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縫合怪的奇蹟:芬蘭的M.S 406/410與莫拉納.「妖怪」(Mörkö-Morane)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1939年蘇芬冬季戰爭(Talvisota, 1939-1940)爆發之前,芬蘭就開始在更新空軍(Ilmavoimat)武器上四處奔波,而戰爭爆發後,人力、科技力與物資上皆是劣勢方的芬蘭更加緊向各國購買或請求援助物資與武器,空軍方面的飛機大多是戰鬥機(Hävittäjä),其來源主要有英國、美國、義大利與法國,分別是:
  • (英國)格洛斯特「角鬥士」(Gloster Gladiator):戰爭期間購買20架、捐贈10架。
  • (英國)霍克「颶風」(Hawker Hurricane):戰爭期間購買12架,戰爭結束前只收到8架。
  • 美國)布魯斯特B-239「水牛」(Brewster B-239 Buffalo):戰爭期間購買44架,戰爭結束前只收到8架。
  • (義大利)菲雅特G.50(Fiat G.50):戰爭前購買25架,戰爭爆發後加訂10架,戰爭結束前收到33架。
  • (法國)高德隆.雷諾 C. 714(Caudron-Renault C. 714):戰爭期間捐贈80架,戰爭結束前只收到6架,剩下的未能到貨。
  • (法國)莫拉納.索尼埃M.S. 406(Morane-Saulnier M.S. 406):戰爭期間捐贈50架,戰爭結束前收到30架,剩下的未能到貨。
  我們的主角是最後者—來自法國的莫拉納.索尼埃M.S. 406戰鬥機,它是法國於1934年始研發的M.S. 405戰鬥機換裝西斯帕諾-蘇伊札12Y-31引擎(Hispano-Suiza 12Y-31)的版本,是二戰初期法國的戰鬥機之一。今天我們會談談這架戰鬥機在芬蘭的服役史,以及它的新面貌—莫拉納.「妖怪」(Mörkö-Morane)戰鬥機。
電玩遊戲《戰爭雷霆》(War Thunder)中的莫拉納.「妖怪」戰鬥機。由筆者截圖自遊戲。

一、雪中送炭:冬季戰爭時的M.S. 406

  冬季戰爭於1939年11月30日爆發之時,此時的西歐正處於英國、法國兩個西方盟國與德國之間的「假戰」(Phoney War),因此國際的目光轉向了北歐。起初,許多國家都認為,蘇聯會在短時間內吞併芬蘭,但芬蘭的頑強抵抗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因而扭轉了一些國家對芬蘭的態度,從原本觀望轉為支持—即使大多仍只是外交聲援。而這些支持也包含起初不認為芬蘭能撐多久的英國與法國。這兩個盟國開始計畫干預冬季戰爭以協助芬蘭對抗蘇聯,但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英、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北歐達成對德國在地緣與經濟上的封鎖,這點就暫不詳談。總而言之,盟軍約在冬季戰爭中期開始提供芬蘭的援助物資。在這方面,法國顯得比英國更為積極,於1939年12月28日透過電報直接承諾「贊助」芬蘭50架M.S. 406戰鬥機、80架C. 714戰鬥機、46架庫霍芬(Koolhoven)F.K. 58戰鬥機與62架波特茲(Potez)633輕型轟炸機(後二者未交付)。
  其中法國贈與的M.S. 406是法國派遣飛機工程師前往瑞典馬爾默(Malmö)組裝完成後再送抵芬蘭的。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至少有2架M.S. 406是原先要售予立陶宛的,但由於早些時候爆發了波蘭戰役而未能出貨。這些戰鬥機花了幾週組裝完畢,於1940年2月4日起紛紛飛往芬蘭,總共有30架到貨。這30架M.S. 406分配給了芬蘭空軍第2大隊(Lentorykmentti 2, LeR 2)於冬季戰爭期間(12月8日)成立的第28中隊(Lentolaivue 28, LLv.28),編號為MS-301至MS-330。其中7架作為後備,用以維修或替換損壞的戰鬥機。
  在戰爭期間,該中隊的M.S. 406表現或許並沒有像福克D. XXI(Fokker D. XXI)戰鬥機或角鬥士那麼搶眼,但也不算太差,在整場戰爭共288架次的飛行中,擊落了14架蘇聯飛機,包含5架伊留申(Ilyushin)DB-3轟炸機、6架圖波列夫(Tupolev)SB-2轟炸機、3架戰鬥機(波利卡爾波夫[Polikarpov]的I-152、I-153與I-16各一架)。在損失方面,只有一架因為防空砲被擊落,其為編號MS-322,飛行員魯登.艾爾基.盧帕里(Luutn Erkki Lupari, 1915-1968)因而受傷,但他成功歸隊並參與了後來的戰爭—繼續戰爭(Jatkosota, 1941-1944)。
  最後,105天的冬季戰爭仍以芬蘭戰敗求和告終,於1940年3月13日結束。但蘇聯在戰爭結束後不因和約得到的土地而滿足,依然對芬蘭持續地文攻武嚇。芬蘭同樣也對和約充滿憎恨,欲取回故土、報仇血恨。無論是蘇聯再次進攻,或芬蘭主動出擊,兩國再一次的戰爭似乎很快就會爆發了,為此,芬蘭在1940年所謂的「臨時和平時期」(Välirauha)不斷充實自我,努力提升硬實力,當然這也包含空軍實力。關於M.S. 406的部分,剩下的20架尚未完成交貨,但此時貨源法國發生了重大變故—德國於1940年5月10日入侵西歐,並在一個月的時間就打敗了法國。貨源現在就現實意義上已經不存在了,芬蘭必須另尋他路來填補航空戰力的空缺。

