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看過這樣的商店嗎?店內擺放著一罐罐透明密封桶,所有販賣物品,都是赤裸裸地擺放在裏頭。
民眾購買時,則自行夾取需要的份量進行秤重,再交由櫃台結帳--這是無包裝商店的日常,店內主要販售蔬菜果乾、辛香料、五穀堅果、清潔劑、油品…...等生活食、住相關商品,然而店內不提供一次性包裝給民眾使用,會以租借的方案請民眾下回再把借出的容器帶回,重新利用。 在國外,這樣的商店一點也不稀奇,它們有另一個簡潔名稱,叫做裸裝商店。
裸裝,代表商品沒有外層包裝,是以原型樣貌呈現在客人眼前;當顧客對某樣商品抱著嘗鮮心態時,可以先少量購買試水溫;這樣的消費模式也能間接解決有些小家庭食量小總是吃不完,食物過期造成的浪費。
▍減塑不是完全杜絕 而是想盡辦法讓重複使用發生
許多人認為「減塑」很困難,但其實把握「再利用」的原則,任何包材在衛生、安全無虞的條件下,經過充分的消毒、殺菌,即使一張不起眼的日曆紙,也能作為一塊手工皂的包裝材料。
忘記帶盛裝容器?別擔心,大多無包裝商店都有提供容器租借的服務,他們也會向顧客募集二手包材,舉凡吃完的果醬罐、節慶禮盒紙袋、冷凍生鮮食品附贈的保冷袋,甚至是曾經採買雞蛋所留下的雞蛋盒,只要好好整理一下,都是能再重複使用的良好二手包材。
▍跟上國際零廢棄潮流 全球第一家無包裝商店在英國
無包裝商店其實在國外並不罕見,早在2007年的英國倫敦,一家名為Unpackage的商店就利用在地食材與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試圖呼籲消費者反思:人類能做到多大程度的「物盡其用」?我們該如何在生活中減少浪費?接續幾年,美國、德國也跟著效法。
台灣第一家無包裝商店「裸市集」則在2015年開幕,經營者是一對喜愛料理的情侶,因為市面上總販售固定份量的食材包裝(一整罐糖漿、一大包香料),使得他們總無可避免的買到多餘食材,用不完又容易放到過期。於是,「開一家能夠少量購買的商店」成為他們經營的契機。
▍支持無包裝商店 讓裸裝意識深入社區
1. 產品的保存期限受顧客質疑
因為販賣商品幾乎都以透明壓克力空桶盛裝,若無法在固定期限內銷售完畢,開開關關的壓克力桶也會讓食材的新鮮度大打折扣。因此,為了搭建客人對於所購買食物的信任,店家對於進貨、補貨的份量與效期,都需仔細拿捏、控管。
2. 結帳過程較為繁瑣、店內清潔更須細心
每位客人在購買時,手都都會觸碰到舀物勺子,雖然這是店家提供「使用多少裝多少」的美意,但多隻手拿過的勺子,為求乾淨,都需要定期清潔。此外,容器扣重也比一般零售業更耗結帳時間,這些無形的人力成本與不方便處,都是一家無包裝商店在經營前就需深思熟慮的事。
3. 洗沐用品無法在非規定的工廠分裝
礙於臺灣目前《
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之規定,接觸身體的洗沐用品,無法在符合規定的工廠外進行分售,許多無包裝商店只好取消販賣相關商品。但也有一些店家,選擇以退瓶補退瓶費用的方法,來建立另一套循環回收機制。
有人說無包裝商店的經營模式,就和早起眷村、社區巷弄裡常見的「柑仔店」相似。然而現代版的環保柑仔店,不必擔心買太少量而不好意思,也不提供客人隨便抽起的塑膠袋,讓他們不加思索的隨意盛裝。這個環保柑仔店擁有它獨特的魅力,它的存在,彷彿在告訴所有愛地球的人們,如何用新興的購物儀式感,重新學會愛惜物品,努力實踐最樸實、真誠的減塑精神!
參考資料:
◉ 環保與便利不可兼得?無包裝消費模式在台灣的困境與展望(
連結)
◉ 為何無包裝商店難以普及?5 大待突破點(
連結)
◉ 減量無悔:從洗沐用品看臺灣裸裝商店與現行法規的衝突與機會(
連結)
🌵 若喜歡本篇文章
,請按愛心,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