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大家都知道孔子為了實踐理想,周遊列國,尋找機會,但是仕途不順,還時常被冷嘲熱諷,曾在陳、蔡兩國的邊境上,遭到包圍,連生命都面臨危險。這次的危機是因為楚國想要聘用孔子,而陳、蔡兩國的大夫因為理念跟孔子不合,擔心孔子這位賢能的人,如果受到楚國重用,對他們是不利的,於是他們就派人把孔子包圍起來。
這一包圍,困住了孔子師徒,糧食被斷,有些體力差的就病倒了,情況很危急,但是孔子心情不受影響,依舊正常作息,彈琴授課。這時候子路按捺不住了,就問孔子說:「君子也會有這樣困頓的時候嗎?」孔子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說:「君子困頓的時候仍舊穩得住,小人困頓的時候就會亂了方寸。」說完子貢也來了,臉色也不太好,孔子對他說:「賜啊,你認為我是博學而見多識廣的人嗎?」子貢說:「對啊,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的,我只是把事物的道理融會貫通罷了。」
一般人碰到困境的第一個反應,應該都會像子路、子貢一樣,會有情緒,會生氣抱怨。孔子了解學生的心情,但他沒有像我們習慣的做法,先安撫他們的情緒。他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知道怎麼面對困境。孔子告訴子路和子貢說,君子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動搖,是因為君子的信念堅定,而信念的來源是平常讀書,就能把道理融會貫通,道理通了,就會有信心面對困境,而不會慌亂,不會怨天尤人。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子路首先進來,他問子路說:「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子路聽老師這麼自我反省的語氣,心情果然好過些,至少老師有了同理心,願意跟他站在同一個角度思考。他不再抱怨,馬上說:「可能吧,也許是我們的仁德不夠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也許是我們的智慧不足吧?所以別人不遵循我們的路線。」「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儒家很重要的修養態度,所以子路就從這個角度提出他的看法。孔子沒有針對這一點回答子路。而是點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他說:「子路啊,真的是這樣嗎?假使有仁德的人一定得到別人信任,那麼伯夷、叔齊兩位仁者為什麼會餓死首陽山呢?假使有智謀的人就會有人認同追隨,那比干為什麼會被紂王剖心呢?」
孔子沒有回答子路是不是我們才德不足,才會引來這場災難的問題,因為孔子知道,事實剛好相反,是因為我們才德好,對手擔心會對他們不利,才做出這樣的舉動。子路反躬自省的態度沒有不對,只是對困境發生的原因理解還不夠,所以看不到這一點。孔子特別提醒子路,就算修養很高,才德兼具,也不見得對手就會買單,而不會發生困境的,對手多半只考慮自身的利益。
子路退下,換子貢進來。孔子也問同樣的問題:「賜啊!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子貢回答說:「老師的道理陳義太高,所以世人不能接受。老師為何不降格以求呢?」孔子說:「賜啊,好的農夫善於播種卻不一定有好收成,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東西但未必盡合人意。君子能修治他的道德,統攝綱領,但不一定能為世人所接納。現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德,反而想降低要求望世人接納。賜啊,你的志向也太小了!」
子貢是孔門弟子中,最懂得通權達變的學生,你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他如何以一個人的力量「存魯、弱齊、彊晉、滅吳、霸越」,其處理事情的能力沒話說。對懂得權變的子貢來說,既然我們曲高和寡,不如就隨眾吧!孔子擔心子貢為了通權達變而變成不顧理想的投機客,所以說了重話。孔子認為這是原則的問題,是對與不對的問題,這裡沒有妥協的空間,孔子說:農夫很認真的播種,但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見得可以有好的收成。你不能因為偶而沒有好收成,就不再堅持好的播種方式,那是很奇怪的想法。好的工匠,善於創造好的作品,但是叫好不叫座的也所在多有,像很多藝術家在有生之年,也是得不到認同,但好東西不會被埋沒,最後還是會獲得青睞,如果梵谷因為沒人要買他的作品,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恐怕就沒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些價值不斐的作品了。君子所體會的道理,一般人可能體會不到,這就是先知的寂寞,但不可以因為大家還沒體會到,你反而懷疑自己,而去迎合大眾的想法,那就太可惜了。
子貢出去了,換顏回進來。孔子又問同樣的問題:「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顏回說:「老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以天下人不能夠接受。縱使如此,老師盡力的推廣自己的思想,不被接受又有什麼關係,不被接受才看出你跟一般人的不同啊!如果沒有努力體會道理,那才是讀書人的恥辱。至於體會道理卻不被重用,那是統治者的恥辱。」孔子很高興地笑了,終於有一個瞭解他的學生。
從以上孔子與子路、子貢、顏回的對話中,可以歸納出孔子教我們面對困境的三個觀念。
一、 信念,是你面對困境最有力的武器。
面對困境有的人能從容以對,有的人會心慌意亂,關鍵就在你有沒有自己的信念。孔子認為這種信念的產生,是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就要融會貫通,這一點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現在的教育因為分科而支離破碎,而在考試的壓力下,也無法從容的深入學習,以至於無法了解事物背後的道理,也就無法建立起一種自己的信念,所以在面對困境時,就沒有依據可尋,只能到處求助,而眾說紛紜,只能胡亂應對,當然也就無法脫離困境了。
二、面對困境,你要有接受不合理的心理準備。
自我要求,做到最好是我的責任,但是在現實的環境中,尤其是競爭的世界,對手往往是站在他的利益上思考問題,你的好反而是他的眼中釘,尤其在一個社會價值混亂的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你的好就可能成為夜市打地鼠遊戲的那個出頭的地鼠。這不是要我們不要做好,而是提醒我們在做好之外,還要學會面對一個不是我做好,對手就會放過你的世界。
三、妥協不會讓你擺脫困境,反而讓你的麻煩永無止盡。
你會輕易妥協,常常是表示你對你的價值信念不夠堅定,可以像市場上買肉一樣,可以喊價,如果是這樣,恐怕你所面臨的困境,會永無止盡。三國舞臺上,人才輩出,每個人不管最後是否成功,都有一個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就只有呂布,三心二意,忽東忽西,隨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想法,改投他人,最後弄得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我佩服關羽,曹操給他赤兔馬,他高興的接受了,但他高興的原因是他可以騎著這匹快馬去找失散的劉備,而不是要歸順曹操。尤其是你的妥協,不但得不到對手尊重,反而更瞧不起你,對你更予取予求。就如邱吉爾說的:「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你以為敵人困住你是跟你玩遊戲嗎?不,是不給你活路,是要你投降,認錯。這是為什麼孔子要對子貢說重話,罵他沒出息的原因了。
沒有解決不了的困境,只有不懂得面對困境的人。孔子把面對困境的觀念說清楚之後,他馬上處理這個眼前的困境,大家應該想到了,就是找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去處理,那個人就是子貢,子貢果然不負眾望,很快的到了楚國,楚昭王馬上帶兵來解救孔子師徒,一場困境就這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