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熱吵,還是偏好冷戰?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冷戰有兩個意思。一是「泛指國際間除武力衝突外的其他一切緊張、對峙的狀態」,二是「比喻人與人間,除肢體、語言的衝突外,任何緊張、對峙的狀態」。我向來討厭冷戰,除非真心不在乎對方、或是對方根本早該放棄治療,否則只要我心中有任何不滿,都希望用各種方式來傳達。
有時候吵贏了對方,你卻輸了全世界;堅持不肯打破僵局,你卻走進了冷宮。無論誰對誰錯,我們終究必須試著理解對方、表達自己,假使未曾開誠布公就選擇放棄對談,只一心認為「我幹嘛跟你講那麼多」、「反正你根本聽不懂」、「到頭來說了也是白說」,結果就是只將消弭憤怒的責任丟給時間,假裝一切都會過去,心中的死結卻永遠沒有機會鬆開,只會在之後每一次的爭執到來時,綁得愈來愈緊。
冷戰時,你是否覺得「誰先說話,誰就輸了」?光是這個想法,就足以讓你輸了一切。假裝放高姿態等待對方開口,不僅浪費了時間、也耗損了心神,使你滿懷怒意卻又惴惴不安:「他為什麼還不來找我?他怎麼能不知道我在氣什麼?」然而,有時連我們都未必能瞭解自己了,又如何能要求別人與你心有靈犀?
每次吵架,都是為了和好。吵架的真諦,應該是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放膽溝通。用冷戰來爭取相對的制高點,確實能讓彼此暫時停火,製造出距離與美感,但若是戰得太久,也終將成為一種傷害彼此的冷暴力。
就像每次出門旅行,無論途中驚喜不斷或危機四伏,終究都是為了回家——那麼每次與人爭執,就算過程再如何砲火猛烈、煙硝四射,最後也應該都要以和好為前提。
別讓爭執白白發生。因為在真正重要的人面前,講「情」永遠比說「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