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______。
有位讀者(?)在我昨天的文章下方留言說:「我以為今天又可以填空⋯⋯」好!既然我身為景濤應用學系的系主任(??),又主修咆哮學多年(???),我今天就設計一道題目讓大家一起來填答吧。
*
我們每個人都當過孩子,都曾經害怕讓父母擔憂、傷心、失望,必然明白不被父母認同的委屈,也知道被父母過度要求的痛苦;隨著青春期的開展和結束,當然更懂得那份想要親近父母、卻不知該如何靠近的矛盾。直到長大成人,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不要變得像自己爸媽那樣」,而在生了孩子之後,才發現為人父母有多麼不容易。
建中前校長陳偉泓有一句名言:「自由是牛奶,紀律是杯子,牛奶要裝在杯子裡。」初見這句話,我覺得實在太有道理,當時已被孩子胡亂戳得千瘡百孔的心靈,也稍稍被撫慰了。
可不是嗎?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現在的孩子早比以前的我們聰明太多,他們有主見、能言善道,也勇於衝撞權威,常常說出讓大人哭笑不得的話。然而,我們這一代父母通常是被權威帶大的,面對這樣「聰明」的孩子,儘管希望做個觀念開明的新時代父母,卻往往容易在「自由」與「紀律」之間掙扎:管教得太多?被嫌囉唆。多給一些空間?被騎到頭上。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可能還會抱怨你不夠關心這個家。
對你而言,孩子是什麼?我的答案是「孩子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鏡」。曾聽過有人說,你最討厭的孩子類型,往往是和自己最相像的——這句話一針見血,更讓我一針濺血——我熱愛自由、痛恨被束縛,卻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喜歡框架,因為他永遠都在挑戰你的極限。當我忍不住對孩子暴怒狂吼,通常都是因為孩子明明答應了某事,後來假裝沒那回事,雖然這不至於叫做「背叛」,我卻總是很難忍受那股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憤怒。
仔細回溯童年記憶,我才發現自己雖然還算是個堅毅成熟的大人,嘴上也老說不在意,但心中似乎從來沒有原諒過家父對家庭的背叛。於是,我比一般人更憎惡背信忘義,即使對方「只是個孩子啊~」。
這樣的根源探究,讓我得以從狂暴的情緒中獲得一些安慰,也體認到所有情緒都有其脈絡可循,而重點就在你是否能夠自我覺察,照見內在的人性弱點。
孩子對我來說,就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鏡。你呢?你的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