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鳳梨進口國,也是鳳梨罐頭出口國,二月底中國海關總署發出通知,停止進口台灣鳳梨,國台辦宣稱因台灣鳳梨驗出有害生物為由,片面禁止進口,但大家都知道其實就是政治手段。
「旺來」臺灣每年鳳梨一年有外銷產值達13.6億,且其中九成是以中國市場為主。雖說臺灣出口到中國鳳梨,讓中國有「片面讓利」的不平衡感,但深入瞭解中國的鳳梨產業,中國用政治手段為難臺灣,其實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自我傷害的舉動。
以全球經貿的宏觀角度來說,統計過去15年,新鮮的鳳梨在全球貿易的數額每年增長14%,所以消費市場是「根深柢固地」存在,每年全球約有100萬頓鳳梨的交易數量。中國的鳳梨主要是內銷,並不多在國際市場上流通,主要產區在海南省、廣東省,且大多數由是由台商經營或技轉農場來「供貨」。還需要依賴進口鳳梨來彌補中國市場的短缺,每年進口增加40%,主要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台灣進口(排第四),2017年開始更從中南美洲的哥斯大黎加進口鳳梨,2018年從哥國進口179萬公斤,2019年進口73萬公斤。
但是新鮮鳳梨在商業上最大的風險便是來自產期過於集中,在三月中到六月的採收期,卻無法在短短幾個月完全銷出,卻保存不易,在兩到三週內如果沒有出貨便會腐爛變質。因此,鳳梨加工罐頭便是解答,鳳梨罐頭及果汁是全球最熱賣的口味之一。
新鮮鳳梨也許中國覺得臺灣鳳梨不吃也沒有關係,但是「代誌不是憨人所想那麼簡單」。根據美國農業部報告統計,鳳梨與其他熱帶水果相比有較高比例加工成為罐頭,中國出口大量鳳梨罐頭至香港,美國和俄羅斯,約是鳳梨總產量的20%到30%。目前,目前中國有十多家鳳梨加工廠,全部為中國獨資企業。每個工廠每年的處理能力都超過10,000噸。
中國官方雖然可以非常爽快片面禁止臺灣鳳梨進入,但是,加工廠的設備產量都是固定,訂單鋪貨數量也多穩定,很難因應短時間的數量波動,臺灣鳳梨不能進口的數量缺口,勢必對中國「加工廠」造成困擾,進而影響到對外出口,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傷敵兩千,自損一萬」最佳的寫照。殺雞取卵也不過如此,白白扼殺出口的金雞母。
政治掛帥的中國,貿易損失事小,但意外凝聚台灣人的認同,買鳳梨吃鳳梨成為愛台灣抗議中國的表現,恐怕是北京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