二、「機」老珠黃:M.S. 406/410的問題

  1940年,芬蘭的外交傾向逐漸向德國靠攏,因此芬蘭選擇向德國購買戰鬥機來增加實力。德國現役的梅塞斯密特BF-109戰鬥機(Messerschmitt BF-109)是相對不可能的選項,因為同一時期,德國正如火如荼地與英國打著不列顛空戰(Battle of Britain),急需補充一線戰鬥機,因此只能向其購買一些二線載具,這對當時芬蘭這種「窮國」來說也是比較便宜實惠的選擇。此時德國擁有剛從法國擄獲的戰鬥機,除了M.S. 406以外,還有改進型的M.S. 410,以及法國早些時候向美國購買的寇蒂斯「鷹式-75」戰鬥機(Curtiss Hawk-75)。這些飛機對本來就有使用英、美、法三國引擎與配件的芬蘭空軍來說沒有那麼嚴重的後勤壓力,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此時,德國仍想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以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機,因此以「賠償冬季戰爭時扣押對芬蘭援助之武器」的理由向芬蘭出售這些飛機,在外交上避免直接激怒蘇聯。其中M.S. 406/410的部分從1940年起分各期交貨,直到繼續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10月完成交易,一共46架。這些冬季戰爭結束後進口的M.S. 406/410編號依序分別是:
  • 1940年末批次:MS-601至MS-610
  • 1941年批次:MS-611至MS-625
  • 1942年批次:MS-626至MS-657
加上原本的30架,整個二戰期間芬蘭擁有87架M.S. 406/410戰鬥機。除了原本的LLv. 28,這些戰鬥機自1942年起也分配給第3大隊(Lentorykmentti 3, LeR 3)的第14中隊(Lentolaivue 14, LLv. 14)使用—這兩個單位都是負責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中隊。
  然而,這種30年代中後期的戰鬥機早在1939年就開始有點過時了,更別提戰爭更加白熱化的1941年與之後了。隨著M.S. 406/410在戰場上的損失越來越大,芬蘭空軍開始考慮讓這款戰鬥機退出前線,避免損失更多飛機與飛行員。但是芬蘭在戰力數量上一直是劣勢方,因此有任何尚能戰鬥的載具都盡可能上戰場。有「芬蘭戰鬥機之父」(Suomen hävittäjäilmailun isä)之稱的理查德.尤里耶斯.洛倫茲(Richard Julius Lorentz, 1900-1963)上校提議對芬蘭的M.S. 406與410這兩款戰鬥機進行「更新計畫」,希望能讓這款逐漸落後於世代的戰鬥機能夠稍微延長一陣子的壽命。
  就原廠機來說,芬蘭人對M.S. 406與M.S. 410的評價並不差:飛行性能良好,機動性與迴轉性佳。但也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射擊時機體極度不穩定、武裝性能不良,前者可能是因為較短的機身造成的,使射擊時會有嚴重的晃動;後者主要是西斯帕諾-蘇伊札20毫米HS. 404機砲早期的毛病—卡彈,同時彈藥量也不足以對抗裝甲日益加強的敵機—僅60發。而另一武裝:機翼上的二到四支7.5毫米的沙泰勒羅武器製造公司(Manufacture d'Armes de Châtellerault, MAC)的1934型機槍則是穿透力不足、火力密度不高,難以對抗有裝甲保護的轟炸機。除了火力輸出的問題之外,還有一點是動力,隨著時間發展,舊的西斯帕諾-蘇伊札引擎已經顯得過時又無力,加上既有過熱的毛病,使這兩款戰鬥機在速度與爬升率上已在戰場上成為絕對的劣勢方。

