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職場上或家長給孩子們補習,若英語和作文之間選擇,大多數的會選英語。因為總以為可以擴展國際視野,增加自己競爭的機會,甚至企業也以此為錄取新人的標的。為此企業對於新鮮人的不滿意,也不要感嘆!因為你們也忽略演講和作文教育,是一種表達思考力的訓練,主要我們的學習過程是碎片化的輸入,也就所謂的很多「點」,必須要靠演講和作文的思考力,有系統、有組織的組合成線、面,而起承轉合恰恰組合點、線、面的一種思考模式。那麼我們就以銷售過程,來說明結構佈局:
1. 起:當開發產品時,是不是要想賣什麼產品?要怎麼鎖定客層?利用水平思考,從眾多客層和產品的資訊中篩選,我們認為需要的。這不就是開頭(起)嗎?從定義、給方向、說明、開場白…等方式來進行,到最後的收斂聚焦到某一點上,這就是後續要闡述的「觀點」。
2. 承:接著商品決定後,是不是要分析市場的接受性?哪些客層會買呢?這樣不就進垂直思考的模式,就是深入細節。那麼在銷售時,就會形成一個故事,來大肆廣告?作文第二段學習,就是要扣住開頭所設的觀點,展開描繪和論述。
3. 轉:到了這階段,是不是安排產品,讓許多人試用或體驗。哇!用過的人,反映意外出奇的好。這樣不就形成意外狀態,因此就利用「落差」來作文章,告知消費者,產品的效益。所以呢?第三段就這樣有了變化或轉變,來製造這個「落差」。
4. 合:最後就會使用這「落差」製定銷售計劃,期待業績成長。這個計劃、期待…等,不就符合是結論的期待、啟示、鼓勵、激勵作用了嗎?因此這段就要利用這「落差」,提出計劃、方法、執行過程…等。
是不是有了思考力,那麼「競爭力」是不是就提升了呢?這時候需要「英語能力」時,是不是就會去學數學;需要「管理能力」時,就會去學管理相關知識呢?……最後我們希望的部屬或孩子,是會擁有自己的「思考力」呢?還是「聽話照做」的機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