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看影片來精進球技,自己以爲學到新本領了,對網球場上的表現卻沒有幫助。此外,在職醫學教育若採取線上互動方式,實在難以模擬醫生和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複雜狀況。
醫護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完成訓練後,應該要能獨立工作,身邊卻缺乏專業網球教練這樣的人針對他們的弱點制訂訓練計畫,來改善弱點,然後監督,甚至帶領訓練。整體來看,醫學界就和其他多數專業領域一樣,缺乏強大的傳統來支持已執業的專業人士接受訓練、自我精進。一般人都假設醫學專業人士有能力自行找出有效的練習技巧,並用來改善自己的表現。簡而言之,醫學訓練暗含的假設就是:只要透過醫學院教育、醫學期刊、座談會及在職醫學教育等方式,提供醫生必要知識,這樣應該就夠了。
醫學界有一句跟學習外科手術有關的老話,出自二十世紀初的外科之父威廉·霍斯德:「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這句話的意思是受訓的外科醫師要學會做一項新手術,便得親眼看一次手術過程,之後就可以靠自己的理解爲病人開刀,可說是完全深信知識抵得上技能的行業。
這類問題也常出現在投資領域,一般散戶投資人一樣會透過影片、書本學習投資相關的知識,然後就開始「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
不過我們都很清楚,多數的散戶投資人總是不能取得足夠理想的報酬率,其它的差距是什麼?舉個例子,投資人必須有『耐性』才行。
怎麼培養出耐性?耐性要如何鑑定?真實人生又不是玩遊戲,不是說出『打開屬性面版』,你就會看到自己的耐性値,然後感恩的說出:『哇~我的耐性値255了,感謝老師的分享,這是一篇好文章。』
不可能對吧?投資的知與行會存在一個差距,叫『知行差距』,一小部分來自於本身知識的正確,另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投資行為。
然而這個東西該怎麼練習?專注於一種刻意練習當中。其它投資方法大叔不管,但是指數化投資大叔可以分享一些心得的。
斷,斷除不必要的貪嗔,滿足於市場報酬。
捨,捨棄不必要的計算,保持簡單的資產配置。
離,離開不必要的資訊,專注於指數化投資。
夠了,則一切將怡然自得,無論是在物質與精神。
三年有感、五年有成、十年不惑、二十年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