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命政治

閱讀生命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頂叩叩的書,就是要讀書會才看得下去。有進度、能討論,讓這本書不至於棄坑,也藉這機會認識了幾位重要但真心不認識的哲學家。說自己的專業中有教育哲學,似乎闕漏了很大一塊,找到機會補齊,也算是工作之後還有多多少少在追求專業成長,雖然這專業跟工作可能關聯度不是太強這樣。

生命政治這個複合詞,如果沒讀錯,就是把個人生命跟政府治理放在交互影響的脈絡中討論。從亞里斯多德、霍布斯起始的政治想像,到近現代漢娜鄂蘭、阿岡本乃至於傅柯、艾斯波西多、巴迪烏的、桑特納解析政治之於個人的連結,已然超過主權、代議、個人權利的框架,科學、生物學的語彙強化了治理的可能,也使得個人與國家主權的關係更為複雜。

生命政治的演進,從自願交出部分權力的契約有機論,到科學介入的生物權力論、例外狀態論,進而產生反省重新審視人與政治關係的免疫範式,進入了風險社會架構下的治理所產生的未計入風險。好似繞口令的各種詞彙,真心需要讀書會,橫跨諸多大部頭的理論,從介紹到反思,算是提供了入門的機會,給每個有興趣一窺堂奧的朋友,找到了踏出第一步的可能。

系統性的介紹這些哲學家關於國家治理與個人權利的討論,抽出交互影響的理念,確實有助於理解。在統治現象中,個人權利與國家治理既矛盾又相互影響的關係,確實剪不斷理還亂。原先對治理想像是個人權利的部分讓與,能讓國家集部分權利形成強制力以保障其他個人權利。這理論在後續的種種情境中,逐步缺乏解釋力,包含治理中假借諸多保全權利之名,行控制、遂行統治力之實的狀況。而個人的部分權利讓與,也不盡然是兩願的契約,在治理中也會發生既未讓與、亦不受保護,但仍受強制力挾制、治理的現象。

大疫當前,政府治理的手段,包含以保護多數民眾生命安全的各種管制措施,以及國際間防疫物資的調度,都是極其政治的。緊急狀態的產生,必然應該有緊急措施加以因應,只是這個緊急狀態一旦常態化,又如何能夠取消緊急措施,又或者一開始的緊急措施根本沒有必要,都能透過生命政治的方式加以檢視。所謂的超前部署、疫調、居家OO、、、族繁不及備載的新名詞,讓傳染病成了政府擴權的一種途徑,在可能致命的疾病肆虐中,人們也逐漸忘了應該提防大政府的監控、治理,以便保存個人的權利,免於情勢轉變被掃入治理邊緣的窘境。

推薦給每一個也對政治理論有興趣的朋友,這是本簡要的入門書,可以提供理解當代治理的框架,有興趣甚至能自己再找些延伸閱讀。也推薦給對疫情治理有興趣的朋友,在書末對於疫情的政治思想論戰的介紹,可以先讀,讓你更理解生命政治的討論精妙之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99會員
524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工作中越來越常被老闆追著要各種的公關稿,說是行銷不如說是自吹自擂。老王當得好,就不會一臉小王樣(?),總之,多看些別人寫得不錯的稿子,多多少少也比較有後設的材料,至少在生公關稿的時候可以快一些。
讀墨特價時,默默的圖書館也借到了這本挺熱門的書。繭居、啃老的家人視角。也和作者有同一個身分:姐姐,雖然有時候覺得金先生挺能耍廢,但畢竟是2個孩子的爸,大部分時候也算是挺有責任的,對繭居、啃老都只是聽說。家裡2老還不到要奉養的年紀,也都還工作中。對這社會現象認識不是太深,僅止於聽說,這回合就是閱讀。
想不起來為什麼選了這本小說,約莫是全中運前,從圖書館找出來的書,打發了往返花蓮的交通時間。主題很沉重,以為是親愛的安德烈(誤)風格的書,結果完全不是!談災難和倖存,或許在疫病年終,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生路,也特別艱難、特別讓人覺得揪心。
很久沒心得,一次出清很多篇的概念。真的是斷斷續續地讀了一些書,然後很剛好的最近告個段落。一個貌似規律每天寫,其實只是湊巧。 最後,減少遺憾選擇較佳解而不是最佳解應該是大家要面對的。有一好就沒二好,三好加一好就是死好。現實的人生,遺憾總是存在。纏訟是為了解決爭端,調解各退一步,或許是較佳解。
讀書會才讀的書,儘管黑暗之心、印度之旅、歐蘭朵全沒讀過,但仍舊有些新的刺激和反思。書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晏陽初、林徽音的名字誤植。畢竟比較文學,文字掌握有其重要性,錯字容忍度更低。加油好嗎?編輯。
瘋狂出差的日子,看書整個斷續到不行。同時參加數個讀書會,很多書分段讀的結果就是要再抽時間讀閒書顯得困難。這本也是讀書會的選書,做為不同信仰的人,讀來有種疏離感。
工作中越來越常被老闆追著要各種的公關稿,說是行銷不如說是自吹自擂。老王當得好,就不會一臉小王樣(?),總之,多看些別人寫得不錯的稿子,多多少少也比較有後設的材料,至少在生公關稿的時候可以快一些。
讀墨特價時,默默的圖書館也借到了這本挺熱門的書。繭居、啃老的家人視角。也和作者有同一個身分:姐姐,雖然有時候覺得金先生挺能耍廢,但畢竟是2個孩子的爸,大部分時候也算是挺有責任的,對繭居、啃老都只是聽說。家裡2老還不到要奉養的年紀,也都還工作中。對這社會現象認識不是太深,僅止於聽說,這回合就是閱讀。
想不起來為什麼選了這本小說,約莫是全中運前,從圖書館找出來的書,打發了往返花蓮的交通時間。主題很沉重,以為是親愛的安德烈(誤)風格的書,結果完全不是!談災難和倖存,或許在疫病年終,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生路,也特別艱難、特別讓人覺得揪心。
很久沒心得,一次出清很多篇的概念。真的是斷斷續續地讀了一些書,然後很剛好的最近告個段落。一個貌似規律每天寫,其實只是湊巧。 最後,減少遺憾選擇較佳解而不是最佳解應該是大家要面對的。有一好就沒二好,三好加一好就是死好。現實的人生,遺憾總是存在。纏訟是為了解決爭端,調解各退一步,或許是較佳解。
讀書會才讀的書,儘管黑暗之心、印度之旅、歐蘭朵全沒讀過,但仍舊有些新的刺激和反思。書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晏陽初、林徽音的名字誤植。畢竟比較文學,文字掌握有其重要性,錯字容忍度更低。加油好嗎?編輯。
瘋狂出差的日子,看書整個斷續到不行。同時參加數個讀書會,很多書分段讀的結果就是要再抽時間讀閒書顯得困難。這本也是讀書會的選書,做為不同信仰的人,讀來有種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