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寧死!》丟掉95%的人生去旅行!重新詮釋自由的樣子…數位遊牧—阿力時尚插畫&街頭故事李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專訪 阿力時尚插畫街頭故事李白 專訪團隊:職名事 文:Arter Hsu podcast: 數位遊牧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你會如何設定你的劇情?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在1960年代竄起了一股反抗社會習俗與當時政治的嬉皮士,他們像是自由的象徵,試圖反抗傳統舊習並帶來更多的愛與和平。在備受框架與約束綁架的世代裡『自由』像是一種反叛,卻成為了一顆種子深埋進靈魂與血液裡。即使不太受到主流文化待見,卻在藝術、生活、音樂、娛樂之中都能瞧見他們的身影。他們在傳統世俗中掙扎著、釋放著、狂妄著、衝突著,同時亦在世俗之外流放著,追逐於心靈的平和與富裕,企圖尋找一片淨土,那一片名為烏托邦的理想世界。


來到了科技與資訊更為快速的現代,一個人從一座城市流放到另一座城市甚至是國家都更為便利,在手機上我們便可以查找到許多資訊甚至是簡易的辦公,而越來越輕化的筆電,隨處可使用的wifi網路更是讓處處都可以是我們的行動辦公室。「Digital Nomad」數位遊牧者,廣泛的說法是指帶著電腦四處轉換工作地進行工作的人,從一開始的居家辦公慢慢衍生至在哪裡都是我的行動工作室。相較於每日固定地點的朝九晚五工作型態,這樣自由自在的工作模式更使得人們感到嚮往。而經過疫情的洗禮後,嘗試過遠距離辦公的資方與工作者間也開始漸漸的思考後疫情的辦公模式。

 

然而職名事這次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兩位插畫師“阿力時尚插畫”與“街頭故事李白”,跟我們一起聊聊數位遊牧的大小事….

 

Q:踏入數位遊牧的契機是?
李白:其實我原本就喜歡在各個咖啡廳工作,那之前跟家人去峇厘島咖啡廳遇上一位澳洲人,他就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但做完後他下午就去衝浪了,去享受他的生活,讓我很嚮往這件事情,便在心中埋下一粒種子,所以後來一決定要出國開啟數位遊牧之旅,我們就將第一站就設在那裡。
Q:如果要將數位遊牧擴展到國外,需要做哪些事情準備?
阿力:其實就跟做自由工作者一樣,累積固定的收入。只不過會需要將收入來源的方式從線下轉換成線上,像是實體課程改成線上課程,商品販售就需要與商家合作寄送,另外還需要有一些臨時存款,避免遇上突然斷炊的情況。
Q:數位遊牧除了感覺比較自由的優點外,有什麼缺點的部份嗎?
李白:很多數位遊牧會說,缺點可能是比較寂寞。因為就目前觀察到的狀態,大多都是一人出發,並且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待太長的時間,所以精神層面可能會比較需要克服。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丟掉95%的人生去旅行,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必須…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阿力時尚插畫與街頭故事李白跟我們分享了從出發峇厘島前的準備以及在這為期一年的旅程中,他們完整的心路里程。其中那句“丟掉95%的人生去旅行”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也許是因為丟掉這個詞對我而言,就像是將自己的過往全數刪除的一種感覺,是一種歸零的概念。他們說:「因為過去在房子裡留有了許多的傢俱、擺攤的佈置以及很多陸續添購進來的蒐藏,而當時打算去上個三、五年,那要將這些東西放回老家的話,也不能全數放入,空間沒有那麼大,所以就需要將這些東西全數出清,僅留下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一種斷捨離的過程,就很像是在向過去台灣的人生說bye bye。」而出發前他們也往行李箱裡塞滿了很多東西,畢竟是第一次長征,總還是下意識的習慣準備,舉凡正裝、登山鞋以及其他感覺會用到的東西,但實際在那裡生活了一年後根本沒有使用到。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不時的都能從他們兩人身上感受到當時一開始斷捨離過程中的一些不捨情緒以及當他們拋下這一切轉身出發,在當地生活了一年以後的灑脫。阿力:「其實後來我們發現,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就像是活了半甲子的人所悟出來的道理一般,卻從這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嘴裡述說了出來。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有些事不要等到準備好了才開始,錯過了很可能就是錯過

