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二月份)的
線上口語表達讀書會 有一位成員分享
漢隆剃刀(Hanlon's razor)原則,這名字實在是太帥氣(
索隆二刀流),原來你我都不陌生。
漢隆剃刀
查不到這把刀出自何人之言,只知應是受到
奧坎剃刀 的啟發,總之被收錄在某個字典里。它是一種心智模型,或說是一種經驗法則:
Never attribute to malice that which is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stupidity.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
╱名詞釋疑:愚蠢與惡意╱
這邊的「愚蠢」與智商無關,比較像是一種無心之舉(沒上心、沒注意到),或者是無知之舉(不知情),反襯「惡意」的有意為之。
憶起《
拯救手機腦》 一段,基於「最高存活率」的演化方向,人類的情感會把「負面」情緒擺第一,也愛好「負面」傳聞(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它們與威脅息息相關),在我們的基因裡,
預設解讀模式有朝陰謀論(惡意)靠攏的傾象。
行文至此,可以列出很多「陰謀論腦補」的例子,我想最常見的莫過於「LINE 已讀不回」的一百種臆測吧!見過一招最豪邁的應對法,下班後絕對不點開小綠點,囤積到隔天上午辦公時一口氣批次處理,說這些綠點可以當作備忘標記,這是他「LINE 已讀不回」的理由,獵奇但(他覺得)管用。
每個人的腦裡裝著不同的「函式」,同樣的「引數」扔進去,得到的「回傳值」也不同;我知道有難度,提醒自己要後退遠觀,換個視點(不以自我為中心)去評估那些原先沒瞧見的可能性。
.
╱出現「惡意」的機率╱
但也不是說千篇一律遇事就「正向思考」,而是手邊多出一套思維工具,好似有個天平,左手邊是無心(知)之舉,右邊是故意為之,都捧在手中秤一秤,思忖著對方是「惡意」的機率有多高?
此時漢龍剃刀扮演著冷卻劑的角色,適時煞車喊停,先拉開一道心理距離,再多想想總是好。
Never attribute to malice that which is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stupidity.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