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緝魂》:台灣電影尋訪類型特色的有成、遺憾與未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自《目擊者》、《紅衣小女孩2》之後,程偉豪暌違四年再推出犯罪懸疑電影《緝魂》,融合靈異玄幻、科幻驚悚等等多樣類型於一爐。故事描述張震飾演的名檢察官罹患末期癌症,希望在過世前能繼續為家庭有所付出,於是接下一起撲朔迷離的名門兇殺案件,這起案件卻將對他產生驚人影響。

程偉豪帶著他翻玩類型的功底回到《緝魂》,電影中能見到程出色的執行能力、對於臺灣電影工作團隊的整合力道,幕前方面,張震與張鈞甯的演出充滿情感張力,一眾配角的表演也整體出色,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在《目擊者》就有傑出表演的李銘順。對於《緝魂》,我們似乎可以看見程偉豪往一個方向走得更深,劇本比起《目擊者》更複雜,對於多重轉折的故事趣味也更深入,編劇鋪排從犯罪懸疑片型,一路走靈異再到科幻,加上多種的誘導與障眼法,逗觀眾玩的魅力是存在的,並可以辨識出作者本身的類型趣味。程偉豪有想法,也有對應的執行力,這是臺灣商業電影一筆值得註記的成績。然而,在許多因素影響下,《緝魂》似乎有些未竟的遺憾,以下嘗試提出並討論之。

raw-image

首先,《緝魂》故事發生在臺灣,但除了角色口音、時而出現的台語對白之外,整體故事觀感卻與臺灣抽離。當然,類型電影的趣味不一定要與社會寫實呼應,臺灣許多導演嘗試拍攝類型片,最後卻總是回到作者個人對於社會寫實的偏好,或是某種特定的人文關懷,而失去娛樂性與戲劇重心。類型作品有時候因此失敗:觀眾進電影院尋求刺激,最後卻感受到說教、說道理、老套而不耐。然而也有時候,類型電影會因為無法提供觀眾驚喜而失敗:觀眾進電影院,只得到預期內的元素重現,依然沒有樂趣。

雖然難以找到合理正解,但這正是電影值得玩味的纖細美感:該如何把持虛實之間的脆弱平衡?它的寫實設計是否不致枯燥,它的虛構面向是否又能在趣味性上超越現實本身,提供給我們一個不同版本的現實?

程偉豪向來是一個在類型趣味/社會觀察的平衡中把持有度的導演。他在台北電影節獲獎的短片作品《狙擊手》(2009),開場是一組特警隊員與電玩宅男的交叉剪輯,特警隊員扣下板機的一刻,剪輯到 CS 中的狙擊鏡視角,這或許是預算有限底下的藏拙,但這組剪接同時很有魅力,去把兩個不同階層的男性在摸索、理解、表現男性氣質的方式互相連結。這種糾纏不清的呈現,似乎能撐開一道隙縫,把我們一直在想,但缺乏被公開討論的事情呈現在銀幕上頭。

raw-image

類型趣味向來是跟社會觀察不相悖的。程偉豪的前作《目擊者》以羅生門式的故事打底,不僅僅是角色口中的真相眾說紛紜,更是以「羅生門」對於人心自利的傾向提出質問,觀眾除了類型趣味之外,亦能看見故事中的都會蒼涼氛圍。程偉豪將剛剛經歷地獄般自利掙扎的主角流淚畫面,往下一個鏡頭剪接進臺灣高速公路的川流,亦把對於臺灣都會生活的理解加進電影中。

