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困境?孔子教我們的三個觀念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大家都知道孔子為了實踐理想,周遊列國,尋找機會,但是仕途不順,還時常被冷嘲熱諷,曾在陳、蔡兩國的邊境上,遭到包圍,連生命都面臨危險。這次的危機是因為楚國想要聘用孔子,而陳、蔡兩國的大夫因為理念跟孔子不合,擔心孔子這位賢能的人,如果受到楚國重用,對他們是不利的,於是他們就派人把孔子包圍起來。

這一包圍,困住了孔子師徒,糧食被斷,有些體力差的就病倒了,情況很危急,但是孔子心情不受影響,依舊正常作息,彈琴授課。這時候子路按捺不住了,就問孔子說:「君子也會有這樣困頓的時候嗎?」孔子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說:「君子困頓的時候仍舊穩得住,小人困頓的時候就會亂了方寸。」說完子貢也來了,臉色也不太好,孔子對他說:「賜啊,你認為我是博學而見多識廣的人嗎?」子貢說:「對啊,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的,我只是把事物的道理融會貫通罷了。」

一般人碰到困境的第一個反應,應該都會像子路、子貢一樣,會有情緒,會生氣抱怨。孔子了解學生的心情,但他沒有像我們習慣的做法,先安撫他們的情緒。他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知道怎麼面對困境。孔子告訴子路和子貢說,君子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動搖,是因為君子的信念堅定,而信念的來源是平常讀書,就能把道理融會貫通,道理通了,就會有信心面對困境,而不會慌亂,不會怨天尤人。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子路首先進來,他問子路說:「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子路聽老師這麼自我反省的語氣,心情果然好過些,至少老師有了同理心,願意跟他站在同一個角度思考。他不再抱怨,馬上說:「可能吧,也許是我們的仁德不夠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也許是我們的智慧不足吧?所以別人不遵循我們的路線。」「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儒家很重要的修養態度,所以子路就從這個角度提出他的看法。孔子沒有針對這一點回答子路。而是點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他說:「子路啊,真的是這樣嗎?假使有仁德的人一定得到別人信任,那麼伯夷、叔齊兩位仁者為什麼會餓死首陽山呢?假使有智謀的人就會有人認同追隨,那比干為什麼會被紂王剖心呢?」

孔子沒有回答子路是不是我們才德不足,才會引來這場災難的問題,因為孔子知道,事實剛好相反,是因為我們才德好,對手擔心會對他們不利,才做出這樣的舉動。子路反躬自省的態度沒有不對,只是對困境發生的原因理解還不夠,所以看不到這一點。孔子特別提醒子路,就算修養很高,才德兼具,也不見得對手就會買單,而不會發生困境的,對手多半只考慮自身的利益。

子路退下,換子貢進來。孔子也問同樣的問題:「賜啊!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子貢回答說:「老師的道理陳義太高,所以世人不能接受。老師為何不降格以求呢?」孔子說:「賜啊,好的農夫善於播種卻不一定有好收成,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東西但未必盡合人意。君子能修治他的道德,統攝綱領,但不一定能為世人所接納。現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德,反而想降低要求望世人接納。賜啊,你的志向也太小了!」

子貢是孔門弟子中,最懂得通權達變的學生,你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他如何以一個人的力量「存魯、弱齊、彊晉、滅吳、霸越」,其處理事情的能力沒話說。對懂得權變的子貢來說,既然我們曲高和寡,不如就隨眾吧!孔子擔心子貢為了通權達變而變成不顧理想的投機客,所以說了重話。孔子認為這是原則的問題,是對與不對的問題,這裡沒有妥協的空間,孔子說:農夫很認真的播種,但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見得可以有好的收成。你不能因為偶而沒有好收成,就不再堅持好的播種方式,那是很奇怪的想法。好的工匠,善於創造好的作品,但是叫好不叫座的也所在多有,像很多藝術家在有生之年,也是得不到認同,但好東西不會被埋沒,最後還是會獲得青睞,如果梵谷因為沒人要買他的作品,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恐怕就沒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些價值不斐的作品了。君子所體會的道理,一般人可能體會不到,這就是先知的寂寞,但不可以因為大家還沒體會到,你反而懷疑自己,而去迎合大眾的想法,那就太可惜了。

子貢出去了,換顏回進來。孔子又問同樣的問題:「難道是我的信念不正確嗎?我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地步?」顏回說:「老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以天下人不能夠接受。縱使如此,老師盡力的推廣自己的思想,不被接受又有什麼關係,不被接受才看出你跟一般人的不同啊!如果沒有努力體會道理,那才是讀書人的恥辱。至於體會道理卻不被重用,那是統治者的恥辱。」孔子很高興地笑了,終於有一個瞭解他的學生。

從以上孔子與子路、子貢、顏回的對話中,可以歸納出孔子教我們面對困境的三個觀念。

一、 信念,是你面對困境最有力的武器。

面對困境有的人能從容以對,有的人會心慌意亂,關鍵就在你有沒有自己的信念。孔子認為這種信念的產生,是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就要融會貫通,這一點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現在的教育因為分科而支離破碎,而在考試的壓力下,也無法從容的深入學習,以至於無法了解事物背後的道理,也就無法建立起一種自己的信念,所以在面對困境時,就沒有依據可尋,只能到處求助,而眾說紛紜,只能胡亂應對,當然也就無法脫離困境了。