努沙佩尼達Nusa penida是峇厘島旁邊的一個小離島,然後形狀就像一隻暴龍,而走下去非常的陡峭,完全需要手腳並用大約一、兩小時才得以到最下面去,危險程度也相對的高。但在當地的告示牌卻是十分有趣,牌子上面寫的其中一段話是“為自己負責”。就是很明白的告訴你這裡很危險,但我並不禁止你去嘗試,只是你需要為你的所作所為而負責。這樣的警示內容與台灣的嚴明禁止是全然不同的。

 

阿力:「當時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底下會是什麼地方,但當我們腳一踩踏到那個柔軟的沙灘以及看見那像啤酒泡泡的海水時,我們感覺一切都值得了。就突然覺得,有些東西真的不要等到準備好了才開始,或是有時間、有錢以後再來做這件事,因為等到我們五、六十歲時,這樣子的地方要再下來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在我們的生活週遭裡,常常會聽見有人說“等到我退休以後要去環遊世界“、“等我有空就開始寫書”、“等孩子大了我就去追逐我的夢想”,但實際上那些夢想、理想卻是一拖再拖,直到真正覺得自己準備好的那天,很多想做的事情早已錯過,又或者力不從心。漸漸的夢想就成了人生中的遺憾,而阻礙完成自己夢想的人事物則成了罪犯。只是,那又何嘗不是我們在那個當下所做出的選擇呢?每個此刻的選擇皆牽引著未來,活在當下並為自己負責。

 

在節目的最後一個問題時,我很喜歡阿力時尚插畫與街頭故事李白他們對於數位遊牧這趟旅程所做的結論,也很符合我們的一些觀點。

阿力:「很多事情在沒做以前都會覺得非常恐怖,但實際上去做之後才發現,其實很簡單的。就像你踏出第一步以後,後面的步伐就會走得越來越順,不需要焦慮太多。」
李白:「數位遊牧我並不覺得他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追求的,因為他並不適合於任何人。那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個過程,就像我們常說要追求財富自由,讓我們不再需要為了錢而煩惱,那數位遊牧就像是先實現工作的自由,讓我們到哪裡都可以工作,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們每一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會被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不停的灌輸許多觀念,而這些觀念漸漸地影響了我們的一切判斷。我們開始期待很多的明天,“明天再去追逐夢想”、“下一次再去旅行”、“等退休了再好好的享受”,只是…今天也很重要啊!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慢下來,不要將期望寄託於明天,從今天開始就有限度的去享受人生。

 

“你敢不敢挑戰!人生的一百種活法?”

 


阿力時尚插畫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liyu_illustrator/

課程資訊 https://portaly.cc/chenliyu

 

街頭故事李白

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ilee_story/

街頭故事電子書 https://portaly.cc/baileestory

 

raw-image

{關於作者}Arter Hsu

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這些都是貼在我身上的職業標籤,然而本質的我只是一名體驗人生的人。透過影像紀錄人生片段,無論他人的亦或者我的,也是我平面人像攝影的開端;吃貨使然所以拍攝美食攝影,又為了挑戰自我而參與國際攝影比賽得了些獎,再因熱愛分享所以跑去當攝影講師。骨子裏喜歡故事,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職場裡兜兜轉轉,不變的是我對於影像表達及文字故事的熱愛,遂而與朋友們燃起了做一系列職人專訪的念頭,{職名事}就此誕生,且讓職人(告訴)你有什麼(專業)事。