在《緝魂》,電影故事卻離開我們熟悉的臺灣社會。片中「近未來科幻」的設定提供些許想像社會發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是抽離。《緝魂》改編自中國科幻小說《移魂有術》,原著底本本身便抽離中國社會樣貌,以一個具黑色電影意味的架構去講短篇故事,精神病院、萬貫家財的富豪、錯綜複雜的犯罪陰謀,照應出所謂的「人性醜惡」,程偉豪改編之後的劇本,雖然把地點明確標註在臺灣,但對於科學倫理、性別意識、司法程序的描繪卻仍略為浮空,並沒有太多能與臺灣這個故事地點對話的元素。

raw-image

當然,故事中仍有下重手、實打實的環節,也就是程揉合自己的生命經驗,以主角夫妻的互動來回應自己對父母的理解,是相當私人的面向。我們或許可以說,這組故事線確實在電影裡有種特別的氣質,少見地又把電影裡的類型展現,拉回臺灣作者對於都會人文與生命經驗的重視。但整體來說,《緝魂》的氛圍常在玄幻奇情中徘徊,我們聽到一個非常驚人的故事,具有多重轉折,但缺乏更多細節去維繫一種整體性的觀察。

《緝魂》在中國市場表現也堪稱亮眼,據聞臺灣上映版本與中國龍標版有六分鐘的差異,在我們能比對這兩個版本,進行一些更細緻的比較之前,要斷言《緝魂》是有屈就於中國市場,或許只是粗暴的假設,電影反而更因「如此尺度、如此議題(玄幻、性別)竟能在中國映演」而令許多觀者驚豔。然而,我在某種程度上也因此聯想到杜琪峯的《毒戰》(2013),它在尺度上突破中國院線的限制,價值觀也位在挑釁邊緣。今天回頭看,《毒戰》卻只是驚鴻一瞥,像是一場未成功的革命。這或許也是理解《緝魂》成功面向時不能不慎的一面。

raw-image

往下來看,以情節為主導目標的電影,對於故事片段的嚴謹常會有時刻抽離。當然,程偉豪的作品是注重細節的,我們無法忽視《緝魂》許多出色的情感刻劃,其中較多體現在張震飾演的梁檢,張震與程偉豪共同將一個癌症病患的心路情境刻畫在銀幕上。但我在意的部分,更多是情節驅動下的妥協。比方說,梁檢親身出現在追捕王天佑的現場,這個場景的功能,似乎在於成全「阿爆以出色的反應能力保護梁檢」的戲劇性場面。就這個場面的效果來說,這個安排無疑是成功的,但它緊接著讓人懷疑罹患癌症的梁檢,以抱病之軀將自己置身於極端環境的判斷能力,或是整個偵查程序的安全性。

在大多時候,創作者並非缺乏田野調查,而是故事寫作的戲劇性場面,與現實說服力常形成兩難。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比觀眾更不懂」,而是「看到兩個觀眾可能會要的東西,最後選擇其中一個」。而這種兩難處境的創意判斷也常與作者個人趣味,或是創作環境的特色與限制相關,這正是電影創作的精妙所在。《緝魂》時會出現干擾因素,比方梁檢在記者發布會上提出與案情直接相關的科技倫理質疑,在程序理解或是實質偵查進展的考量上,都是有點匪夷所思的宣告──司法人員在集團發布會上做出直接提問,看來是會上遍各大媒體頭條的事件;或是,基於命案偵查,梁檢取得住宅房間內全程之監視錄影,不知何謂,總有司法調查權被濫用的直覺。這個環節可能讓觀眾反思,梁檢能取得如此危險的資訊,是否完全取決於我們相信他是一個為人正派的英雄?

面對相似問題,程在《目擊者》中透過具有道德灰色地帶的「喝茶、喬事」文化去解釋,這種解釋方法,甚至可以幫《目擊者》增添合乎命題的趣味,但《緝魂》的梁檢看來尊重法治,缺乏對類似事項的反思便讓人有些困惑。