三、青出於藍:莫拉納.「妖怪」的誕生

  面對M.S 406與M.S. 410的問題,芬蘭飛機設計師亞爾涅.拉科瑪(Aarne Lakomaa, 1914-2001)根據芬蘭在1940年的試驗經驗—將M.S. 406的引擎更換為從蘇聯飛機取得的克里莫夫(Klimov)M-103引擎—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改造計畫。起初,更換引擎的理由只是因為芬蘭已經開始缺乏12Y-31引擎的維護零件,國際現況也不便進口,因此考慮以同宗引擎—蘇聯改良自西斯帕諾-蘇伊札12Ybrs引擎的M-103引擎作為替代品使用。亞爾涅這次以M-103的改良版M-105P型引擎作為主要動力源,其表現相當亮眼,M-105P引擎出力達1100匹馬力,比原本的12Y-31引擎的860匹馬力還高上許多,雖然重量也同時增加了不少,但結果上來說,仍然使其最高速度從原本每小時449公里提升至每小時510公里,而爬升率也從原先每秒14公尺提升到每秒17至20公尺左右,甚至在1943年的試飛中有達到每秒25公尺的紀錄。升限也從原先8500公尺提升至1萬1800公尺。動力方面似乎成功升級了。
  即使如此,新引擎一樣發生了過熱的問題,因此必須針對整個散熱、冷卻系統,乃至加壓系統作改良。為此,芬蘭重新設計一款新的液冷系統,冷卻器也更換成1943年剛成為芬蘭主力的新戰鬥機—BF-109G型戰鬥機—的冷卻器,這確實地改善了散熱問題,沒有像原先那麼容易過熱而造成出力問題。除此之外,螺旋槳也替換為蘇聯的可變式螺旋槳—Wisch -61P型,因此在整個動力部方面,由於引擎與散熱、冷卻系統,以及螺旋槳的更動,已經變成了「蘇聯式機頭」。由於其引擎來自蘇聯的拉沃契金-戈布諾夫-古德科夫(Lavochkin-Gorbunov-Gudkov)LaGG-1與LaGG-3戰鬥機,加上機身前半部的外型也相當相似,因此改造後的M.S. 406又被芬蘭人稱為「莫拉納.拉格」(LaGG-Morane)。不過,此時它有了屬於芬蘭特色的名字—莫拉納.「妖怪」(Mörkö-Morane)。這種妖怪(Mörkö)是芬蘭家庭中一種毛茸茸的童話怪物,被認為生活在壁櫥或床底下,會嚇唬頑皮、不乖的孩子,使他們不再使壞。除此之外,編號也在MS後下方加了一個小小的「v」作上特別記號—俄國(Venäjä)的意思—因此亦稱為M.S.v. 406,或簡稱為MSv。以下為行文方便將簡稱為「妖怪」。
  武裝方面,芬蘭在原先的M.S. 406就有過一些非正式的改裝,將HS. 404軸砲換成美國12.7毫米的白朗寧(Browning)M2機槍(芬蘭稱為柯爾特機槍[Colt-konekiväärejä])或蘇聯12.7毫米的別列津UB(Berezin UB)機槍,但前者必須優先提供予「水牛」戰鬥機使用,而同時芬蘭自己的版本LKk/42目前產能還暫時無法普及化。後者則因為妥善律問題而不太受歡迎。最早為「妖怪」設想的武裝是蘇聯的史瓦克(ShVAK)20毫米機砲,但在品質與後勤上相當不穩。因此最終芬蘭決定採用頗受好評的德製MG151/20毫米機砲,其隨著BF-109的服役而來到芬蘭。然而,MG151/20的數量同樣不足,因此大部分「妖怪」依然裝備著別列津UB機槍。總而言之,在新的武裝方面,無論是優先選擇的MG151/20或別列津UB,在火力輸出和機體穩定上都比原先的HS. 404機砲好上許多,因此「姑且」算是解決武裝的問題。至於機翼上的MAC 1934機槍則繼續保留,保持最基本的火力,同時也能作為校射武器。
  第一架改裝成功的「妖怪」是編號為MS-631的M.S. 406,於1943年2月4日首飛,在動力輸出上表現優秀,但發現了前面所提到的過熱問題。而在1943年秋季之後改裝了新的冷卻器後,解決了這個問題。此時,「妖怪」算是正式「縫合」完畢,種種改良使「妖怪」保留了M.S. 406較低的翼面負載及其帶來的敏捷性,但在功率/重量比大幅提升,可以說使「妖怪」成為當時芬蘭第二綜合性能優秀的戰鬥機,僅次於BF-109G戰鬥機。

