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缺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禮者不可教之武」
「禮」與「德」都是一種符合社會規的行為,並被大家所共同遵循的,而武術始於戰場是一門搏殺的技術活,所以古時候在拜師學藝時,師父都會看重學生的禮節與德行,講禮守德之人才能夠知進退、不下重手。
「技擊」是武術的核心價值,如今武術已經不再是行走江湖必備的技藝,他已經成為一種運動、一種文化、一門教育的存在,而武術中的搏殺不是不在只是式微了,但是對於「不殺」這點還是以相當嚴謹的態度來看待,不因為武術型態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其實人的生命是既強韌又脆弱的,往往只要在對的點來那麼一下,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存活與否,或是一個人未來的人生。「尊重他者與自己的生命」一直是武術在很多技巧與思維上所琢磨的,因此武術中才會有衍生出「八打」與「八不打」的論述,同時這也一種武德的表現,不下殺手讓對方知難而退。
明朝著名的將軍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提到的「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當我們學到技藝時,應該去實踐與驗證,不用把勝負看得太重,要去思考為何獲勝,去檢討為何失敗。雖然這段話是用在勉勵習武者應該精益求精,但是這樣的道理拿來看待生活不也是如此嗎,就如同家長們總會鼓勵孩子要不斷嚐試不要怕失敗,透過成功來驗證自身所學的成果,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抗壓性。
武術教育是可以讓孩子在社會、身體、情緒、心智等各方面有所成長與發展,把武術教育稱為一種全人教育一點也不為過。不要把拳腳視為一種野蠻的行為,有時適當的武力才能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