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落羽松大道
第一次參加東南旅行社行程,
集合地點在台中火車站和阿秋肥鵝。
兩天一夜的行程到桃園遊玩。
先到中科院對面的落羽松大道,
綿延一公里長的落羽松祕境道路,
種植近三百棵的落羽松作為行道樹,
每到落羽松的觀賞季節,
變成朝聖熱點。
因為是車道,
拍照要注意安全。
難得在桃園遇到艷陽天,
落羽松變紅但葉子開始掉了,
有陽光加持拍照效果差強人意。
意外驚喜是看見梅花開了。
拍照除了要閃過熙來攘往的遊客還要注意不時穿梭的車輛
大溪通議第
中午在大溪老街覓食,
兩年內第五次造訪。
大溪的發展和林本源家族有很大關聯,
「林本源」並不是人名,
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
林家因頂下郊拚的陰影,
從新莊遷居大溪,
且大溪緊臨泰雅族的居地,
有軍事防禦的需求,
所以興建「通議第」。
基地總長約216公尺,寬144公尺,
四周的圍牆有4公尺高,厚達4.5公尺。
這座大宅建成後,
居民以此為中心,
沿著周圍聚集開店做生意,
逐漸發展成大溪現今的街區雛形。
日治時期因街區擴展,
提供做為大嵙崁公學校校址,
大嵙崁公學校現變成大溪國小。
這次我們走過大慶洞拍攝壁畫,
從石板古道走上碼頭遺址,
古道的石材取之於大漢溪,
當時的大溪山區的米、茶及樟腦等物資,
經由這條石板古道搬運至大漢溪碼頭,
裝載上船後運往下游的艋舺、大稻埕,
經由滬尾輸往中國大陸及國外。
我們在中央路上的小公園,
找到了了舊城遺址。
吃午餐什錦麵時,
跟老闆詢問後,
從市場通過往大溪國小通道,
找到「通議第」遺址,
『林本源發祥之地』的勒石,
豎立於城門舊址門樓上。
因為經常遭受塗鴉破壞,
目前不開放進入參觀。
花鹿秘境
下午要去「花鹿秘境」餵食動物,
因為是秘境所以車子不方便到達,
有一段陡坡必須徒步。
以前調侃別人沒常識也要有常識,
會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
現在這句話可要顛倒寫了。
到農場看動物變成休閒放鬆的方式。
不過聰嫂從小就對動物怕怕,
餵食動物這件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食物的飼料每份50元,
一張門票考兌換2份。
因為是秘境所以車子不方便到達, 有一段陡坡必須徒步
很意外豬比兔子還喜歡吃胡蘿蔔。
豬寶寶搶喝奶會吵架,
要將奶瓶抽出牠們嘴巴可要費力。
水豚君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齧齒類動物,
跟老鼠是同一類的,
竟然是餵牠吃牧草呢!
花鹿好像有點憂鬱,
毛色也不太漂亮,
想起奈良的花鹿是吃仙貝餅的。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在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入口,
有一位熱心的志工主動要幫忙解說。
三坑的「坑」不是坑洞的意思,
客家話是小溪流的意思。
因有三條小溪流在此匯聚,
這區域就稱為「三坑」。
分別是北邊的鴨母坑,
中央的火劫尾坑,
和南邊的蔗部坑。
此三條河流位於大漢溪上游,
早年船隻可以航行於此,
成為桃園北部至新竹北部一帶的貨物轉運站。
最近電視劇「茶金」描繪北埔茶業興衰史,
其實百年前,
龍潭、楊梅一帶的丘陵地布滿茶樹,
茶葉外銷經三坑轉運至台北,
三坑因此有茶港的稱呼。
因桃園大圳的修築,
使得大漢溪水位的下降,
加上陸路以及鐵路的開通,
與石門水庫的興建攔截了大漢溪的水,
使得該地的水運的盛況不再。
後來因砂石場盜採砂石後任意回填廢棄物,
嚴重破壞當地的自然原貌,
在地方與各界人士努力與爭取下,
由內政部營建署重新設計規劃,
引入石門大圳的水源,
逐漸改善周邊植栽綠化,
打造成為自然生態公園。
水琴窟是一種日本庭園裝飾和樂器,可以傾聽水的聲音。
公園內的裝置藝術「山水・細路慢漫」,
以不鏽鋼材質所打造,
象徵著三坑的曲線,
是三條溪流、
客家族群聚居的台三線、
也是先民運送貨物的山間古道的意象。
公園旁即為大漢溪堤坊,
堤防上彩繪三坑在地風光。
沿著石階登上河堤,
可遠眺石門大壩與大漢溪的沿岸風光。
公園內有「樟之細路」的標示,
同團的年輕妹妹問那是什麼路,
其實我們也是開始走步道才認識的,
臺三線內山公路,
沿線的山林古道中,
有許多早年聚落間的聯絡路徑,
可能是原住民族的獵徑、
漢人深入內山開墾的孔道、
商旅往來的必經之途,
還有馬偕傳教行醫的奉獻之路等。
樟之細路以臺三線為主幹,
規劃從桃園龍潭到臺中東勢,
串聯起約60條古道小徑,
構成全長270公里,
加上路網約400公里的國家級步道,
保留開墾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可健走、可賞景,
是個舒適的休閒和運動健身空間。
晚上入住和逸飯店桃園青埔館,
是國泰飯店觀光事業首個自創品牌,
自己訂房每晚要價5000元以上,
這次參加旅行團因為有補助,
二日遊團費1799元/人。
飯店緊鄰華泰名品城,
雖然聖誕節剛過,
仍然要去體驗一下節慶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