二、面對困境,你要有接受不合理的心理準備。

自我要求,做到最好是我的責任,但是在現實的環境中,尤其是競爭的世界,對手往往是站在他的利益上思考問題,你的好反而是他的眼中釘,尤其在一個社會價值混亂的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你的好就可能成為夜市打地鼠遊戲的那個出頭的地鼠。這不是要我們不要做好,而是提醒我們在做好之外,還要學會面對一個不是我做好,對手就會放過你的世界。

三、妥協不會讓你擺脫困境,反而讓你的麻煩永無止盡。

你會輕易妥協,常常是表示你對你的價值信念不夠堅定,可以像市場上買肉一樣,可以喊價,如果是這樣,恐怕你所面臨的困境,會永無止盡。三國舞臺上,人才輩出,每個人不管最後是否成功,都有一個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就只有呂布,三心二意,忽東忽西,隨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想法,改投他人,最後弄得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我佩服關羽,曹操給他赤兔馬,他高興的接受了,但他高興的原因是他可以騎著這匹快馬去找失散的劉備,而不是要歸順曹操。尤其是你的妥協,不但得不到對手尊重,反而更瞧不起你,對你更予取予求。就如邱吉爾說的:「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你以為敵人困住你是跟你玩遊戲嗎?不,是不給你活路,是要你投降,認錯。這是為什麼孔子要對子貢說重話,罵他沒出息的原因了。

raw-image

沒有解決不了的困境,只有不懂得面對困境的人。孔子把面對困境的觀念說清楚之後,他馬上處理這個眼前的困境,大家應該想到了,就是找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去處理,那個人就是子貢,子貢果然不負眾望,很快的到了楚國,楚昭王馬上帶兵來解救孔子師徒,一場困境就這樣解決了。


歡迎追蹤
►FB:兵法快遞
免費電子書下載
►想要更懂得如何面對困境、解決難題?你不能錯過吳順令「孫子兵法的贏家思維」線上課程,早鳥優惠中,課程詳情及試聽→https://pse.is/3t736v
►我在方格子的專題:人生無極限為誰教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順令的沙龍
14會員
25內容數
教育是生命的感染力,帶領孩子的父母、老師,應該先從自己的生命探尋,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才有可能帶領孩子活出他自己。在「為誰教育?」的專題裡,我希望邀請讀者和我一起思考與實踐,如何不要讓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阻礙了我們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如何陪伴孩子,和他一起享受探索自我的旅程。
吳順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0
李佛摩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受騙的一段故事,他說,有一天在自己的操盤室裡來了一個年輕人,要推銷一套文集給他,年輕人介紹完這套文集後,就拿了一枝鋼筆給他,要他在一份合約簽名,他就簽了。他簽完後馬上覺得不對,為什麼我要買這套書?我又不看,但我為什麼會簽名?他驚訝極了,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
Thumbnail
2022/03/20
李佛摩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受騙的一段故事,他說,有一天在自己的操盤室裡來了一個年輕人,要推銷一套文集給他,年輕人介紹完這套文集後,就拿了一枝鋼筆給他,要他在一份合約簽名,他就簽了。他簽完後馬上覺得不對,為什麼我要買這套書?我又不看,但我為什麼會簽名?他驚訝極了,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
Thumbnail
2022/03/12
昨天不經意的看到一個日本記者採訪的節目,報導了西藏流亡學生的學校。這是一個收留由幼兒到高中生的學校,大家在一起生活學習,互相照顧。記者提了幾個問題,分別由不同年齡的學生回答。雖然年紀不同,但卻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就是都很知足,快樂。記者最後回到日本街頭,同樣的問題訪問了一些日本的年輕人,做了一個……
Thumbnail
2022/03/12
昨天不經意的看到一個日本記者採訪的節目,報導了西藏流亡學生的學校。這是一個收留由幼兒到高中生的學校,大家在一起生活學習,互相照顧。記者提了幾個問題,分別由不同年齡的學生回答。雖然年紀不同,但卻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就是都很知足,快樂。記者最後回到日本街頭,同樣的問題訪問了一些日本的年輕人,做了一個……
Thumbnail
2022/03/06
我們見面,常會脫口問一句,最近在忙什麼?好像忙是我們的本分,每個人就必須要忙才對。的確,我們好像每天都很忙,只是認真想一想,我們到底在忙什麼?我一定要這麼忙嗎?可能我們自己也不清楚。美國作家梭羅說:「光忙是不夠的,螞蟻也很忙。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在忙什麼?」曹雪芹也從一個「忙」字點題,帶我們看到……
Thumbnail
2022/03/06
我們見面,常會脫口問一句,最近在忙什麼?好像忙是我們的本分,每個人就必須要忙才對。的確,我們好像每天都很忙,只是認真想一想,我們到底在忙什麼?我一定要這麼忙嗎?可能我們自己也不清楚。美國作家梭羅說:「光忙是不夠的,螞蟻也很忙。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在忙什麼?」曹雪芹也從一個「忙」字點題,帶我們看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Thumbnail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Thumbnail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一)。 這段對話很有意思。一問一答,一悟一贊,活靈活現地反映了孔子與弟子間教學相長,
Thumbnail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一)。 這段對話很有意思。一問一答,一悟一贊,活靈活現地反映了孔子與弟子間教學相長,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