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鐵馬驛站
這趟旅程還有另一個期盼,
在金黃稻浪中騎單車漫遊。
第二天來到東里鐵馬驛站,
雖然天色有些昏暗,
但大夥就被
眼前的田園景致吸引,
聰嫂直說
只停留半小時好可惜,
真想租台單車來騎。
遠處火車在田野間放慢速度,
然後停了下來,
等坐上遊覽車
前進大坡池途中,
看到了東里車站的正面,
原來剛剛火車是
進入東里車站停留。
上網查了一下資料,
東里車站有
「山線最美的車站」之稱,
被圍繞在田野間,
聽說是參觀的遊客
比乘客多的小站。
因玉里~東里兩站間的
臺東線改線,
2007年遷移至新站址,
舊址則改為
「東里鐵馬驛站」。
參團旅行就像
閱讀時的「瀏覽」,
「精讀」就成為
下次自由行時的功課。
池上單車遊
入住池上
「日暉國際度假村」,
雄獅旅遊配合的單車出租店
就在飯店門口,
領隊說11點半退房上車。
需要領隊領騎的人9點集合,
我們想多爭取一些賞遊時間,
8點半就先騎車出發。
想起兩年前到池上,
當時的領隊騎車名言:
「一個人幸福,
二個人辛苦,
四個人痛苦。」
我們當然是選擇幸福方程式。
騎出去沒有多久,
看見前面6個人一部車折返,
說他們要回去換車,
應該是受不了「非常痛苦」。
兩年前初次來大坡池騎車,
下著毛毛細雨,
再加上稻子已經全部收割,
找「金城武樹」
和「蔡依林樹」,
就覺得好像交了功課。
這次特別選11月初的團,
就是期待能看到金黃稻浪。
東部的上午常是豔陽天,
踩著單車迎著陽光,
倘佯在秋收的田園小徑,
遠離喧囂擾嚷
感受心靈的純靜。
全台灣很多地方都有稻田,
為什麼池上會特別吸引人呢?
答案就是
因為一根電線桿都沒有。
而且令人好奇的是,
全區看不到攤販擺設,
打破「人潮就是錢潮」
的印象。
聰嫂對於池上社區居民
的自律,
以及背後發展的歷程故事
更加敬佩。
大坡池
花東縱谷太陽遲到早退,
稻米需要種植125天才收成,
比西半部多花一個月。
池上鄉名取自
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
故稱此地為「池上」。
日據時期整治大坡池,
將出水口濬深
使湖水大量宣洩,
形成的濕田黑土肥沃,
種植的稻米品質優良,
大量送回日本。
大坡池面積逐漸大幅縮小,
但根據記載1910年
仍達56公頃。
大坡池有豐富的魚蝦資源
與水生植物,
炸米蝦更曾是
池上便當的配菜。
隨著大坡池附近排水溝完工,
鄉民在池畔圍墾,
面積持續縮減。
最可怕的噩夢
是為了發展觀光,
大興土木設置三座人工島,
堵住了地下湧泉泉源,
造成大坡池淤積、水位下降,
使得大坡池面積大幅縮減
只剩二十多公頃。
2000年後民間發起
搶救大坡池,
以「減法工程」
逐步剷除人工島,
清除外來強勢魚種和布袋蓮,
積極找回屬於大坡池
原有的生態樣貌。
有了大坡池人工破壞
的慘痛經驗,
池上人對於賴以維生
的稻田更加珍惜。
池上有99%的居民都種稻米。
種稻就是池上的全民運動。
池上米2004年起連續三年,
拿到全國比賽冠軍,
從此奠定稻米界的霸主地位。
池上稻田是文化資產
2003年有一位池上居民
提出申請,
希望台電為他的老屋供電。
伯朗大道入口出現了
四根電線桿。
社區發展協會溝通協調
讓台電拆掉電線桿。
沒有電就不會有民宿、
農舍等建築出現,
稻田區的景觀
才得以完整保留。
伯朗大道
伯朗大道正式的名稱是
錦新3號道路,
日治時代兩邊都是甘蔗田,
這條筆直的農路,
也曾是運輸甘蔗之路,
只是使用的是人力推車,
空車而上,滿載而下。
一條筆直的田園道路,
2004年因伯朗咖啡廣告
而爆紅,
2013年金城武代言的
長榮航空亦來此取景,
自此聲名大噪,
將這條道路暱稱為
「伯朗大道」。
金城武樹位於伯朗大道,
沿途一整排的大樹,
原用來綁牛隻,
當農民辛勤工作一段落,
在此聚集休息聊天交換訊息。
天堂路
在伯朗大道的中間,
會和一條S型的道路交叉,
這條萬新道路的最高點,
有座絕美又好拍的
「天堂鞦韆」。
這是2019「縱谷大地藝術季」
作品之一,
作品名稱《自然療癒》。
創作者和花蓮新社梯田的鞦韆同一人。
由上向下
俯瞰一望無際的稻浪,
萬新道路如緞帶般
在稻田間蜿蜒,
遠處有台糖牧野渡假村的
高聳菸囪,
與南橫重山群翠綠矗立。
真的宛如置身天堂一般,
「天堂路」果然名不虛傳,
坐在鞦韆上放鬆賞景,
能達到自然療癒的功效喔!
花蓮新社梯田的鞦韆,2016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品《土地上的快樂》
美景吸引大量遊客,
也帶來汽機車廢氣排放
以及垃圾,
而踩踏農地事件也時有所聞。
為了保護這塊糧食生產基地,
連同浮圳、伯朗大道、
天堂路一共175公頃,
2014年由台東鄉公所
申請文化資產通過,
正式列入文化景觀保護之地。
全天禁止外地汽機車進入,
當地居民車輛憑證
可通過不能停留。
耕作車輛則不在此限。
2019年197縣道完成
電桿地下化工程2公里,
池上至富興段
路平工程也完工,
從大坡池至天堂路,
已超過500公頃
沒有電桿的稻田地景,
讓池上的美再升級。
浮圳和洗衣亭
浮圳是百年前
池上居民為了灌溉農田,
建造用來引大坡池之水,
而架離地面的水道,
目前是臺東縣公告的
歷史建物。
公共洗衣亭稱作
「田邊俱樂部」,
每個洗衣服的民眾
都能有獨立的洗滌空間,
中間則有潺潺流水經過;
二樓則有觀景台,
洗完衣服還能到這裡
賞景聊天。
在田間小路穿梭,
看見很多稻田邊標示
「稻米達人」,
應該都是參賽得獎。
池上的農民已經
都不參加全國比賽,
而是池上鄉自辦比賽,
得獎農民有獎金,
但需分享耕種「撇步」,
促使彼此稻米品質不斷精進,
「互助」、「共好」
是池上最美的風景。
不只有「金城武樹」,「互助」、「共好」是池上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