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行政策須透過數據說服公眾,不過,數據的使用往往相當可議。為釐清政府說法與真實之間的落差,共力研究開啟「Game of Numbers」系列,希望能讓公眾更能自主判斷政策的潛在影響。
今天想和大家談談關於萊豬進口的四個「數據迷思」
1.進口豬和本土豬,誰在「市占率」上比較有優勢?
2.低價的肉品競爭力高,或是競爭力高的肉品價格會提高?
3.標示政策會抑制或強化進口豬肉呢?
4.美豬佔進口豬肉的比例,將會提高或降低?
1.進口豬和本土豬,誰在「市占率」上比較有優勢?
2.低價的肉品競爭力高,或是競爭力高的肉品價格會提高?
3.標示政策會抑制或強化進口豬肉呢?
4.美豬佔進口豬肉的比例,將會提高或降低?
總結來說,面對各界對於萊豬開放疑慮,政府最重要的數據回應大抵包括:
A. 進口豬的市佔率僅10%,國人更偏好食用本土豬。
B. 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價格,僅略低於不含萊劑美豬,仍明顯高於加拿大豬,故其應不具有競爭優勢。
C. 2020年的豬肉進口量大幅下降,反映標示奏效,不須過度擔憂萊豬進口影響。
D. 2012年之所以反對萊豬進口,但2020年決定開放,乃因時空背景不同。2012年美豬市佔較高,而近年較低。且目前美國豬肉商使用萊劑的生產比例目前已降到22%,故食用到萊豬的機率甚低。
然而,若回到數據來看,上述各點皆有相當程度的扭曲。若更平實地描述數據,真實的狀況應為:
A’. 國人越來越傾向食用進口豬,進口豬正在取代本土豬的市場。
B’. 美豬、西班牙豬、丹麥豬價格均高於加拿大豬,但近年市佔均有提升,反而加豬市佔逐漸下滑,顯示價格反而是反映競爭力強弱。
C’. 2020年進口總量下滑,但美豬大幅增長,反映美豬具有更強之競爭力,非標示所能抑制。
D’. 2020年相較2012年美豬進口量成長1倍以上,佔總進口比重與2012年相仿。且自2016年後美豬進口量逐步增加,2012年時反而呈現下滑狀態。時空背景卻有不同,美豬影響並非下降而是提升。至於萊劑使用佔比22%並無太大參考意涵,原因在於美國豬肉生產商之所以降低萊劑使用是因他國不接受萊劑殘留,但若新增出口管道,該比例可能上升。
謝謝數據給我們的啟示。Game of Nu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