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趕在亞洲開盤前出手,提供緊急流動性措施以免擠兌蔓延,顯示出FED的重視,相較於僅升息一碼算是很有誠意,不過還是要表示節操,救的是普羅大眾而不是股東債權人。然而早盤一度狂漲,下午又一瀉千里,市場反轉priced in三月不升息,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目前市場反應出來的,比較好的情境也是筆者原先的假設,類似2018,用失序的市場來讓FED不敢冒衰退的風險,放棄升息。那次債券至少領先股市一個月先見底,而這次有貨真價值的本土銀行危機,有可能會更快反應,但,也代表自由落體的痛苦不會少。
恐怖的是,當今的危機和2008年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一陣狂歡之後(那時是信用,這次是利率),泡沫破滅(那時是房價大跌,這次是公債大跌),不管是市價會計或是被迫賣出的Mark to Market讓整個金融營運模式(以短支長的槓桿),如國王的新衣被揭穿。
滿城盡是資不抵債。
經濟衰退或是金融危機,這就不是用流動性的措施能夠見效。如果是2018,需要的只是停止升息,然後降息;如果是2008,至少得要停止QT,甚至,重啟QE。
和前兩次不一樣,麻煩的是在通膨,短期任何的僵固性都會讓FED無法輕易辜負爺爺的名聲,讓狀況更加惡化。如果這個月開始通膨終於讓大家鬆口氣,FED也有理由重新往成長靠攏,來個從此不再升息幸運的話,歷經一年多的折磨,即將看到隧道的盡頭,就算最後是2008,還是有個迴光返照的時刻。
就在明天,下一步是否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