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國電影,特別是提及兩韓政治角力的電影,我總是著迷的。所以當見到《絕路狂逃》(臺譯《逃出摩加迪休》) 快將上映之時,看了在某星期播放時,便花了三十分鐘車程往 #高登先電影院 想買門票時,職員告訴我原來是在下一星期才上映,自己擺了一個大烏龍。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上映,發現這套以1991年索馬利亞首都為背景的電影很有看頭。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韓國處於冷戰的峰邊,兩韓為了爭取聯合國的席位,以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大家都積極游說索馬里這關鍵的一票。可是在各懷鬼胎和外交角力的同時,索馬里首都摩加迪的人民因不滿政府而爆發示威,最後全國陷入內戰狀態。兩韓外交人員無論在與不同立場的國家有不一樣的交往,而國內的政府軍和反政府軍也視他們與無物。最後兩韓外交人員放下政見,同心協力計劃逃走方案,有一股患難見真情的感覺,令人在逃難的緊張刺激氣氛中,又能細緻地將內地的膠著也能表達出來,最後大家平安回到自己所屬的國度。
在人生我們有不少選擇,像朝鮮駐索馬里大使林英洙在使館被攻後,能為了職員和家人的平安,向暨是同胞但又是敵人的韓國駐索馬里大使韓信成求助,這若是傳回朝鮮,這叛國行為當然會是死罪;但對韓信成來說,放下分歧開門接收林英洙等人,卻又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甚至連盟國的航班也未必能登上,這又是一個兩難的情面。
國與國之間的仇恨,有時是莫名其妙的,更不足外人所說,受苦的往往是一介草民,表面上官員都要表露得與對方看起來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我有時心想若能放下官服,他們與對方又是否真的那麼憎恨。好像我常在新聞看到,某些國家的官員或政治人物,開口閉口都指罵英美加澳諸國,但是家人卻在當地長居,金銀財產也投資於諸國,究竟他們是政治精神分裂,還是一個出色演員,真的不得而知。
可是在對戰亂下,人性的光輝應該更能發揮得更好,我說的是應該就不是絕對,我們見識過很多國家的政治人物,都別國對己的侵略竟然俯首稱謝,因為侵略軍幫助了他們把原有的政府打殘打掉。當然,我們明白政治從來是一門互相妥協的藝術,但在關乎人生安全時,所謂的國仇就頓時化為輕煙,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的情義。
不過,在危難過後,人的劣根性又會重臨,重新披上爾虞我詐的仿袈裟,明明彼此出生入死,像這兩韓的外交人員,可是在平安到埗,卻不得不按捺自己的情緒而流露出靦腆的的神色,可見我們在壁壘分明的現實世界中之無奈。有時口口聲聲的仁義道德最後也是為了一國的私心,像某次的人道災難,某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就因為該國「不聽話」而否決了維和部隊的介入,最後出現的武裝衝突造成的死傷,道盡了政治的殘酷和現實。
《絕路狂逃》是一套政治及動作電影,很成功的營造緊張刺激的氣氛,在描繪死亡、拍攝飛車和爆炸等畫面,配以勾劃角色內心裡的矛盾與掙扎,實在扣人心弦,使觀眾在緊張的同時,又帶著一絲絲的哀慟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