四、生不逢時:「妖怪」的實戰與餘生

  1943年12月開始準備進行「妖怪」正式的改裝作業,將會對所有剩下41架的M.S. 406與M.S. 410進行改裝。為了改裝所需的零件,1944年2月又從德國購買了85顆M-105引擎—當然,幾乎都是繳獲的,至於其他改裝零件則於4月開始於芬蘭國內製造。同年7月11日,第一架改裝完畢的「妖怪」(編號MSv-631)正式移交,其他的「妖怪」也陸陸續續改裝、列裝,最後一架於1945年3月完成。然而,改裝的進度趕不上急遽的戰況變化,直到1944年9月繼續戰爭結束只有7架完成轉換,其中甚至只有3架「妖怪」是真正投入前線戰鬥的。其服役的LLv. 28改名的第28戰鬥機中隊(Hävittäjälentolaivue 28, HLe. Lv. 28),由於BF-109的加入,這些莫拉納戰鬥機退居二線戰鬥機,但仍是前線要角之一;至於由LLv. 14改編之第14偵查中隊(Tiedustelulentolaivue 14, TLe.Lv.14)他們的任務轉作空中偵察任務,但偶爾也會需要接敵。
  不過在繼續戰爭末期,芬蘭空軍的主角是德國的BF-109戰鬥機,他們表現相當亮眼,數量較少又稍嫌落後的「妖怪」自然沒有太多表現機會。自1944年夏季蘇聯對芬蘭發動大型攻勢至同年9月繼續戰爭結束,只有一位飛行員成功駕駛「妖怪」擊落敵機,他是被暱稱為「拉塞」(Lasse)的拉爾斯.保羅-艾里克.哈蒂寧中士(Lars Paul-Erich Hattinen, 1923-1961)。第一次的勝利同時也是「妖怪」的第一次戰鬥,於1944年7月16日在烏魯斯雅爾維(Urusjärvi)上空,拉爾斯駕駛著第一架「妖怪」,也就是編號MSv-631號機,成功擊落一架蘇聯戰鬥機。這次戰鬥據說是他單獨攔截4架雅克列夫(Yakovlev)Yak-1戰鬥機與6架伊留申IL-2攻擊機的編隊,拉爾斯成功擊落一架Yak-1,但也有資料表示擊落的是拉沃契金(Lavochkin)La-5戰鬥機。第二次的戰鬥發生於同年7月30日,於托爾瓦雅爾維(Tolvajärvi),駕駛著MSv-617號機遇上了約30架敵機。在被蘇聯優勢數量圍剿以前,他設法擊落了2架來自美國援助蘇聯的貝爾(Bell)P-39「空中眼鏡蛇」(Airacobra)戰鬥機。但拉爾斯自己也被命中起火而導致嚴重燒傷,所幸他成功跳傘脫離險境,並成功返回友軍陣線中,而這也是他戰鬥機飛行員生涯中的最後一次飛行了,其傷勢未能在戰爭結束前恢復。拉爾斯在戰爭期間總共擊落了6架敵機,都是駕駛著莫拉納系列獲得的—3架由M.S. 406、3架由「妖怪」。
  繼續戰爭結束後,芬蘭被迫應蘇聯要求,轉而驅逐境內的前盟友—德國,爆發「拉普蘭戰爭」(Lapin Sota)。M.S. 406、410與「妖怪」所屬的HLe. Lv. 28一度被轉移至北方協助芬軍奪取被德軍佔領的托爾尼奧(Tornio),之後只有隨著戰爭的進行不斷轉移,並沒有發生任何空中戰鬥,1944年10月13日成為該中隊最後一次為了軍事任務的飛行。戰爭結束後,該中隊改名為第21戰鬥機中隊(Hävittäjälentolaivue 21, HävLLv 21),這些「法式戰鬥機」依然在該中隊待了一段時間。然而,由於1947年的《巴黎和約》(Paris Peace Treaties)規定芬蘭最多只能擁有60架戰鬥機,芬蘭只能選擇將該中隊解散,這些老舊的莫拉納戰鬥機也被迫於1948年9月15日退役,只留下當時芬蘭最先進的BF-109戰鬥機作為戰後唯一自保的空中武力。1952年,這些莫拉納戰鬥機被報廢處理,因此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在當時為芬蘭作戰過的M.S. 406、M.S. 410或「妖怪」了。

