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書選閱讀#033】一次看懂小數據: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提升數據素養、聰明做決定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書選閱讀#033】一次看懂小數據: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提升數據素養、聰明做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龐大的數據量,但多數人未必知道如何正確地解讀。

大數據感覺太遙遠,多數人無從取得,也沒有工具和技術來處理;但小數據卻在你我身邊、每分每秒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決定和觀念的形成。從食品標籤到天氣預報,從你的銀行帳戶到你的醫生的辦公室,影響著你的健康、錢包、工作和人際關係,這些和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就稱之為小數據

raw-image

在這本《一次看懂小數據》中講述了我們該如何解讀每天接觸到的資料,將複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和直觀?如何避免陷入面對數據常犯的錯誤與盲點?

「如果能更好地理解、更有自信且謹慎的解讀與使用這些小數據,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這是作者,約翰.強森,在書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同時也是統計與數據方面的專家,擅長以簡單直接的方式檢視複雜精密的概念。目前身為艾吉沃斯經濟諮詢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協助企業將複雜的內部數據集合轉換成策略性、可據以為行動的資訊。服務的範圍涵跨各種不同的商業層面,包括人力資源、財務、行銷、製造與商業情報。

「比起了解大數據,我們更應該學會理解小數據。」

這是我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希望分享給你的一句話。

但是要如何更好的理解小數據呢?我歸納整理了三個重點,可以幫助你知道如何更好地面對與使用看到的數據:

  1. 數據無所不在,生活中容易誤解的小數據
  2. 看到的數據不一定都可以用,三個問題做出正確判斷
  3. 解讀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避免被誘導與誤解的五個提醒

▌數據無所不在,生活中容易誤解的小數據


書中提到的小數據,指的就是統計量

像是平均數、標準差這些我們常聽到的統計量,是將一組數據轉化為一個數值,所以稱做「小」數據,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生活與工作上。

但我們真的正確理解它嗎?還是誤解或誤用了這些小數據所要傳達的意思?

舉例來說,常見的「平均數」代表什麼,你清楚嗎?

很多人覺得平均數能夠代表完整數據的一切,事實上並非如此。

平均數只是一個標準,是敘述統計中的一個統計量,就如同標準差、中位數一樣,都只是從單一維度來衡量一組數據,來展現大致的輪廓,但無法顯現每一筆數據的相異之處。

比方說,當我們聽到某間公司的薪資平均數為六萬元,可以代表整間公司的薪資水準嗎?你可能會說,公司中也許有些員工的薪資水準可以達到二十萬元或更高也不一定。

沒錯!平均數是看不見一組數據中的個體差異,所以不能代表數據的一切

這是關於平均數,我希望你能理解的第一件事。另外,還有三個問題是我們看到「平均數」出現時應該思考的:

  1. 我們看到的是哪一種平均數?
  2. 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中,所有數據都有被平等對待嗎?
  3. 離群值對於平均數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你在運用平均數時想過這些問題,恭喜你具備一定程度的數據思維。但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見這些問題,或許是與統計不太熟,但也可能因此誤解了日常所看到的平均數而不自知。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03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