Instagram平面攝影作品:Arter.hsu

Instagram職名事專訪:C.I.S.1111

{Arter Hsu}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這些都是貼在我身上的職業標籤,然而本質的我只是一名體驗人生的人。骨子裏喜歡故事,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這裡會放上{職名事}職人的訪談文章或是我對於一些事物跟議題的見解。反正就是個不務正業的文字空間,也歡迎大家分享跟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專訪了特殊化妝師盧玫璇的職業生涯與成長歷程,從學生時代的興趣,到面對疫情後的深度思索,再到突發太魯閣事件後的義舉。玫璇的故事充滿情感和力量,讓筆者看見玫璇對於特殊化妝的堅持與勇氣。文章中涉及豐富的關鍵字,包括特殊化妝、影視劇、矽膠、大體修復、良善、展演等。
「錢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這不是恐怖片,而是專業Coser兼道具師KURO的奇幻旅程。遊戲貫穿的歲月,打破次文化框架做出專業。訪談中她分享自學之路、挑戰非人角色,面對變化的心路歷程及深山學習成為道具製作高手的英雄之路。透過商業合作KURO以專業技藝贏得尊重。在家庭的牽掛下與夢想同行。
變裝皇后是走在一個性別游移的狀態,每位變裝皇后選擇自我詮釋的裝扮,有的會是以完全凸顯女性特質的方式,有的則是會刻意保留下一些男性特質,共通的特色是透過裝扮釋出在身體內的另一個靈魂。「我們不需要變成誰,只要做我們自己就好,同時也尊重每個人有想要成為的樣子。」
說到“吃土”最直覺聯想到的是荷包空空,所以常戲謔的稱“窮到只能吃土”。然而有個專門職業真的就是調查地質研究土。在重大的國家建設、民間建案、礦場開發調查以及山崩、地滑、土石流、土壤液化,皆有專門的地質師進行研究與分析,目的是讓人們趨吉避凶,保障工程的安全、居住安全無虞,讓地球得以更長遠的循環使用。
食物造型師如同人像的彩妝師,他們為拍攝的食品做加工,利用一些工具以及材料使食品保持最美好的狀態,並透過一些手法,使得食品盛裝在器皿中時,技巧性地將每一樣食材都能如實的展現給予鏡頭捕捉。如果說每一部電影的場景還原,都有偉大的美術組在幕後把關,那麼在食品的廣告案中,美食造型師便是那偉大的推手之一。
在這快時尚的時代裡,自動化工廠大量取代了許多傳統技術,純手工的技藝,彷彿成了舊時代的代名詞。在專訪的過程裡,我們與AMO談論到快時尚對於手工染藝的衝擊,也談論到染料對於水資源所造成污染的看法,或許我們無法改變不斷進步的科技工業社會,但我們卻能對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自然環境的保護上,盡上一點綿薄之力。
本文專訪了特殊化妝師盧玫璇的職業生涯與成長歷程,從學生時代的興趣,到面對疫情後的深度思索,再到突發太魯閣事件後的義舉。玫璇的故事充滿情感和力量,讓筆者看見玫璇對於特殊化妝的堅持與勇氣。文章中涉及豐富的關鍵字,包括特殊化妝、影視劇、矽膠、大體修復、良善、展演等。
「錢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這不是恐怖片,而是專業Coser兼道具師KURO的奇幻旅程。遊戲貫穿的歲月,打破次文化框架做出專業。訪談中她分享自學之路、挑戰非人角色,面對變化的心路歷程及深山學習成為道具製作高手的英雄之路。透過商業合作KURO以專業技藝贏得尊重。在家庭的牽掛下與夢想同行。
變裝皇后是走在一個性別游移的狀態,每位變裝皇后選擇自我詮釋的裝扮,有的會是以完全凸顯女性特質的方式,有的則是會刻意保留下一些男性特質,共通的特色是透過裝扮釋出在身體內的另一個靈魂。「我們不需要變成誰,只要做我們自己就好,同時也尊重每個人有想要成為的樣子。」
說到“吃土”最直覺聯想到的是荷包空空,所以常戲謔的稱“窮到只能吃土”。然而有個專門職業真的就是調查地質研究土。在重大的國家建設、民間建案、礦場開發調查以及山崩、地滑、土石流、土壤液化,皆有專門的地質師進行研究與分析,目的是讓人們趨吉避凶,保障工程的安全、居住安全無虞,讓地球得以更長遠的循環使用。
食物造型師如同人像的彩妝師,他們為拍攝的食品做加工,利用一些工具以及材料使食品保持最美好的狀態,並透過一些手法,使得食品盛裝在器皿中時,技巧性地將每一樣食材都能如實的展現給予鏡頭捕捉。如果說每一部電影的場景還原,都有偉大的美術組在幕後把關,那麼在食品的廣告案中,美食造型師便是那偉大的推手之一。
在這快時尚的時代裡,自動化工廠大量取代了許多傳統技術,純手工的技藝,彷彿成了舊時代的代名詞。在專訪的過程裡,我們與AMO談論到快時尚對於手工染藝的衝擊,也談論到染料對於水資源所造成污染的看法,或許我們無法改變不斷進步的科技工業社會,但我們卻能對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自然環境的保護上,盡上一點綿薄之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份全球性調查指出,有45%的數位遊牧工作者年收入達到240萬台幣。自由又高薪,聽來真是“夢想的工作”。但是這個新興工作方式確實如此美好嗎?來談談我從身邊觀察到的這族群,其實他們命運大不同。本文將揭露數位遊牧的黑暗面,幫助你更全面了解這種生活方式的現實挑戰。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 “
Thumbnail
沒符號圖形標誌 星空浩瀚愛遊牧 荒漠旱渴綠洲逐 時間一半的古老 失落之城是終途 無地區種族差異
Thumbnail