五、汗馬功勞: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

  芬蘭許多裝備與武器是在後勤極度匱乏又過時的情況下誕生的,性能或品質可能因此大打折扣,但在空軍卻出了兩個表現意外亮眼的飛機—「颶風」(Pyörremyrsky)與「妖怪」,這體現出芬蘭空軍在設計、後勤、地勤方面施展的「魔法」。芬蘭出過許多空軍王牌(Aces),讓眾人的目光聚焦於他們身上,但所謂「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曾有芬蘭飛行員表示:「那些讓我們的飛機能成功飛上天的地勤才是真正的英雄」。芬蘭飛機設計者與地勤能在維修零件極度匱乏、燃料油槽幾乎見底的情況下讓戰鬥機飛上天,甚至還能將其改造得更好或更符合前線的需求,某方面來說,這些飛機充分展現了芬蘭「SISU」精神中的堅毅與智慧。

基本數據(M.S. 406):

  • 成員:1名
  • 長度:8.17公尺
  • 翼展:10.61公尺
  • 高度:3.25公尺
  • 空重:1895公斤
  • 動力:西斯帕諾-蘇伊札12Y-31引擎(830匹馬力)
  • 最高速度:490公里/小時(高度4500公尺)
  • 爬升率:14公尺/秒
  • 升限:8500公尺
  • 武裝:西斯帕諾-蘇伊札H.S. 404.20毫米機砲x1、MAC 1934.7.5毫米機槍x2

基本數據(莫拉納.「妖怪」):

  • 成員:1名
  • 長度:8.17公尺
  • 翼展:10.62公尺
  • 高度:3.25公尺
  • 空重:2120公斤
  • 動力:克里莫夫M-105P(1100匹馬力)
  • 最高速度:510公里/小時(高度4000公尺)
  • 爬升率:17-20公尺/秒
  • 升限:11800公尺
  • 武裝:MG151/20.20毫米機砲或別列津UB.12.7毫米機槍x1、MAC 1934.7.5毫米機槍x2


參考資料:

網路資料:

書籍資料:

  • Raunio, Jukka. Lentäjän näkökulma II(飛行員的觀點.2). Forssa: Jukka Raunio, 1993.(芬)
  • Raunio, Jukka. Valtion Lentokonetehtaan historia, osa 2: Tampereella ja sodissa 1933–1944(國家飛機廠的歷史.第2篇:坦佩雷與1933年~1944年的戰爭). Forssa: Jukka Raunio, 2007.(芬)
  • Kari, Stenman and Kalevi, Keskinnen. Finnish Aces of World War 2.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9.(英)
  • Keskinen Kalevi, Stenman Kari, Niska, Klaus. Suomen ilmavoimien historia 4; Morane.Saulnier M.S. 406; Caudron C.714(芬蘭空軍史.4:莫拉納.索尼埃M.S. 406與高德隆C. 714). Forssa: Tietoteos, 1975.(芬)
  • 中山雅洋,《北欧空戦史》,東京:株式会社ホビージャパン,2017。(日)

