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也被稱為 Web 3.0,其實就是第三代網際網路的一個統稱,相比於最早期的 Web1 和當前主流的 Web2,最大差別在於 “去中心化技術” 的應用,蘊含著濃厚的 “抗審查”、“安全透明” 及 “自治” 精神,因此也被稱作 “分佈式網絡時代”,而引用一句矽谷創投 a16z 合夥人 Chris Dixon 的形容,Web3 就像是結合了 Web1 社群治理的特質,以及 Web2 先進、現代的功能,並以區塊鏈為核心技術發展,由代幣(Token)獎勵來驅動的新一代網際網路。
其中的重點角色 “區塊鏈技術” 的實際概念雖然最早可以追溯至 1991 年由科學家 Stuart Haber 和 W. Scott Stornetta 所設計的加密解決方案,然而直至機算科學家 Hal Finney 於 2004 年推出名為 RPoW 的工作證明系統後,才真正奠定了區塊鏈的早期原型。
至於究竟什麼是 “區塊鏈” 呢?我們可以比喻成一個蜂巢,每個蜜蜂都是一個節點,它們通過與其他節點,也就是蜜蜂進行通信和協作,完成整個蜂巢的工作,而蜂巢系統可以獨立運轉,即使某些蜜蜂離開了,整個系統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而這種無中心的網絡結構則能提供更好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且不依賴於任何單個機構或個人。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開始逐漸遍佈於各產業領域,包括金融、物流、醫療、能源、遊戲等等,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逐步侵入的身影。
然而,Web3 還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廣義來說,以區塊鏈為基礎所打造的產品和應用都能涵蓋在內,如分佈式數據存儲、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智能合約等等都可以算是 Web3 的產物。
▎加密貨幣在 Web3 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2008 年 11 月 1 日,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團體在密碼學論壇 Cryptography Mailing List 上發表論文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首次詳述了比特幣的運作原理,於是在各地的信仰開發者相互分擔撰寫程式碼的努力下,運行架構的完整型態才慢慢建構而成,時間來到 2009 年 1 月 3 日,第一枚比特幣(創世區塊)則被開採問世,成為了第一個實現區塊鏈實際應用的案例,也可以說是促進 Web3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而加密貨幣之所以在 Web3 中扮演一個至關重要角色的主要原因有二項,一是在傳統的金融體系中,人們需要信任及依賴中央機構像是銀行和政府來保障他們的資產和交易,但在 Web3 世界,加密貨幣的出現使得金融和經濟系統可以去除中心化的機構,讓中心化的託管系統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能夠更自由地管理自己的財產和進行交易,同時保有更高的安全性、匿名性及不可竄改性等等,這也正是最初比特幣問世時的願景及意義之一。
然而即使這是起步時的理想與精神,但也並非代表完全的去中心化就是好的,在某些方面,擁有中心化組織的管理及支持也是必要需求,例如 : 法律執行、資產保險、安全監管等等,比起哪方取代哪方,相輔相成與取得平衡的價值更為重要。
當然,加密貨幣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貨幣和貴金屬屬性外 (即交易及保值),其實還擁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只是我們常常被加密貨幣的 “貨幣” 兩字框住了焦點,而事實上它的本質是一段不可竄改的 “代碼”,也就是說它的種類、定位及用途取決於編寫這段代碼時的建構標準,可以想像成一款線上遊戲中的道具,它能被賦予各種不同的功能,開發人員想讓它有什麼就有什麼,而我們則把它從遊戲中搬到了現實,因此除了可擔任 “價值儲存” 和 “交易媒介” 外,也能作為 “投資商品”、“身份驗證”、“投票權益”或 “票據憑證” 等等等等,是驅動整個 Web3 世界的核心存在。
▎Web1、Web2、Web3 的區別
Web3 已然成為當下科技界的熱門話題,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Web3 是什麼還不是非常清楚,畢竟到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個精確的定義,算是一種理想上的網路架構,也才會被 Elon Musk 戲稱 “Web3 看起來更像是行銷噱頭而已”,不過,為了更好地理解 Web3,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互聯網的演進。
Web1,也就是最早期的互聯網,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發展,其主要功能是瀏覽和獲取信息,當時的網站內容很簡單,通常只包含文本和圖像,並且無法與網站交互,舉個例子:當時建立的官方網站可能只會包含公司的介紹、產品信息和聯繫方式等基本內容,而在像在網站上購物、在社群媒體發文或留言這種雙向互動是不可能出現的,用戶只能通過閱讀網頁上的文字和圖片來獲取資訊,無法進行其他操作,因此也被稱作 “靜態網頁時代”。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Web2 應運而生,這一時期的互聯網則被稱為 “動態網頁時代”,除了增加了互動性和社交功能,更可以通過應用程序與其他用戶交流和分享訊息,如社交軟體、在線購物和視頻流媒體等,大大增加了方便性和即時性。
在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下,被稱為分佈式網絡時代的 Web3 ,也就是下一代互聯網,開始逐步成為大家下一個關注的焦點,它的核心價值在於採用去中心化的技術,使用戶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數據和身份,不再需要信任中心化的機構比如社交媒體平台或銀行等等。
而這個概念最初可以追溯至 2005 年電腦科學家柏內茲李在一場訪談中提出的「語意網」(Semantic Web)想法,這是他心中對於 Web3 的想像,大致的意思就是指可以讓電腦模擬人類大腦思考的方式來處理事情。
接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太坊共同創辦人伍德博士(Gavin Wood)在 2014 年重新定義了這一描述,也才更明確了 Web3 的輪廓與思想,他認為 Web3 不僅僅是 Web2 的增強版,而是一種全新、更加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世界,主張使用不受審查、壟斷的基礎網路協議來取代現有的網路架構以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而這套說法也更貼近了現代大眾對於 Web3 世界的想像。
▎Web 3.0 的小結
Web3 領域的一切正在逐步的擴張與完善,我們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新詞彙像是 NFT、元宇宙、DAO、Defi、DID 或靈魂綁定代幣等等,但這也正是驗證不斷創新中的小小象徵,至於這個新時代的出現究竟會怎麼影響我們實際的生活呢?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ZZW 常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