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類神經網絡系統的學習方式,能夠在分析大量數據後,學習某些特定的技能,比如說只要分析過數千張狗的相片後,AI就能知道如何辨認狗,這項技能,讓手機聽得懂我們的口語指令,也能夠即時翻譯,自駕車能辨識機通號誌。
甚至在分析了網路上巨量的文章後,就能夠學會從一串文字裡預測下一個用那個字詞最適當(使用頻率最高),因此寫推特發文、創作詩詞,寫即時新聞都不是問題。
雖然AI愈來愈厲害,人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取代,但是目前還不用太擔心,雖然AI能夠辨識出或模仿資料庫裡的訊息,但它還不會自行思考,也沒有人類的創意及推理能力。
但是AI的確能協助大部分的工作,尤其是每種工作中最無趣最死板的部分,透過適當的人機協作,可以讓我們的生產力提高。(不過生產力提高的意思是,沒有能力人機協作的人,因為效率低,就被能夠人機協作的人給淘汰了,也因為任何一種工作的效率越來越好,所以所需的人手就會愈來愈少,所以能力不足的人就找不到工作了。)
AI映照出我們是誰
自從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 Go在2016年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工智慧與人類競賽的新聞,因為人類已全面認輸了。
二0二一年,人工智慧的技術又有突破性的發展,依google科技與社會資深副總裁曼宜伽的觀察,現今的技術已經達到多模態架構,也就是當我們用語言表達概念,AI已經可以幫我們轉為圖片,或者將文字敘述轉為程式語言。
Google的翻譯現能支援一百多種語言翻譯,其中常用的四、五十種運作得極為優異,他們的目標是能提供一千種語言的翻譯服務。
AI的終極目標是「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說,它幾乎能做人類可以做的一切事情。
當然,我們就會擔心,當系統可以完成所有人類能做的事,那麼是不是有許多工作會不見?許多人會失業?
其實或許不用那麼擔心,據曼宜伽分析,未來幾十年內真正會被完全取代的工作大概只也一成,不過大部分的工作都必須與機器與AI協作,換句話說,有這種技能的人才能找得到工作。
隨著AI的進展,另一個必須關注的是倫理問題,當AI無所不能時,我們必須思考該將它用在那些地方,以及不該利用之處,當邪惡的人掌握AI時會發生什麼事?
AI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人性,因此AI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斷追尋的問題:我們是誰?
巨變時代的心態
人人都已體會得到,我們處在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如果有耐心追蹤檢驗的話,任何專家對未來的預測十有八、九都將會是錯誤的。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巨變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巨變本身,而是仍然使用過去的邏輯做事。」個人如同企業,必須分散資源多方嘗試不怕犯錯,不然就會像愛因斯坦形容的:「什麼叫做瘋狂?就是重覆做同樣的事,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
對未來的不確定當然會焦慮,但是我們也可以改變認知,以正面來看待,如同曾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伊里亞說的:「未來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恰好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根源。」的確,在不確定的壓力下,為了生存,我們只好不斷想方設法的努力,這也是趨使科技文明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