封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芬蘭地處波羅的海深處,多島、多礁石,冬季還會結冰,是個極為不利於海事發展的位置。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試圖發展海軍,守衛自己那延綿的海岸線。當然,他們深知地理上的劣勢,因此誕生出一種小噸位、大重砲的艦艇—維納莫寧級海防戰艦,希望藉此威懾他們的海上敵人。為什麼芬蘭人需要「小船扛大砲」?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飛翔的芬蘭人」,又稱為「芬蘭飛人」,一般指一些以速度著稱的芬蘭運動員或賽車手。而類似的名字—「飛翔的荷蘭人」則是一艘傳說中的幽靈船。不過在1939年時,就有一批真正飛上天的芬蘭飛人,駕駛著飛翔的荷蘭人,保護著芬蘭的領空。這些「飛翔的荷蘭人」是怎麼樣的飛機呢?而駕駛他們的「芬蘭飛人」戰果又如何呢?
芬蘭是歐洲少數幾個有多個官方語言的國家,芬蘭語與瑞典語都是其國語,其境內還有其他不同的語言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在其語言政策與制度上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與芬蘭特殊的歷史境遇與發展有絕對的關係。他們是如何達成語言之間的「平衡」而不發生衝突的?這些語言之間的關係又是怎麼發展的呢?
如果說到一架飛機影響戰爭結局,大家會想到什麼?或許是投下原子彈的B-29吧。但是對芬蘭人來說,可能是另一款沒什麼名氣的轟炸機,有可能因為它的存在,使史達林放棄進一步侵略芬蘭的行動,讓1939年至1940年的蘇芬冬季戰爭提早結束。它就是來自英國的布里斯托.布倫海姆轟炸機,一款在芬蘭比在英國有名的飛機。
當1939年冬季戰爭爆發時,芬蘭在當時只有數十輛落後的老坦克,需要對付數千輛的蘇聯新式坦克,在這樣懸殊的差距下,芬蘭人選擇不去使用它。然而,當戰況逐漸告急時,他們還是不得不用它來奮力一搏。而這就是芬蘭史上第一場由芬蘭主動發起的坦克戰,也是冬季戰爭唯一一場—洪卡涅米之戰。他們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得如何呢?
如果說芬蘭對抗蘇聯的傳奇中,地上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白色死神」,那麼天上就屬「無傷王牌」了。這位芬蘭王牌飛行員,確認擊墜敵機高達94架,是歐洲僅次於德國擊墜最多的飛行員。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從未被敵機擊中,更甭提被擊落。他就是被稱為「無傷擊墜王」的傳奇飛行員—艾諾.伊爾瑪利.尤蒂萊南。
芬蘭地處波羅的海深處,多島、多礁石,冬季還會結冰,是個極為不利於海事發展的位置。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試圖發展海軍,守衛自己那延綿的海岸線。當然,他們深知地理上的劣勢,因此誕生出一種小噸位、大重砲的艦艇—維納莫寧級海防戰艦,希望藉此威懾他們的海上敵人。為什麼芬蘭人需要「小船扛大砲」?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飛翔的芬蘭人」,又稱為「芬蘭飛人」,一般指一些以速度著稱的芬蘭運動員或賽車手。而類似的名字—「飛翔的荷蘭人」則是一艘傳說中的幽靈船。不過在1939年時,就有一批真正飛上天的芬蘭飛人,駕駛著飛翔的荷蘭人,保護著芬蘭的領空。這些「飛翔的荷蘭人」是怎麼樣的飛機呢?而駕駛他們的「芬蘭飛人」戰果又如何呢?
芬蘭是歐洲少數幾個有多個官方語言的國家,芬蘭語與瑞典語都是其國語,其境內還有其他不同的語言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在其語言政策與制度上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與芬蘭特殊的歷史境遇與發展有絕對的關係。他們是如何達成語言之間的「平衡」而不發生衝突的?這些語言之間的關係又是怎麼發展的呢?
如果說到一架飛機影響戰爭結局,大家會想到什麼?或許是投下原子彈的B-29吧。但是對芬蘭人來說,可能是另一款沒什麼名氣的轟炸機,有可能因為它的存在,使史達林放棄進一步侵略芬蘭的行動,讓1939年至1940年的蘇芬冬季戰爭提早結束。它就是來自英國的布里斯托.布倫海姆轟炸機,一款在芬蘭比在英國有名的飛機。
當1939年冬季戰爭爆發時,芬蘭在當時只有數十輛落後的老坦克,需要對付數千輛的蘇聯新式坦克,在這樣懸殊的差距下,芬蘭人選擇不去使用它。然而,當戰況逐漸告急時,他們還是不得不用它來奮力一搏。而這就是芬蘭史上第一場由芬蘭主動發起的坦克戰,也是冬季戰爭唯一一場—洪卡涅米之戰。他們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得如何呢?
