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電腦科學碩士為什麼要去英國呀?"
"要賺錢不是應該去矽谷當工程師嗎,CP值應該比較高欸?"
"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可以讓台灣人打工度假,為什麼妳選擇去英國?"
這些問題,我回答了不下百次。在世界上233個國家中,但我獨鍾英國。
除了英國(更明確的說,是倫敦)之外,我真的無法在台灣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生活超過一個禮拜。
。。。。。。。。。。。。。。。。。。。。。。。。。。。。。
為什麼是英國?
我想,這個種子,早在19年前,已經悄悄地種下。
這得要從一部公視在2003年重播的BBC的傲慢與偏見影集開始說起。
帥氣但臉微臭(簡稱傲慢)的柯林佛斯騎著馬,在一整片綠色的丘陵上奔馳; 那心曠神怡的景色加上高大粗獷的帥哥,讓年僅9歲的我直直的駐足在電視前,跟媽媽一起欣賞電視影集。
印象同樣深刻的是那部片的片尾曲-范瑋琪的到不了。小時候的我總會幻想自己是歌手,站在房間的三張床正中間,大聲的和電視一起合唱(真是辛苦我的鄰居們了)。那時的我雖然才小學三年級,但總暗暗告訴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要靠著自己的能力去英國!
除此之外,雖然媽媽的好友不多(媽請妳不要看這段!),但我們家總會不定時收到嫁到英國的Jenny阿姨好難的手寫信件,裏頭還會附可愛的混血寶寶照片。每當Jenny阿姨搭飛機回來台灣時,我跟姊姊就能跟可愛的混血小女孩一起玩耍,順便聽聽她們在英國發生的精采故事。每當他們描述起英國的景色,我彷彿可以感覺到眼前就是那綠油油的草地、腳下就是新鮮的泥土氣息、頭上頂的是蔚藍的天空外加偶爾幾朵白雲飄過。
然而,我們家的經濟不算太好,媽媽從小耳提面命:我們家沒錢,要出國的話妳自己存錢出去嘿,我們養妳、讓妳念到大學畢業已經是仁至義盡,錢都燒完了,妳們工作以後的花費通通自己想辦法。從小到大,媽媽說一,通常我不敢說二。
很幸運的,藥師的薪水雖然不能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但在物價和房租都高漲的台北,讓我除了穩定存錢外還是能偶爾出國旅遊。在出社會滿兩年後,我終於找到一個適當的時機,並且找到我的大學同學作為旅伴,一起前往英國共遊八天。
在這八天中,我發現英國有別於美國的洛杉磯、韓國的首爾 – 英國的各個城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我喜歡路邊溫和的狗,嘴巴終於閉上不再持續吐著熱氣的牠們,此時終於不會朝著我狂奔過來(我在台灣曾經有過兩次莫名其妙被路邊的家狗咬到的經驗)。我喜歡古典高雅的建築,我喜歡倫敦地鐵上寬敞的座位,我喜歡我們攀爬上綠色山丘,觀賞著太陽從稜線中升起的樣子。我喜歡路上有著各個膚色的人種,金髮藍眼、金髮碧眼、黑髮藍眼、黃皮膚的亞洲人、深咖啡色的南亞人、以及黑人。這讓我終於有一種跟國際接軌的感覺。
到了很久很久之後,我才發覺,雖然我從小都是念數理班,念藥學又念資工,但原來我生命中很多重大的決定,背後其實都是’感覺’在驅使的。
對,我就是英國迷,無論承受了多少的不如意,我都不輕言放棄。
最後,歡迎大家免費註冊成為讚賞公民來幫Wendy按五個讚,地方的Wendy需要您的支持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