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孩子在學校都一定會有防災演習訓練,當地震、火災發生時,因為有事前的演練,孩子他會知道要做什麼動作來保護自己,透過一連串的SOP完成避難的行為,進而降低身體的損傷。
近年來霸凌、兒傷的社會新聞不斷的發生,感覺上好像現在比較容易發生,然而事實上這些關於兒少的社會事件,從以前至今就一直存在著一定比例,只不過現在的資訊透明、流通的管道多元,讓這類的事件更容易浮上檯面。使得防身術的主流市場慢慢的由女性轉成了孩子、親子為主了,不過在談兒童防身術之前要先了解幾件防身術的事情。
一、防身術不是為了撂倒對方,而是要爭取保命的時間
正確的防身的觀念,首要是主動避開危險發生的環境,提高對於周遭環境的敏銳度,有機會打了就跑尋求協助,多補那一拳一腳好像也沒有比較厲害,反而提高了自己的危險程度。
二、防身術打的是出其不意
「拳打不知,腳踢不防」,利用的是加害者對受害者的底子不熟悉,所以得打的出其不意,速度快、攻擊離自己距離近的位置,並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好營造出對於自己有利的空間與時間。
三、學了防身術不代表角色互換
練會了不代表你就可以欺負人,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超級英雄,他想像超級英雄一樣,把傷害過他的人都打爆,其實這也不是件壞事,但是要把現實與電影情節要分清楚,畢竟在現實中打傷人,不管是有心的或是無意的都會一堆問題要面對,重點在於我們該如何去引導孩子,把力量用在對的地方,練拳的人拳頭要硬心腸要軟,只有助人的行為才可以稱之為「英雄」。
家長對於兒童防身術的盲點
一、防身術不是一個隨插即用的電腦產品
多數家長總會認為孩子學了一輪的防身術課程後,在面對問題時就能保護自己。所有的運動都講求「動作控制」,防身術也不例外,因此;熟練度很重要,課程只是告訴孩子方法,反覆練習才是重要的課題,藉由練習來熟悉動作的運行,掌握好角度、走位、手法,才能夠臨場發揮。
在課堂結束後,陪著孩子練習課程的動作,除了可以讓孩子保持動作的感覺與操作外,更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信任感與親密度。
二、錯誤式的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有目的地引入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場景,好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孩子理解教材,並使孩子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不過帥爸館長要提醒的是,當孩子心的心理發展尚在建構時,給予過度強化、刺激、擬真、粗暴的情境教學,可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身體也可能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受傷,本來是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反而需要家長陪伴了。情境教學就如同給孩子一個數學方程式的解法,熟練後自然就可以在危急的狀況下施展出來,而不是給予高壓的預設場景去嚇唬孩子,期望要讓孩子在情境中快速體驗危機感,畢竟每個孩子的心理素質不一樣,別把大人的認知套用在孩子身上,適當的情境教學能引導讓孩子循序進入狀況,遇事不緊張才能有所發揮。
三、大人能做的,孩子也能做?
孩子的個頭小、力量也遠不如大人,因此有些防身動作大人來做可以但是孩子不行,兒童防身術應該以掙脫、防護、逃跑為主,必須在既有的防身動作上做架構的調整,讓動作操作更直覺,並發揮孩子才有的優勢,這樣學了才能用,而更重的是防身觀念的建立,讓孩子注意危險的存在提早避開,畢竟防身術是避無可避時才需要用上。
四、簡單不等於效果不好,他只是看起來不華麗
往往看似越簡單的動作,使用起來就越直接也越好用,也就是因為動作簡單步驟少,透過反覆的練習後,孩子不需要經過太複雜的思考就可以做出來,被控制的時間越短越有機會逃跑救援。
最後帥爸館長還要提醒一下,寧可備而不用,也希望孩子永遠不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