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鴻文
相信許多台灣人童年,應該有1942年發行上映的迪士尼動畫《小鹿斑比》的記憶。
然而,讀過1922年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薩爾登(Felix Salten)完整原著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台灣過去只見改寫的濃縮版故事,在《小鹿斑比》問世100周年後,終於有了完整版的小說上市。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跟著出生之後的小鹿斑比遊蕩森林,感知森林的萬物氣息。牠在自然中徜徉,與其他生物間的和諧互動、探索,使得小說文本始終瀰漫著一股清新的氛圍。
待斑比漸長,牠也會開始感受到森林存在的威脅,並在老鹿王的教導啟發下,學會堅強、獨立、勇敢。
例如老鹿王告訴斑比:「我們必須學會生存,學會謹慎。」這諄諄教誨裡,還透露著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理解這自然之道,萬物得以平和共生。遵循於此,即使到了生命將盡,也才能平靜釋然。
所以老鹿王最後要向斑比告別時說出:「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都是獨自一人。」
斑比明白了,生命存有狀態就更清澈輕盈,隱隱然有著呼應中國老莊思想的逍遙遊姿態,身心可以全然自由。
小說尾聲是牠看著其他小鹿,然後身影慢慢隱入森林中,此時此刻的斑比,想必心所有託,無畏無懼,知曉自己存在的深刻意義了。
此意義,在動畫裡刻意用斑比成為眾所期待的森林之王;但這樣圓滿的殊榮,不見於小說,留有餘裕想像其實更加美好,值得讀者引發更多追尋與思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