數位遊牧的經歷和知識分享在數位遊牧之旅中是寶貴的指導和靈感。從網站到部落格到YouTube頻道和社群帳號,每位作者都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給讀者帶來了寶貴的指導和靈感,幫助他們找到方向和規劃明確的未來。本文介紹了幾位數位遊牧者和他們的影響力。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昨天早上睡到三點多被地震搖醒之後就睡不太著了,索性起來學習 看了阿比買回來讓我眼睛一亮卻一直還沒翻的「數位遊牧」 ​ 我也是很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像書裡面所說的,我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即使我在很美的風景區好好玩樂、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玩了一陣子後,我應該也會開始覺得無聊、想要找些事情來做。
Thumbnail
找份工作,安居樂業,這是李奇最接近這一切的時候,直到麻煩再次找上門來...。愛流浪,更愛陽光,於是無業遊民破天荒的找了份工作,在某個小鎮逗留出乎意料之外的時長,並開啟了健美選手的日常調理模式?
Thumbnail
數位遊牧不僅讓工作變得自由自在,更是一場充滿冒險和成長的精彩旅程。在數位時代,自由選擇的工作方式不僅讓工作地點不再固定,更是一場尋找生活樂趣的冒險。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數位遊牧的真諦、冒險生活的挑戰與平衡,以及開始數位遊牧的第一步。也邀請你一同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自由冒險,並勇於追求夢想。
Thumbnail
提到數位遊牧,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是一件陌生的事,數位遊牧是適合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本文分享自己在晨間挑戰或是數位遊牧上的體驗心得,並描述了一個21天的習慣養成過程。文章中提到了調整生活作息、工作型態或是旅遊計畫等相關內容,對於期待擺脫傳統工作模式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發。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份全球性調查指出,有45%的數位遊牧工作者年收入達到240萬台幣。自由又高薪,聽來真是“夢想的工作”。但是這個新興工作方式確實如此美好嗎?來談談我從身邊觀察到的這族群,其實他們命運大不同。本文將揭露數位遊牧的黑暗面,幫助你更全面了解這種生活方式的現實挑戰。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 “
Thumbnail
沒符號圖形標誌 星空浩瀚愛遊牧 荒漠旱渴綠洲逐 時間一半的古老 失落之城是終途 無地區種族差異
Thumbnail
數位遊牧的經歷和知識分享在數位遊牧之旅中是寶貴的指導和靈感。從網站到部落格到YouTube頻道和社群帳號,每位作者都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給讀者帶來了寶貴的指導和靈感,幫助他們找到方向和規劃明確的未來。本文介紹了幾位數位遊牧者和他們的影響力。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昨天早上睡到三點多被地震搖醒之後就睡不太著了,索性起來學習 看了阿比買回來讓我眼睛一亮卻一直還沒翻的「數位遊牧」 ​ 我也是很嚮往數位遊牧的生活。像書裡面所說的,我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即使我在很美的風景區好好玩樂、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玩了一陣子後,我應該也會開始覺得無聊、想要找些事情來做。
Thumbnail
找份工作,安居樂業,這是李奇最接近這一切的時候,直到麻煩再次找上門來...。愛流浪,更愛陽光,於是無業遊民破天荒的找了份工作,在某個小鎮逗留出乎意料之外的時長,並開啟了健美選手的日常調理模式?
Thumbnail
數位遊牧不僅讓工作變得自由自在,更是一場充滿冒險和成長的精彩旅程。在數位時代,自由選擇的工作方式不僅讓工作地點不再固定,更是一場尋找生活樂趣的冒險。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數位遊牧的真諦、冒險生活的挑戰與平衡,以及開始數位遊牧的第一步。也邀請你一同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自由冒險,並勇於追求夢想。
Thumbnail
提到數位遊牧,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是一件陌生的事,數位遊牧是適合現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本文分享自己在晨間挑戰或是數位遊牧上的體驗心得,並描述了一個21天的習慣養成過程。文章中提到了調整生活作息、工作型態或是旅遊計畫等相關內容,對於期待擺脫傳統工作模式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