raw-image

最後,《緝魂》封閉的故事,在個人趣味面向上讓我有點遺憾。當我聽到梁檢重複第二次在輪椅上說出「我有個推理,你聽聽看」的時候,我好像看到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安樂椅神探出現:一個行動力欠缺,只能在輪椅上閱讀案情的(或許退休的)檢察官,在刑警妻子的協助下破案,他有性格、有口頭禪,有清楚的視覺形象。或許如果這個角色有更多被延續的可能性時,臺灣電影就會出現一個可供辨識的人物?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臺灣類型電影裡看到一個可被辨識的主要角色,若我們拿「東西合璧」的臺灣懸疑驚悚片《雙瞳》來參照,梁家輝飾演的警官黃火土身上可能有一點這樣的火花,他對臺灣民俗信仰的理解,可以跟大衛.摩斯飾演的 FBI 探員所代表之無神論、科學觀點碰撞,去產生一種對立趣味,身為一個尊重民俗信仰的警察,以黃火土為主要觀點的想法也是有趣的,他並沒有被完全抽空成為一個功能型人物(郎雄飾演的道教專家填補了這個位置),黃火土有他自己的掙扎,但也有價值觀對於他個人行為判斷的影響。這是不是能成為一種可供辨識的特色?再說回《緝魂》的梁檢,也有這種可能性存在,但較像是一閃而過的趣味,因為電影很快就被拉扯往其他類型與不同方向。

raw-image

《緝魂》當中,程偉豪有意設定一些臺灣民俗元素借入,例如我們在張鈞甯飾演的阿爆車上,可以看到前頭懸掛許多平安符,梁檢對這些平安符會有甚麼看法?之所以書上的「陰陽」能打動梁檢推理案情的可能性,是否有其他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因素影響?(最簡單的比較方法是,想像一位好萊塢電影裡的警探看到陰陽二字,他理解到的東西會跟梁檢一致嗎?)在「夫妻/同事」這個第一層設定底下,梁檢跟阿爆是否還有可能產生更多針對案件本身的互動?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說,只要樣板式地強化這種特色,趣味就能直接地提升,但是梁檢身為一個臺灣檢座,他碰到一個非常玄奇的案件時,會怎麼思考、會有哪些反應?如果其中缺乏一種可供延續與被辨識的特色產生,這些聯想就都只能停留在閃現的趣味。

到頭來,我的想像是,黏貼各種類型是創作中必然的過程,《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從日本動畫元素借師,結合香港功夫電影、西方宗教元素與對於文明發展的焦慮感之後,最後卻自成一種完整的形象;十五年後,《捍衛任務》(John Wick,2014)尋著前者的痕跡往下找新的元素,這次我們看見基努.李維的明星形象被加上 B 級動作電影陳套、加上槍型、加上東南亞武術明星,再自成一格之後,未來又會有甚麼東西可以借走 John Wick?臺灣電影有沒有可能在黏貼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特色,這種期待對我們來說太早了嗎?或是正有一種重新想像的必要?

raw-image

《緝魂》讓我回頭去想,我們在等待的會是甚麼特色呢?臺灣電影能夠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特色人物嗎?我們能期待他去解決某些問題,或是把矛頭指向更大的力量嗎?他的性格會是甚麼,弱點又會是甚麼呢?他會屬於廣義上的東方、東亞各地,屬於華語圈、包括新馬華人文化,或是特別屬於臺灣呢?這可能是我回到觀眾身分後的莞爾,因為我對梁檢最大的同理,來自他在某個感性時刻,直覺提出自己年輕時吃過一家滷味攤,跟老闆有一些日常對話,進而產生一種渴望被關懷的記憶重述。這個敘述是很簡單、一帶就過的,也離所謂「特色」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我實務上相信它可能發生,這種居地經驗能被反映在故事裡,能夠打動觀者,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元素。

這種不斷試圖從人物中辨識出特色的執著,成為我在觀看《緝魂》時反覆的驅力──有個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概念/人物,好像已經很接近身旁,我們在等待的,只是該如何叫出他的名字。

