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過後有網友以村里為單位做了張選舉地圖
Basemap source:https://kiang.github.io/referendums2021/
綠色是四個不同意,紫色是四個同意,白色則是投票結果混雜的地區。用最簡單的政治術語分類,四個不同意的地區「很綠」,四個同意則是「很藍」
從市級行政區或選區角度來看,台北桃園不意外地總是很藍。但細看就很有趣,有些綠色的里不合時宜地佇立在藍區之中
里的劃界與縣市不同,並非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劃定,而是從過去的街庄轉變而成,是自發秩序的延續
過去墾殖者會根據自身需求移動與定居,普通的聚落稱為「庄」,而在地利條件最好的區域,則形成有商業功能的「街」
因此台灣歷史文獻中提到的「XX街」不是路名,而是有大型商業活動的繁華市鎮,並與周邊的庄形成相互供給的共同體。這些地方多半有老街留下,也有最古老的廟宇,例如松山慈祐宮、滬尾龍山寺、艋舺龍山寺、大溪龍山寺、桃園景福宮、深坑福德宮、洲子福德廟等等
從地圖上看這些市鎮幾乎都很綠,或許是與人口結構有關,「老台北」與「老桃園」都因水運之利開發得早,人口也稠密,後來者相對難以移入。如果與新村相比,政治傾向就會形成反差
圖中標示的街市大部分都很有名,一般人比較不熟的是內湖,很多人會以為這裡是偏遠的內陸,但從水路角度來看內湖一點也不內
港墘顧名思義就是港口,倚著基隆河維持商業命脈。以此為中心,包括周邊山腳與北勢湖庄一帶,是內湖一大聚落區。放到現在就是捷運港墘站到西湖站的地區
如果從中央政府的行政劃分,就完全看不出這種脈絡。就好比港湖時常被一起講,實際上隔一條基隆河就是差很多,根本是兩個不同的生活圈
但從村里角度出發,就能理解最原始的共同體脈絡,和自發秩序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