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提到和唐詩有關的是被廣為流傳的桃花源記,不過它是詩的序而非詩文主體。
作者從有著孤篇蓋全唐之盛譽的《春江花月夜》開始,以美學的角度為讀者娓娓訴說唐代詩人張若需、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維的詩作經典。
書末以李商隱的《重過聖女祠》做結,並點出《錦瑟》詩裡的滄海、明月、珠與淚和《春江花月夜》相輝映整個唐代文壇。如此以詩的形式搭載詩人內心深處想要說些什麼卻又不能平鋪直敘論述的思緒,就連千年以後的現在,正在品味美學大師筆下唐詩的我,聽著蔣勳先生那純粹的語言歌詩之詠歎,彷彿也給了自己庸碌之餘的心靈歇息。
詩,可以想像並沉澱其中,尤其朗讀的時候。作者也說了 ~ 「詩,最好的詮釋,可不可能是自己朗讀的聲音 ? 」作者的說法提供一種關於閱讀詩詞時的新層次。於是朗讀李白的詩時,瞬間彷彿就化做「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李白。
我一直覺得李白的詩讀起來,特別有動態畫面,而且我還會產生一些想要跟李白說話的心語。李白那首《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棄我去、亂我心」~ 詩人的心理劇場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翻湧,我想告訴李白,根據物理學原理,其實刀斷不了流水,水流還可能斷刀。而且杯物入肚腸,根本解不了愁,倒是可以發發牢騷。
「明朝散髮弄扁舟」 ~ 不修邊幅的李白划著小船穿梭在晨曦微光中,拋開人間俗事攪擾,自是仙境清朗無憂。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容易回顧過去。唐宋詩詞是少女時期的氣質養成基礎,偶爾還是需要找出來翻讀篇篇、寄情綿綿。