全文劇照提供:威視電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影壇 有三部電影讓國片更加完整 鍾孟宏的《陽光普照》 達到真正的藝術電影的境界 程偉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巧妙融合各種類型,達到無法定義類型的境界 曾英庭 的《查無此心》 拍出了完成度最高的動作驚悚電影 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的劇情節奏 加上張鈞甯卓越的演出 觀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影壇 有三部電影讓國片更加完整 鍾孟宏的《陽光普照》 達到真正的藝術電影的境界 程偉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巧妙融合各種類型,達到無法定義類型的境界 曾英庭 的《查無此心》 拍出了完成度最高的動作驚悚電影 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的劇情節奏 加上張鈞甯卓越的演出 觀
Thumbnail
《愛殺》為香港新浪潮著名導演譚家明經典之作,其風格懸疑驚悚,氛圍鋪墊到位;而在畫面上採用紅、藍、白基礎原色堆疊於景,色彩對比的元素無所不在。另外,電影更全程在美國取景,無疑增添了不少濃厚的西方氣息。然而,此片即便請來林青霞與秦祥林以及張國柱(張震父親)這些大咖演員,亦遮掩不全本片劣勢之處,斷裂的劇情
Thumbnail
《愛殺》為香港新浪潮著名導演譚家明經典之作,其風格懸疑驚悚,氛圍鋪墊到位;而在畫面上採用紅、藍、白基礎原色堆疊於景,色彩對比的元素無所不在。另外,電影更全程在美國取景,無疑增添了不少濃厚的西方氣息。然而,此片即便請來林青霞與秦祥林以及張國柱(張震父親)這些大咖演員,亦遮掩不全本片劣勢之處,斷裂的劇情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Thumbnail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Thumbnail
總的來說,想看張孝全可以進場看大螢幕,畢竟國民老公放大來看還是很優質,剩下的可以等Netflix,到時候還可以快轉。
Thumbnail
三位導演的勇於嘗試,使《大輪迴》成為臺灣電影史中最為叛逆的類型片。三人各以擅長的電影風格詮釋人倫社會,使《大輪迴》各篇章宛如臺灣電影史的濃縮,胡金銓的武俠、李行的通俗讓人得以一窺類型片的成熟精巧,白景瑞的新寫實也能看見新電影正從舊框架中萌芽,即將煥發新生。
Thumbnail
三位導演的勇於嘗試,使《大輪迴》成為臺灣電影史中最為叛逆的類型片。三人各以擅長的電影風格詮釋人倫社會,使《大輪迴》各篇章宛如臺灣電影史的濃縮,胡金銓的武俠、李行的通俗讓人得以一窺類型片的成熟精巧,白景瑞的新寫實也能看見新電影正從舊框架中萌芽,即將煥發新生。
Thumbnail
院線、DVD、Netflix⋯⋯在網路時代,你喜歡如何欣賞藝文作品?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近年大力推廣藝文活動,包含電影藝術活動「剝剝看電影」,讓民眾在歷史街區與藝文同好們相遇。
Thumbnail
院線、DVD、Netflix⋯⋯在網路時代,你喜歡如何欣賞藝文作品?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近年大力推廣藝文活動,包含電影藝術活動「剝剝看電影」,讓民眾在歷史街區與藝文同好們相遇。
Thumbnail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台北老牌飯店中的某間小房間裡,擠進了七位影評,而受訪的對象,正是為了宣傳新片《九龍不敗》而來到台灣的導演陳果及男主角張晉;在一位資深影評率先提問下,一場輕鬆、侃侃而談的訪問就這麼開始了。
Thumbnail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台北老牌飯店中的某間小房間裡,擠進了七位影評,而受訪的對象,正是為了宣傳新片《九龍不敗》而來到台灣的導演陳果及男主角張晉;在一位資深影評率先提問下,一場輕鬆、侃侃而談的訪問就這麼開始了。
Thumbnail
《狂徒》是由洪子烜導演的動作片,《狂徒》可以說是在臺灣影史上眾多文藝、青春、歷史片中,極其重要的動作片,原因在於他拍攝武打的技巧、動作片的劇情節奏,以及整體呈現出來的高完成度。這也歸功於飾演廖文睿的林哲熹、飾演標哥的吳慷仁兩位正好對應劇中人物青澀與幹練的演技。 一、拍攝武打的技巧 《狂徒》裡人物
Thumbnail
《狂徒》是由洪子烜導演的動作片,《狂徒》可以說是在臺灣影史上眾多文藝、青春、歷史片中,極其重要的動作片,原因在於他拍攝武打的技巧、動作片的劇情節奏,以及整體呈現出來的高完成度。這也歸功於飾演廖文睿的林哲熹、飾演標哥的吳慷仁兩位正好對應劇中人物青澀與幹練的演技。 一、拍攝武打的技巧 《狂徒》裡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