心經營交通順暢與肇事率低的提撥補助款,何不賞罰分明政策執行?鼓勵駕駛者年資5&10年以上(以駕駛紀錄里程數據為憑)無違規者的補助鼓勵~燃料稅&牌照稅&保險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二三十年前並無國道3號、高鐵、台61線,只能跟所有人一樣,仰賴中山高速公路。在尚未實施周休二日的年代,遇上三四天連假,高速公路必定上演著台灣人口大遷徙,整條路彷彿變成大停車場,再怎麼高級的汽車都淪為蝸牛爬行。因此一趟路往往走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有八小時的,超過正常順暢情況兩三倍以上。
Thumbnail
二三十年前並無國道3號、高鐵、台61線,只能跟所有人一樣,仰賴中山高速公路。在尚未實施周休二日的年代,遇上三四天連假,高速公路必定上演著台灣人口大遷徙,整條路彷彿變成大停車場,再怎麼高級的汽車都淪為蝸牛爬行。因此一趟路往往走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有八小時的,超過正常順暢情況兩三倍以上。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隨著新冠病毒在2月開始肆虐全球後,人們的都市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紐約地鐵115年來首次停止24小時營運、到世界各地出現的封路潮、又或是歐洲單車銷售量暴增引發大缺貨等。 以上這些案例都顯示出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地的大都會造成了劇烈的影響,所出現的新生活習慣也讓我們有些機會檢視都市的現狀,甚至窺探未來
Thumbnail
隨著新冠病毒在2月開始肆虐全球後,人們的都市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紐約地鐵115年來首次停止24小時營運、到世界各地出現的封路潮、又或是歐洲單車銷售量暴增引發大缺貨等。 以上這些案例都顯示出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地的大都會造成了劇烈的影響,所出現的新生活習慣也讓我們有些機會檢視都市的現狀,甚至窺探未來
Thumbnail
對於公路建設而言,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鄉鎮,每個民眾都希望有直直的大馬路到達家門口,除了方便,也是為了抬高房價。對政府來說,蓋馬路也是容易討好民眾的政績,對民意代表而言,工程愈多回扣與政治獻金就愈多,於是乎,台灣就到處是馬路了。    有許多偏鄉,幾乎沒有人煙,卻蓋了四線道,八縣道,甚至誇張到十線道的
Thumbnail
對於公路建設而言,不管是大城市或小鄉鎮,每個民眾都希望有直直的大馬路到達家門口,除了方便,也是為了抬高房價。對政府來說,蓋馬路也是容易討好民眾的政績,對民意代表而言,工程愈多回扣與政治獻金就愈多,於是乎,台灣就到處是馬路了。    有許多偏鄉,幾乎沒有人煙,卻蓋了四線道,八縣道,甚至誇張到十線道的
Thumbnail
感覺過了好久 才到了住的地方 這已經是隔天拍的了 每天早上起來 用完餐都要先到外面看看 每天天氣都很好 天都好藍 感覺四周都是非常漂亮的山景 有溪水 有農舍 交通也非常的好喔 這裡不會有車子 在十字路口相撞的問題 因為所有的地方都有圓環 我覺得這是台灣要學習的 而且直行車要讓轉彎車 遠遠看到行人
Thumbnail
感覺過了好久 才到了住的地方 這已經是隔天拍的了 每天早上起來 用完餐都要先到外面看看 每天天氣都很好 天都好藍 感覺四周都是非常漂亮的山景 有溪水 有農舍 交通也非常的好喔 這裡不會有車子 在十字路口相撞的問題 因為所有的地方都有圓環 我覺得這是台灣要學習的 而且直行車要讓轉彎車 遠遠看到行人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