如果說芬蘭對抗蘇聯的傳奇中,地上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白色死神」,那麼天上就屬「無傷王牌」了。這位芬蘭王牌飛行員,確認擊墜敵機高達94架,是歐洲僅次於德國擊墜最多的飛行員。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從未被敵機擊中,更甭提被擊落。他就是被稱為「無傷擊墜王」的傳奇飛行員—艾諾.伊爾瑪利.尤蒂萊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串流平台的蓬勃發展,不僅讓電影的成本下降,也讓流水線生產的片子越發精良。以《末日激戰》這類型的科幻片來說,如果扣掉演員與特效爆破場面的話,其實某些「理念」還蠻值得思考的。但或許要保有類似「大片」的觀感,反而不像有些B級片將理念解釋的足夠清楚,遮遮掩掩下的描述與延宕的拖戲節奏,
Thumbnail
家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但總是容易有所爭執。藏在心底深處的愛,不知該如何正確表達。你也懊惱於想要表達關心,卻往往不小心讓對方受傷了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松果體又被稱為「第三隻眼」有很多神奇的功能,不管是科學已經發現的還是尚未被證實的。在古印度吠陀經裡面,先人相信松果體可以連接人類跟宇宙的智慧,在許多古文明也都將松果體視為無上智慧的象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看待人生的方式大大改變,也越來越順利,似乎阻力變少了,或是能更正向面對不順遂。松果體有什麼魔力?
Thumbnail
Marry Taylor,快現身! Marry Taylor,你在這裡嗎? 回答我! 如果你突然轉到一台直播台發現台主像瘋了一樣的呼喊不知名外國人士的名字時...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妖怪人間』這四個大字特別搶眼,又因自身好奇心,加上台灣影視業的發展慘淡,深覺這大概又是一場行銷騙局,反而讓我想一探究竟,結果我就迷上該劇,同時腦噢的是,目前只能看到兩集,然後接著等待⋯⋯
Thumbnail
光怪陸離目眩神迷,消解憂鬱的快樂嚐鮮!  憂鬱症是大都會現代人的文明病,由擁有作家與音樂家雙重身分,生於前東德萊比錫的德國導演蘇珊娜‧海因里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串流平台的蓬勃發展,不僅讓電影的成本下降,也讓流水線生產的片子越發精良。以《末日激戰》這類型的科幻片來說,如果扣掉演員與特效爆破場面的話,其實某些「理念」還蠻值得思考的。但或許要保有類似「大片」的觀感,反而不像有些B級片將理念解釋的足夠清楚,遮遮掩掩下的描述與延宕的拖戲節奏,
Thumbnail
家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但總是容易有所爭執。藏在心底深處的愛,不知該如何正確表達。你也懊惱於想要表達關心,卻往往不小心讓對方受傷了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松果體又被稱為「第三隻眼」有很多神奇的功能,不管是科學已經發現的還是尚未被證實的。在古印度吠陀經裡面,先人相信松果體可以連接人類跟宇宙的智慧,在許多古文明也都將松果體視為無上智慧的象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看待人生的方式大大改變,也越來越順利,似乎阻力變少了,或是能更正向面對不順遂。松果體有什麼魔力?
Thumbnail
Marry Taylor,快現身! Marry Taylor,你在這裡嗎? 回答我! 如果你突然轉到一台直播台發現台主像瘋了一樣的呼喊不知名外國人士的名字時...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妖怪人間』這四個大字特別搶眼,又因自身好奇心,加上台灣影視業的發展慘淡,深覺這大概又是一場行銷騙局,反而讓我想一探究竟,結果我就迷上該劇,同時腦噢的是,目前只能看到兩集,然後接著等待⋯⋯
Thumbnail
光怪陸離目眩神迷,消解憂鬱的快樂嚐鮮!  憂鬱症是大都會現代人的文明病,由擁有作家與音樂家雙重身分,生於前東德萊比錫的德國導演蘇珊娜‧海因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