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了不少的鐵桿,也對現今鐵桿的特性有些瞭解和熟悉。我測試的品牌有Taylormade, Titleist,Callaway,Ping等美系大廠產品。Titleist的鐵桿我是用T200,我自己訂一套,然後重組我的規格和更換桿身。這些桿子多半都是2021年的新款式,所以可以從裡面瞭解大廠對鐵桿的設計風格和趨勢。這也是我想和大家喇賽分享。
鐵桿的設計也是走傳統八股的刀背、凹背、和鍛造。但有新增的中空主體的產品線。似乎是各大品牌所看好的未來性。每一家都會有中空桿頭的產品。當然我也用刀背,凹背和鍛造這些產品,不過下場就主要用中空的桿頭設計,對於已經用了超過8年時間,還是愛不釋手。效果比較好,而且倒旋量也比較低。距離自然可以飛的遠一點。因為中空桿頭是和木桿類一樣的設計模式,對於效能、外觀和回饋都是滿格。
以這些大品牌的產品來說,Ping的產品比較有個性。鍛造的產品效能和回饋比較弱、手感也一般,並沒有突出,但外型非常吸睛。是比較大的雷包。但它的中空和凹背產品就不錯,但相對其他2T1C來說,稍嫌不給力。只能說,如果以產品和性能進度去比較,還是2T1C的天下。因為這三個品牌產品說實在是不相上下,各有特色。而且Titleist的鐵粉也是比較多和紮實。在產品的硬實力上算最好。
它的產品成熟度和質感最高。手感、外觀和操控都是最優。但性能也不差。它的桿子包含木桿類,不會最差,但也不是吊車尾。都在前段班!這是我一直欣賞Titleist的原因。買它們的東西只要好好的去配置,最後的結果一定會屌爆其他對手。因為它們的產品的可塑性最高。稍微調整或更換對的特性桿身,桿子會脫胎換骨,這也是我自己的T200經驗。
再說到Callaway,它的產品款式最多。基本就是桿海戰術!外觀有很強的Callaway DNA。不管是刀背、凹背、半凹背或中空的桿頭,都可以知道這是Callaway的產品。外觀不是它吸引我的地方,因為風格太類似,有沒用區隔的跳ton感。但Callaway的鍛造手感是最好,從以前它的x forged我就是它的粉絲。雖然不是日本鍛造產品,但以代工產品來說,手感柔順非它莫屬。
Callaway的性能肯定是頂尖,論性能和距離都是前段班。拿下場肯定不會丟人現眼,裡子和面子都可以兼顧。簡單說,Callaway是最穩的品牌和產品,你肯定會找到和你八字合的桿頭風格。最後是Taylormade。它的產品都是走比較易打風。也確實很易打。我用Taylormade的桿子打起來都可以很輕鬆得到不錯的結果。
而且距離效果也是最棒。這也是我在鐵桿裡比較喜歡的品牌和產品。因為它對一般人來說是相對容易發揮。如果從後續訂製的空間和調整效果,它也可以有再升一到二個等級的空間。尤其它的中空桿頭7系列,770、790我都打過,手感也很舒服,距離也拔尖,倒旋也相對其他品牌低。這些地方都贏別人一點,所以結果自然就是遠。對於外觀來說,它設計風格突出,不會me 2,外貿協會是找不到拒絕理由。
Taylormade的桿子做最好就是在外觀風格的設計,它往往會跳躍桿頭應該有的框架。看看它們的木桿桿頭就知道。鐵桿也是一樣的理念。它們設計就是走在前端,但用起來卻異常的容易和順手。它們有很硬的技術底子/know how,可以把技術變得很接地氣。這就是我喜歡它的地方。它的產品款式不會多,但風格卻很清楚、明確。比如SIM系列和P700系列就是不同特性產品,不會讓你不知所措。
這幾個品牌的產品價格都差不多。加了稅,多半在200美元。有如此多的產品去選擇,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就算是手感來說,每一家的產品都不一樣,但打起來就是舒服。所以我才覺得這些品牌產品的差異真的不大。唯有去設定為你的貼身規格和桿身,才能凸顯產品的特性。比如,穩定性,失擊傷害、距離提升、和易打等。
因為這些產品的基礎點都差不多,中空桿頭是趨勢,也結合目前凹背和刀背的優勢。易打、性能都是它的標配,手感也可以和鍛造並駕齊驅,但距離卻是鍛造所遙不可及。所以要變成你的桿子就只能走後期訂製。這是可以讓桿頭的性能發揮到另一個級別。因為你用原廠配置的組合,打出來的結果和手感,就是差不多。很難可以看出哪個桿子在哪個領域是比較突出?所以才要從後期的配置和調整重組下,把該突出的部分給強化。這是我覺得市售桿子的不足。這點從我自己的T200裡可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